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山东省淄博七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河南省焦作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山东省淄博六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普通班)
-
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H2S分子的球棍模型:
B、AlCl3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C、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D、用电子式表示KCl的形成过程:
-
2、我国提出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采用“催化加氢制甲醇”方法可以将资源化利用。反应原理如下:
反应①:
反应②:
(1)、恒温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 , 发生反应①: , 测得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时间
0min
3min
6min
9min
12min
0
0.50
0.65
0.75
0.75
1
0.50
0.35
a
0.25
①;3~6min内,。
②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 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③第3min时第9min时(填“>”、“<”或“=”)
(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反应器发生以上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①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A、 B、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3)、在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和 , 同时发生反应①和反应②,初始压强为 , 在300℃发生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50%,容器体积减小20%,则反应②用平衡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I.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设计实验需要测量如下的方案并记录实验结果,限选试剂和仪器:溶液、溶液(酸性)、蒸馏水、试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
物理量
(溶液)
(蒸馏水)
(溶液)
乙
①
2.0
0
4.0
50
②
2.0
0
4.0
25
③
1.0
4.0
25
(1)上述实验①、②是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若上述实验②、③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为。
(3)乙是的物理量,则表格中“乙”应填写。
II.测定中值
已知:
①称取纯草酸晶体,将草酸制成水溶液为待测液;
②取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
③用浓度为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4)请写出滴定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某学生的滴定方式(夹持部分略去)如下,最合理的是(选填a、b)。
(6)由图可知消耗溶液体积为。
(7)滴定终点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8)通过上述数据,求得。若由于操作不当,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嘴处有一气泡,引起实验结果(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
4、某工厂以矿石(主要成分为 , 还含、、等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备绿矾(),其生产工艺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碱浸时,发生的反应主要有(写离子方程式)。(2)、将矿石变成矿粉的目的是。(3)、酸浸后的溶液中存在 , 检验该离子的操作及现象为。(4)、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5)、配制溶液时,通常会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 请用离子方程式及水解平衡移动原理说明原因:。(6)、测定所得()样品的纯度:取制得的样品,将其配制成溶液,取配制好的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不考虑杂质参与反应,已知发生的反应为)。
①若配制样品溶液的过程中,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残留,则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是(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②样品的纯度约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5、能源是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动力,研究化学反应能量变化意义重大。回答下列问题:(1)、氢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氢气的制备和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①由如图的能量转化关系可知生成需要(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②已知和的燃烧热分别为、。结合第①问,则的。
(2)、某化学小组用盐酸、溶液和如图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①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填标号)。
A.铝热反应 B.与混合
C.碳酸氢钠分解 D.冰融化为水
②从图中实验装置看,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③若外壳上不盖杯盖,求得的中和热的(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④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向内筒加入稀碱液时,应当缓慢分批加入
B.实验中,应记录初始温度与反应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温度
C.实验中,测量酸液的初始温度后,可以使用同一支温度计直接测量碱液的初始温度
D.实验过程中,若使用铁质搅拌器,会导致测得的中和热的偏小
-
6、已知25℃时有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常数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浓度和溶液,的更小 B、溶液与少量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向的溶液中通入气体至 , 则的电离度为 D、结合的能力 -
7、常温下,在下列给定条件的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能使溶液变红的溶液中:、、、 B、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 C、澄清透明溶液中:、、、 D、由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
-
8、下列事实中一定能证明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用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②溶液的
③等等体积的硫酸、溶液和足量锌反应,放出的氢气较多
④醋酸溶液恰好与溶液完全反应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 -
9、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试纸测定氯水溶液的 B、用强酸溶液滴定弱碱溶液,可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C、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D、在进行滴定操作中,眼睛应注视上端滴定管中液面变化
-
10、下列关于焓判据和熵判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吸热的自发过程一定为熵增加的过程 B、的反应均是自发进行的反应 C、碳酸钙分解为吸热反应,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D、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这是熵减的过程
-
1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A、已知 , ,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的燃烧热是 , 则的 C、稀醋酸与稀溶液反应: D、一定条件下, , , 则
-
12、关于有效碰撞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B、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就是活化能 C、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一定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D、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原因之一是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
13、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 B、的溶液中含有的数小于 C、的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数为 D、25℃时,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的数目为
-
14、下列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在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与 , 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容积以增大压强,混合物颜色加深 B、制取乙酸乙酯过程中,实验人员通过加入过量的乙醇来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C、将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加热后气泡产生速率减慢 D、工业上选择在500℃而不是常温下进行合成氨的反应
-
15、在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B、 C、 D、
-
1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强电解质,后者属于弱电解质的一组是A、CH3COOH、NH3H2O B、BaSO4、HClO C、Na2SO4、CO2 D、NaHCO3、HCl
-
17、在物理化学中,某一物种的绝对能量可以通过标准自由能表示,表示时该物质的能量。与焓变的计算类似,对于反应 , 其标准摩尔自由能变。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
反应Ⅰ:
反应Ⅱ:
则反应Ⅲ:的摩尔自由能变为。
(2)、对于反应: , 当各个物种的浓度不再为时,其摩尔自由能变(R为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Q为浓度商)。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且已知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 则(用R,T,表示)。当时,反应将会(填“正向”或“逆向”)进行。物理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对溶液中溶质标准态的选择有所不同:在物理化学中,溶质的标准态是指;而在生物化学中,对除氢离子外溶质标准态的定义仍为 , 但规定氢离子的标准态为 , 因为人体内的大部分反应都是在左右下进行的。在生物化学过程中,涉及氢离子反应的标准摩尔自由能变用符号表示,以示区别。(3)、对于生物反应和的关系为(用R,T表示,保留对数符号);该反应在时比时更(填“易”或“难”)正向进行。(4)、对于一类生物反应,有 , 此时就不需要使用表示了,这一类反应的共同特点是。(5)、对于生物反应:(和分别代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在反应直到平衡的过程中的浓度近似为不变,的浓度近似为c不变(与外界平衡),的浓度从变为的初始浓度为 , 则该反应的生物标准摩尔自由能变(用 , c, , R,T表示,保留对数符号)。 -
18、激酶抑制剂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Ⅰ.
, 烷基,酰基
Ⅱ.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C中含氧官能团有种。(2)、研究发现,在反应中加入三氟乙酸乙酯有利于提高D的产率,原因是。(3)、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不能用甲酸或乙酸代替磷酸的原因是。(4)、的反应类型为。(5)、已知: , 综合上述信息,写出以甲苯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
-
19、某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关于银镜反应的实验探究。
Ⅰ.探究银镜反应中的作用
已知:①银镜沉淀速率过快可影响其结构和形貌,从而影响其光泽;
②开始沉淀时不稳定,易不可逆分解为黑色;
③在实验Ⅰ、Ⅱ、Ⅲ中的溶液可视作中性溶液。
(1)、的氧化性会随浓度增加而上升,对比实验Ⅰ和Ⅱ,实验小组提出两个猜想:<猜想1>的氧化性随溶液的增大而增大
<猜想2>。
(2)、该实验小组为进一步探究而设计实验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最终得到结论:“猜想1不合理,猜想2合理”。简述实验Ⅲ的实验过程:。(3)、该实验小组又进行了实验Ⅳ,控制实验Ⅱ和实验Ⅳ中溶液相同,对比实验Ⅱ和实验Ⅳ,实验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Ⅱ.该小组在一次制银镜时误将无标签的溶液当成稀氨水,使得转化为淡黄色沉淀。查阅资料知只有极浓的氨水可以将溶解,而实验室并无浓氨水,故不能利用制备银氨溶液。实验小组决定采用肼还原制银镜,实验报告如下。
请将实验报告的空缺部分填充完整。
实验目的
采用肼还原制得银镜并以此深入探究银镜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
①肼具有强还原性,易吸潮、易被氧化、易与等酸性气体反应,常压下可与水形成共沸物(其中肼含量约69%);
②;
③。
实验药品
悬浊液、溶液(加碱化,)、催化剂、焦性没食子酸(别名连苯三酚)溶液(加碱化,)、尿素、油、盐酸。
实验仪器
制备肼的全套装置[具体仪器见装置图,需注意的几点:a.实验最好使用洗气瓶,但因实验室没有洗气瓶,故用(填“广口瓶”或“细口瓶”)接导管替代;b.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减压蒸馏装置(具体仪器略)、试管、胶头滴管等。
实验操作
①依图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②用油浴加热,向三预烧瓶缓缓鼓入空气,同时缓缓将恒压滴液漏斗内药品滴入三颈烧瓶,加热约后停止加热;
③将三预烧瓶内的液体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氨肼混合溶液,将其滴加入悬浊液中。
实验结果
实验制得了银单质,但其并未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而是松散的银粉。
实验反思
①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加碱化)的作用是 , 加热过程中持续缓慢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②为深入研究为何该反应没有生成银镜,我们又做了如下实验:
综合做过的上述关于银镜反应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
20、宋应星《天工开物》载有一种矿石“银矿铅”,该矿石是与辉银矿(主要成分为)共生的方铅矿(主要成分为)。由于中国古代对银的需求量高,故对该矿大量开采以弥补银的短缺情况。古人在劳动过程中发现两种矿石常共生,故有“上有铅者,其下有银”(《管子·地数篇》)的说法。现利用该矿石制备铅蓄电池正极材料和超细银粉,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分离”后的矿石粉末还含有3%左右的杂质;
②“酸化”过程中会与热的浓盐酸反应生成(微溶);在浓盐酸中有 , 而与热的浓盐酸不反应,但可以与氰化物反应生成二氰合银离子;和可以类似的形成四氰合锌离子。
③下, , 反应的平衡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
(1)、浮选剂是头部为亲硫基、尾部为长烃链(憎水基)的分子,可吸引粉碎后的矿物中的含硫基团,从而完成对矿物中硫化物的富集。“浮选”步骤的目的是。(2)、“还原”步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流程中可重复利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3)、有同学认为在下“溶银”过程可以用浓氨水代替溶液,但经实验二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请通过计算溶液中的浓度达到所需要的最小氨浓度解释其原因。(计算结果保留指数形式,忽略与之间的转化)(4)、“酸化”过程中生成的会威胁人体健康。已知下某车间(空气体积为)的挥发速率与时间有成立,式中k,w为常数。气相色谱仪测定车间浓度结果拟合为如图所示的曲线,则 , 的挥发半衰期(挥发的量首次达到挥发总量的一半的时间)(填“>”“<”“=”或“不确定”);国家标准规定车间内的最高容许浓度为 , 则该车间环境(填“是”或“否”)符合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