相关试卷
-
1、下列有机物命名错误的是A、
2,4-二甲基己烷 B、
3-异丙基戊烷 C、
3-甲基-4-乙基己烷 D、
2,5-二甲基-3-乙基己烷
-
2、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B.制备乙酸乙酯
C.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及检验
D.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A、A B、B C、C D、D -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B、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阳极反应: C、乙酸乙酯在碱性环境下水解: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
4、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业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基态溴原子简化电子排布式: B、乙烷的空间填充模型:
C、的电子式为
D、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
-
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甘油可作护肤保湿剂 B、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C、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 D、乙烯是水果催熟剂,可以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
6、烯烃进行加成反应的一种机理如下:
此外,已知实验测得与进行加成反应的活化能依次减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与HCl反应的中间体为 B、乙烯与氯水反应无生成 C、卤化氢与乙烯反应的活性: D、烯烃双键碳上连接的甲基越多,与的反应越容易 -
7、从微观视角探析物质结构及性质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实例与解释不符的是
选项
实例
解释
A
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线状谱线
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
B
键角依次减小
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
C
晶体中与8个配位,而晶体中与6个配位
比的半径大
D
逐个断开中的键,每步所需能量不同
各步中的键所处化学环境不同
A、A B、B C、C D、D -
8、下列包装标签上的安全标识与试剂对应正确的是
A
B
C
D
丁烷
葡萄糖
浓硫酸
氯化钡
A、A B、B C、C D、D -
9、氮的化合物在国防建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25℃,NH3·H2O的Kb=1.8×10−5 , H2SO3的Ka1=1.3×10−2 , Ka2=6.2×10−8。
①若氨水的浓度为2.0 mol·L-1 , 溶液中的c(OH−)=mol·L−1。
②将SO2通入2.0 mol·L-1氨水中(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当溶液呈中性时, =。
③向10 mL 0.10 mol·L-1的氨水中加入10 mL 0.02 mol·L-1的CaCl2溶液,通过计算说明是否会生成沉淀。[已知Ca(OH)2的Ksp=5.5×10-6 , 氨水中]
(2)、室温时,向100 mL 0.1 mol·L-1HCl溶液中滴加0.1 mol·L-1氨水,得到溶液pH与氨水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①在c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②写出a点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能近似计算): mol·L−1。
(3)、联氨为二元弱碱,第一步电离:该步平衡常数的值为。(已知:的K=8.7×107 , Kw=1.0×10−14)(4)、利用催化剂通过电化学反应合成氨的原理如图所示,该装置中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
10、反应 Ⅰ 可用于在国际空间站中处理二氧化碳,同时伴有副反应 Ⅱ发生。
主反应 Ⅰ. CO2(g) + 4H2(g) ⇌ CH4(g) + 2H2O(g) △H1=-270kJ·mol-1
副反应 Ⅱ. CO2(g) + H2(g) ⇌ CO(g) + H2O(g) △H2
回答下列问题:
(1)、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化学键
C—H
H—H
H—O
C=O
键能/kJ·mol-1
413
436
463
a
则a =。
(2)、为了进一步研究上述两个反应,某小组在三个容积相同的刚性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CO2和4molH2 , 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见表)下进行两个反应,反应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验编号
a
b
c
温度/K
T1
T1
T2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80
120
120
①T1T2(填“>”、“<”或“=”),曲线Ⅲ对应的实验编号是。
②若在曲线Ⅱ的条件下,10min达到平衡时生成1.2molH2O,则1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H2O) = kPa•min-1 , 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将原料气按nCO2 ∶ nH2 = 1 ∶ 4置于密闭容器中只发生主反应 Ⅰ,测得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平衡曲线)。温度高于380℃,H2O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降低的原因是。(4)、主反应 Ⅰ在空间站运行时,下列措施能提高CO2转化效率的是(填标号)。A.适当减压
B.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C.反应器前段加热,后段冷却
D.提高原料气中CO2所占比例
E.合理控制反应器中气体的流速
-
11、高磷镍铁是生产钙镁磷肥的副产品。以高磷镍铁(主要含Ni、Fe、P,还含有少量Fe、Cu、Zn的磷化物)为原料生产碳酸镍晶体(NiCO3)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 电解时,选用2mol·L-1硫酸溶液为电解液。
② H2S的电离常数K1=1.0×10−7 , K2=1.0×10−16;Ksp(NiS)=1.0×10−19;
回答下列问题:
(1)、先将高磷镍铁制成电极板,“电解”时,该电极板作极;阴极的电极方程式为。(2)、“除铁磷”时,溶液中Fe2+先被氧化为Fe3+ , 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再加入Na2CO3调pH=2,并将溶液加热至50℃,形成铁、磷共沉淀。(3)、“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CuS和 (填化学式)。(4)、“除铜”后,溶液中c(H2S)=0.1 mol·L−1 , c(Ni2+) = 0.1 mol·L−1 , 溶液中c(H+) ≥mol·L−1才不会使Ni2+形成NiS沉淀。(5)、“沉镍”后,滤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6)、“沉镍”时,若用Na2CO3溶液做沉淀剂,产物容易不纯,该杂质的化学式为。 -
12、某课外研究小组实验验证“ Ag+ + Fe2+ ⇌ Ag + Fe3+ ” 为可逆反应并测定其平衡常数。(1)、实验验证
该小组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电化学装置验证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①试剂a为。
②起始时右池中c(FeSO4)=0.05 mol·L−1、c[Fe2(SO4)3]=0.10 mol·L−1 , 闭合K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右池溶液中Fe2+浓度为0.07 mol·L−1 , 则此时Fe3+浓度为mol·L−1。
③反应足够长时间后,灵敏电流计G指针归零。此时向右池加入较浓的Fe2(SO4)3溶液,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再向左池加入较浓的试剂a,若观察到 , 则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④上述操作中向左池加入较浓的试剂a后,Ag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2)、测定平衡常数室温下,该小组同学配制0.0400 mol·L−1 FeSO4溶液、0.0100 mol·L−1Ag2SO4溶液,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振荡,静置,产生灰黑色单质银沉淀,溶液呈黄色。取V mL上层清液,用c mol·L−1 KSCN标准溶液滴定Ag+ , 消耗KSCN标准溶液V1 mL。
已知: Ag+ + SCN-⇌ AgSCN↓(白色),
Fe3+ + SCN-⇌ FeSCN2+ (红色), K=102.3
⑤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根据以上实验数据,上层清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用“c、V、V1”表示)。
⑥根据上层清液中Ag+的浓度,可计算出上层清液中其它离子的浓度。则室温下反应“Ag+ + Fe2+ ⇌ Ag + Fe3+” 的平衡常数计算式为(用“c、V、V1”表示)。
-
13、一元弱碱甲胺(CH3NH2)与盐酸反应生成甲胺盐酸盐(CH3NH3Cl)。25℃时,向一定体积0.01mol·L-1CH3NH2水溶液(对应图中M点)中缓慢通入HCl气体,溶液的pH与pOH[p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 = 2.7,b = 7 B、该过程中,增大 C、Q点溶液中溶质为CH3NH3Cl和CH3NH2 D、N点溶液中:c() = c(Cl-)
-
14、常温下,用0.10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一元酸次磷酸H3PO2溶液。溶液pH、所有含磷微粒的分布系数δ [比如的分布系数:[]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③代表的微粒是 B、常温下,H3PO2的电离常数 C、V(NaOH)=10 mL时, D、pH=7时,溶液中c(Na+)=0.05 mol/L
-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H2CO3
HClO
H2SO3
Ka1= 4.5×10-7Ka2= 4.7×10-11
Ka = 4.0×10-8
Ka1= 1.4×10-2Ka2= 6.0×10-8
A、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SO2:ClO-+SO2+H2O=HClO+ B、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lO-+CO2+H2O=2HClO+ C、向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CO2 D、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2CO3:+=+ -
16、下列实验设计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和结论
A
证明HClO是弱电解质
用pH试纸测量NaClO溶液的pH, pH>7
B
验证Na2CO3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C
比较酸性:HF > H2SO3
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F与Na2SO3溶液的pH值,前者pH小
D
比较电离平衡常数:Ka(HCOOH) > Kb(NH3∙H2O)
常温下,用pH计测量0.1mol/L HCOONH4溶液,pH>7
A、A B、B C、C D、D -
17、NO2在有机化学中可用作氧化剂、硝化剂和丙烯酸酯聚合的抑制剂。已知反应:2NO2(g)N2O4(g) △H<0。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如图表示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图(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c<a B、平衡常数:K(a)>K(c) C、e点到f点的过程中从环境吸收热量 D、d点到e点的变化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
18、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①:制取无水MgCl2 B、②: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C、③:测定中和热 D、④:验证AgCl和AgI的Ksp大小
-
19、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树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已知 2SO2(g)+O2(g)2SO3(g) ΔH=-196 kJ/mol,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 , 充分反应后,放出196 kJ的热量 B、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V逆 减小,V正 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C、加入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 D、升高温度,V逆 增大的程度比V正 增大的程度更显著
-
20、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在常温下),其中正确的是A、等浓度三种盐溶液NaX、NaY和NaZ 的pH依次为8、9、10,则酸性:HX>HY>HZ B、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都会降低 C、pH=8.3的NaHCO3溶液: D、pH=2的盐酸和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c(H+)>c(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