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属于丁达尔效应 B、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C、纳米材料粒子的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范围之内,所以纳米材料是胶体 D、可以用半透膜分离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 2、向一定质量含有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50mL2.0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标准状况下448mL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请回答:
    (1)、加盐酸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2)、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最多能得到单质铁的质量是g
    (3)、该混合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NFe:NO=
  • 3、向50mL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随后取此溶液10mL , 将其稀释至100mL , 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请回答:

    (1)、NaOH在吸收CO2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2)、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mL
    (3)、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 4、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NaClO , 并研究其性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1)、盛装MnO2粉末的仪器名称是
    (2)、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中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
    (4)、a中溶液是(填字母,下同),d中可选用的试剂是

    A.饱和食盐水       B.澄清石灰水       C.NaOH溶液       D.Na2S2O3(有还原性)溶液

    (5)、反应结束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c中溶液的性质,用注射器取用c装置试管中的溶液。

    ①若X溶液为浓盐酸,当注射器中的溶液注入试管时,可观察到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则湿润pH试纸的现象是

    ②若X溶液为双氧水,当注射器中的溶液注入试管时,在气球处会收集到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且原溶液消毒能力大大降低,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印刷电路板(PCB)是用腐蚀液(FeCl3溶液)将覆铜板上的部分铜腐蚀而制得。一种制作PCB并将腐蚀后的废液(金属离子主要含Fe3+Cu2+Fe2+)回收再生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腐蚀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由置换池中得到固体的操作名称是
    (3)、取少量再生池中的溶液,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 该现象对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在未通Cl2前,再生池中的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是
    (5)、向再生池中通入Cl2可以使废液再生,又得到FeCl3溶液,可替代氯气的试剂有(填字母)。

    A.酸性KMnO4溶液   B.氯水   C.溴水   D.硝酸溶液   E.过氧化氢溶液

  • 6、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现有以下物质:①CH3COOH;②Fe;③BaSO4固体;④酒精;⑤AlOH3胶体;⑥氨气;⑦稀硫酸;⑧Al2O3固体;⑨熔融氯化镁

    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2)、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三者关系如图,则表示离子反应的是(填字母)。

    (3)、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

    (4)、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铁红的化学式是
  • 7、某实验研究小组对工业废水中所含离子成分进行了探究。已知该废水中仅含K+Mg2+Ba2+Ag+ClHCO3NO3SO42中的几种离子,且每种离子数目相等。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废水少许加入足量盐酸,无白色沉淀析出,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Ⅱ.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或AgNO3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可知,该废液中一定含有HCO3 , 一定不含Ag+ B、该废液中一定含有K+Mg2+HCO3SO42 C、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ClNO3 D、实验Ⅱ中加入BaCl2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
  • 8、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也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加速开发利用的一种清洁能源。利用铁及其氧化物循环制氢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器Ⅰ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2种 B、反应器Ⅱ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C、反应器Ⅲ中生成1molFe2O3时,转移1mol电子 D、COH21mol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法制氢,理论上可获得169molH2
  • 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对应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将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白烟

    B

    对某碱性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颜色为黄色

    该溶液为NaOH溶液

    C

    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新制氯水中含有Cl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A、A B、B C、C D、D
  • 10、下列除杂方案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2溶液(FeCl3)

    足量铁粉

    B

    Na2CO3溶液(Na2SO4)

    适量BaOH2溶液

    C

    NaHCO3溶液(Na2CO3)

    通入足量CO2

    D

    CO(CO2)

    碱石灰

    A、A B、B C、C D、D
  • 11、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实现转化① B、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发生转化②生成红棕色粉末 C、Na2FeO4ClO2都作为水处理剂,其作用原理完全一致 D、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不变紫红色,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Fe2+
  • 12、根据以下反应:①2BrO3+Cl2=Br2+2ClO3;②ClO3+5Cl+6H+=3Cl2+3H2O;③2FeCl2+Cl2=2FeCl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l2在①、③反应中均作氧化剂 B、反应②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5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BrO3>ClO3>Cl2>Fe3+ D、溶液中不可能发生反应:ClO3+6Fe2++6H+=Cl+6Fe3++3H2O
  • 1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A、金属钠投入到FeSO4溶液中 B、Na2O2投入到CuCl2溶液中 C、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 D、BaCO3固体投入过量稀硫酸中
  • 1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1”为溶解步骤,待碳酸钠溶解后立即转移入容量瓶中 B、整个过程中玻璃棒分别起到2种不同的作用 C、“操作4”若仰视刻度线定容,会使最终溶液浓度偏小 D、“操作5”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需继续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 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4LSO2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小于NA B、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可收集到氯气的分子数为NA C、1molFeCl3全部制成FeOH3胶体,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目为NA D、过量Fe1molCl2中燃烧,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 1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Cl2KCl B、FeCl3FeCl2 C、NaNaOH D、NaHCO3Na2CO3
  • 17、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的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a+Cu2+ClNO3 B、澄清透明溶液中:K+Na+SO42MnO4 C、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Na+Fe3+SO42I D、遇酚酞变红的溶液中:K+Fe2+HCO3NO3
  • 18、下列仪器与名称对应且书写正确的是

    A.三脚架

    B.坩锅

    C.长颈漏斗

    D.容量瓶

    A、A B、B C、C D、D
  • 1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A、铁粉可作为食品包装中的抗氧化剂 B、氯气有毒,不能用于生活用水杀菌消毒 C、纯碱是食用碱,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漂白粉可大量用于食品漂白
  • 20、我国科学家第一次为钴酞菁(分子式为C32H16CoN8 , 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与人体血红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钴酞菁分子的摩尔质量是571 B、用激光笔照射钴酞菁分子,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钴酞菁分子在分散系中不稳定,静置后有沉淀产生 D、此项工作可应用于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上一页 198 199 200 201 20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