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元素化学是化学的基石,不同的元素往往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特性。回答下列问题:
    (1)、金元素形成的部分离子氧化性很强,化学家们推测可能和“6s惰性电子对”效应有关,即失去6s电子对的离子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下列选项中具有此效应的离子是_______。
    A、Hg2+ B、Hg22+ C、Pb2+ D、Pb4+
    (2)、噻吩()和呋喃()是常见的有机化学试剂。已知噻吩中CSC=93° , 而呋喃中COCsp2杂化较接近,说明二者不同的原因;“芳香性”是有机化学中一个十分常见的概念,一般认为,共轭结构形成的越好芳香性越强。已知噻吩的芳香性比呋喃强,请从原子电负性角度解释原因
    (3)、和铜元素同族的金元素有着神奇的化学性质,金在370和8个大气压下可以与氧元素、氟元素合成O2AuF6。已知O2AuF6是一种离子晶体,其中Au元素氧化态为+5 , 晶体中的阳离子是O2AuF6在冷凝管上会迅速生成一种暗红色粉末和两种气体,其中氧化性较强的气体为(填化学式)。
    (4)、CoAs3的晶体结构可以看成Ⅰ型结构和Ⅱ型结构的组合,已知Ⅰ型结构中As原子在内部,每个Ⅰ型和Ⅱ型结构可近似为边长相等的立方体。

    ①一个CoAs3的晶胞中Ⅰ型结构和Ⅱ型结构的比例是

    ②Ⅰ型结构中,CoAs的距离为235.2pm,AsAs的距离为245.7pm。若一个晶胞中共含有8个Ⅰ型和Ⅱ型结构,则下列各项中最接近CoAs3真实晶胞边长的是

    A.600pm       B.800pm       C.1000pm       D.1200pm

  • 2、某课题组利用盐度梯度和氧化还原工艺成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池装置,将酸性废水中存在的高毒性Cr2O72转化为Cr3+后再经后续处理转化为Cr(OH)3离开溶液。设装置内温度恒定为298K

    已知:对于电池正极反应aOx+ne=bRedNernst方程φ+(Ox/Red)=φ0(Ox/Red)+2.303RTnFlg[Ox]a[Red]b

    注:(1)298K下,2.303RTF=0.0592n为转移电子数;电势越高反应的趋势越大;

    (2)Ox为氧化态物质,Red为还原态物质,φ0(Ox/Red)为定值;

    (3)对于除OxRed外还有其他如H+OH等参加反应的物质,它们的浓度的幂次方也要代入方程。

    (参考数据:0.059230.019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利用溶液盐度梯度产生电势,“C2in”表示低浓度盐溶液 B、负极产生标准状况下6.72LO2 , 理论上转化0.4molCr2O72 C、若要升高正极电势,可向正极区中加入Na2Cr2O7固体或升高正极区pH D、若正极区cCr2O72=cCr3+=1.0molL1恒定,当正极区pH由1.0降低为0.5时,正极电势升高约0.07V
  • 3、现有一定浓度的FeSO4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已知NaOH溶液加入后溶液的pH=6 , 此时开始向溶液中通入O2 , 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当离子浓度为0.1molL1时,含铁微粒的沉淀pH如表:

    金属离子

    Fe2+

    Fe3+

    开始沉淀pH

    6.3

    1.5

    沉淀完全pH

    8.3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溶液加入后cFe2+<0.1molL1 B、0~t1时溶液pH几乎不变可知还原性:Fe2+<Fe(OH)2 C、t1~t2时,溶液pH明显降低是由于2Fe2++2Fe(OH)2+O2+6H2O=4Fe(OH)3+4H+ D、t2后,溶液pH几乎不变是由于12Fe2++3O2+6H2O=4Fe(OH)3+8Fe3+
  • 4、以工业废铜泥[主要成分为CuSCu2SCu2(OH)2CO3 , 含少量Fe]为主要原料制备CuCl产品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除杂时,应在加入稀NaOH溶液前加入稍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B、在“除杂”后、“过滤”前应适当加热以保证除杂效果 C、由核外电子排布知Cu()Cu()稳定,但水相中少见Cu()化合物的原因是Cu()在水相中易歧化 D、洗涤时,应当用浓盐酸洗涤以减少CuCl产品在洗涤过程中的损失
  • 5、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盐酸这个反应的化学动力学过程异常复杂。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氢气和氯气的反应由以下4个步骤组成:

    Cl22Cl                      k1            Ea1=242kJmol1

    Cl+H2HCl+H       k2       Ea2=23kJmol1

    H+Cl2HCl+Cl       k3       Ea3=13kJmol1

    2ClCl2                      k4       Ea4=0

    这四个步骤都是基元反应,已知对基元反应aA+bB=dD的速率k满足k=k'ca(A)cb(B)。【提示】在推导反应速率时,我们可以假设某些高活性物种(比如自由基)的浓度保持不变,即生成其的速率和消耗其的速率近似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与氯气反应的活化能不等于氢气和氯气键能之和 B、若氯气浓度不变,氢气浓度变成原来的2倍,则生成氯化氢的速率变成原来的2倍 C、若氢气浓度不变,氯气浓度变成原来的2倍,则生成氯化氢的速率变成原来的2倍 D、加入某些可以和自由基结合的物质可以降低反应速率
  • 6、合成甲基橙(C14H14N3SO3Na , 分子量为327,变色范围pH值为3.1~4.4)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g对氨基苯磺酸(分子量为173),5mL5%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溶解,另加入0.4g亚硝酸钠溶于3mL水中,加入上述反应液的溶液。在(a)冰盐浴冷却并搅拌下,将该混合液加入盛有5mL水和1.5mL浓盐酸的烧杯中,温度始终保持在5以下,直至产生白色沉淀(已知此反应大量放热)。

    ②在试管中将0.6g的N,N-二甲基苯胺(分子量为121)和0.5mL冰乙酸混合均匀。在搅拌下将该溶液滴加到冷却的重氮盐溶液中,加完后继续搅拌10min , 此时溶液为深红色。在搅拌下,慢慢加入12.5mL5%氢氧化钠溶液,此时有固体析出,(b)溶液变成橙黄色 , 在沸水浴加热5分钟,抽滤,依次用少量水、乙醇、乙醚洗涤。得到(c)紫色晶体 , 产率约40%~50%

    ③将粗产品用0.4%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重结晶,得到橙黄色明亮的小叶片状晶体。

    根据上述实验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得到的N,N-二甲基苯胺需要在蒸馏后才能使用 B、使用乙醚洗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产物中残留的乙醇和水 C、重结晶操作时需要加入过量水使甲基橙溶解 D、N,N-二甲基苯胺的蒸馏应当在通风橱中进行
  • 7、合成甲基橙(C14H14N3SO3Na , 分子量为327,变色范围pH值为3.1~4.4)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一只试管中加入1g对氨基苯磺酸(分子量为173),5mL5%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溶解,另加入0.4g亚硝酸钠溶于3mL水中,加入上述反应液的溶液。在(a)冰盐浴冷却并搅拌下,将该混合液加入盛有5mL水和1.5mL浓盐酸的烧杯中,温度始终保持在5以下,直至产生白色沉淀(已知此反应大量放热)。

    ②在试管中将0.6g的N,N-二甲基苯胺(分子量为121)和0.5mL冰乙酸混合均匀。在搅拌下将该溶液滴加到冷却的重氮盐溶液中,加完后继续搅拌10min , 此时溶液为深红色。在搅拌下,慢慢加入12.5mL5%氢氧化钠溶液,此时有固体析出,(b)溶液变成橙黄色 , 在沸水浴加热5分钟,抽滤,依次用少量水、乙醇、乙醚洗涤。得到(c)紫色晶体 , 产率约40%~50%

    ③将粗产品用0.4%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重结晶,得到橙黄色明亮的小叶片状晶体。

    上述合成实验中得到甲基橙的质量约为

    A、0.1g B、0.3g C、0.5g D、0.7g
  • 8、合成甲基橙(C14H14N3SO3Na , 分子量为327,变色范围pH值为3.1~4.4)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一只试管中加入1g对氨基苯磺酸(分子量为173),5mL5%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溶解,另加入0.4g亚硝酸钠溶于3mL水中,加入上述反应液的溶液。在(a)冰盐浴冷却并搅拌下,将该混合液加入盛有5mL水和1.5mL浓盐酸的烧杯中,温度始终保持在5以下,直至产生白色沉淀(已知此反应大量放热)。

    ②在试管中将0.6g的N,N-二甲基苯胺(分子量为121)和0.5mL冰乙酸混合均匀。在搅拌下将该溶液滴加到冷却的重氮盐溶液中,加完后继续搅拌10min , 此时溶液为深红色。在搅拌下,慢慢加入12.5mL5%氢氧化钠溶液,此时有固体析出,(b)溶液变成橙黄色 , 在沸水浴加热5分钟,抽滤,依次用少量水、乙醇、乙醚洗涤。得到(c)紫色晶体 , 产率约40%~50%

    ③将粗产品用0.4%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重结晶,得到橙黄色明亮的小叶片状晶体。

    在使用甲基橙滴定和甲基橙的合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和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氯化铵溶液 B、在合成过程划线的(a)中,可以用冰水浴或者冷水浴代替冰盐浴 C、在合成过程划线的(b)中,此时溶液一定呈碱性 D、在合成过程划线的(c)中,紫色晶体的产生是因为甲基橙粗产品混入了水和乙醇
  • 9、一种叠氮化电化学聚合物材料的局部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聚合物片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聚合物的导电性可能较差 B、该聚合物片段可由3种不同的单体加聚合成 C、1mol该片段中含有[(b+c)p+m+n]NA个手性碳原子 D、该聚合物片段中所有的N原子均为sp2杂化
  • 10、一种Co的金属串配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每个含N配体带有3个负电荷,空缺的三个方向有和上方相同的N配体(未画出)。下列关于该配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合物中Co元素的平均价态为87 B、每个含N配体都含有大Π C、每个含N配体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 D、理想情况下该配合物中含有4种化学环境的N原子和4种化学环境的Co原子
  • 11、一种从Al3+和Cr3+混合溶液中分离出铬元素的流程如下。常温下,KspBaCrO4=1.2×10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流程可避免Al(OH)3形成胶体而难以从体系中分离的情况发生 B、若滤液C中不含CrO42 , 则滤液C中cBa2+1.2×105molL1 C、可用Na2FeO4溶液代替H2O2和氨水 D、加入H2O2和氨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r3++3H2O2+10NH3H2O=2CrO42+8H2O+10NH4+
  • 1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2gC3H6中含有σ键数目可能为0.9NA B、25.6gS8()分子中所含共价键数为0.1NA C、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 , 用水稀释至100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D、完全燃烧生成CO2H2O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有机物一定为CH4
  • 13、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淮南子》最早记载,熟石膏可作为制作豆腐时的凝固剂,其化学式为2CaSO4H2O B、将石油裂化为轻质汽油后燃烧比直接燃烧石油更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本草经集注》中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试验 D、《肘后备急方》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现代基于此法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所代表的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和烧杯
  • 14、新质生产力的底色是绿色低碳。而化学,在绿色低碳方面当仁不让,新质生产力涵盖的产业链很多与化学化工相关,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问题,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
    (1)、自然界中的氮元素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是固氮的主要来源。

    ①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②自然固氮过程中生成的NO3的VSEPR模型名称为

    (2)、铁触媒是普遍使用的人工合成氨的催化剂,以铁为主体通常还含有Al2O3、K2O、CaO、MgO、Cr2O3等氧化物。

    ①上述氧化物所涉及的元素中,处于元素周期表中p区的元素是

    ②基态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③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Al>Mg>Na    B.熔点:MgO>CaO

    C.离子半径:rAl3+>rO2   D.键角:H2O>NH3

    ④NH3、H2O和PH3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相应的键角如图所示,则甲、乙对应的分子分别是

  • 15、A、B、C、D、E为短周期元素且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其中D原子的L电子层中,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同,并且无空轨道;B原子的L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与D相同,但还有空轨道;D与E同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既含有σ键,又含π键的化合物是(任写一种)。
    (2)、C的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3)、B的氢化物中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的是(填名称),键角为 ,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杂化。
    (4)、A与B形成B2A2分子,其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
    (5)、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C(填“>”“<”或“=”)E.
    (6)、离子CD3-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 16、

    Ⅰ.因生产金属铁的工艺和温度等因素不同,产生的铁单质的晶体结构、密度和性质均不同,对铁晶体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定,测得A、B两种晶胞,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下:

    (1)则A、B两种晶胞中含有的铁原子数分别是:

    Ⅱ.将酞菁—钴钛菁—三氯化铝复合嵌接在碳纳米管上,制得一种高效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催化剂。回答下列问题:

    (2)下图所示的几种碳单质,它们互为 , 其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间的作用力是

    (3)酞菁和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钴酞菁分子中,钴离子的化合价为 , 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钴离子形成键。

  • 17、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不是三角锥形的是(  )
    A、PCl3 B、HCHO C、H3O D、PH3
  • 18、如图所示是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晶胞)的排列方式,图中○—X、●—Y、⊗—Z。其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 19、下列对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描述正确的是
    A、电负性最大 B、最高正价为+7 C、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 D、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
  • 20、下列配合物或配离子的配位数是6的是
    A、K2[Co(SCN)4] B、[Fe(CN)5(CO)]3- C、[Zn(CN)4]2- D、Na[Al(OH)4]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