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B、 C、 D、
  • 2、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 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实验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H2SO4

    H2O

    出现浑浊时间(s)

    V/mL

    c/mol/L

    V/mL

    c/mol/L

    V/mL

    25

    5

    0.1

    10

    0.1

    x

    9

    25

    5

    0.2

    5

    0.2

    10

    5

    35

    5

    0.2

    5

    0.2

    10

    2

    A、x=10 B、依据实验①③可探究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各组实验反应中产生气泡最快的是② D、由实验可知升温10℃比增大Na2S2O3浓度至2倍对速率影响大
  • 3、某同学做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各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将铝片加入盐酸中

    乙:将Ba(OH)28H2ONH4Cl充分混合

    丙:测定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

    A、上述实验涉及的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将实验甲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温度计的示数升高速率加快 C、将实验丙中盐酸改为等浓度的醋酸,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不变 D、将实验丙中玻璃搅拌器改为铜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 4、研究发现,腐蚀严重的青铜器大都存在CuClCuCl在青铜器腐蚀过程中起催化作用。下列于CuCl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快了反应的速率 B、减小了反应的焓变 C、改变了反应的历程 D、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 5、对于反应Ag+3Bs=2Cg+2Dg , 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3mol/Ls B、vB=1.8mol/Ls C、vD=0.7mol/Ls D、vC=1.2mol/Lmin
  • 6、常温下,燃烧2g乙醇(液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经测定放出的热量为QkJ,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2H5OHl+3O2g=2CO2g+3H2OlΔH=23QkJ/mol B、C2H5OHl+3O2g=2CO2g+3H2OlΔH=Q/23kJ/mol C、1/2C2H5OHl+3/2O2g=CO2g+3/2H2OlΔH=QkJ/mol D、C2H5OHl+3O2g=2CO2g+3H2OlΔH=+23QkJ/mol
  • 7、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氟牙膏预防龋齿,Ca5PO43OH转化为Ca5PO43F B、人体中H2CO3NaHCO3缓冲体系能起到稳定血液pH的作用 C、“冰之为水,而寒于水”,冰熔化为水属于吸热过程 D、伏打电堆采用了锌板、银板和食盐溶液,正极反应物之一为银
  • 8、在20L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 , 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在195℃、压强为P2时测得nH2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改变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测得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及不同压强(p)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min

    0

    1

    2

    3

    nH2/mol

    8

    5

    4

    4

    A、压强p2>p1 ,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195℃、P2条件下,B点v(正)<v(逆) C、在195℃、p2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D、p2及195℃时,02min内生成CH3OH的平均速率为0.1molL1min1
  • 9、H2S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25℃时,KspCuS=6.0×1036KspFeS=6.0×1018H2S:Ka1=1×107Ka2=1×1013
    (1)、写出CuS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式:HS的水解方程式:
    (2)、常温下,NaHS溶液显(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含硫微粒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常温下,水溶液中cH+cOH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将硫化氢通入水中,溶液中cH+的变化:ac B、a点溶液中可大量存在的离子:Na+K+Fe3+ClSO42 C、将NaHS固体加到水中,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D、c点时加入少量硫化钠固体,cS2cOHcHS始终不变
    (4)、常温下,实验室常用硫酸铜溶液除去硫化氢,是一个弱酸制强酸的特例。其反应原理为H2Saq+Cu2+aq=CuSs+2H+aq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保留3位有效数字)。
    (5)、硫化物也常用于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向含Cu2+的废水中加入沉淀剂FeS,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Fe2+cCu2+=
  • 10、废物利用利国利民,回收处理钒铬渣(含有V2O3Cr2O3SiO2Fe2O3FeO等),并利用废渣提取钒铬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25℃时,Cr(OH)3的溶度积常数为6.4×1031;lg4=0.6

    ②氧化焙烧步骤中V2O3Cr2O3分别转化为NaVO3Na2CrO4

    ③酸性溶液中,Cr2O72的氧化性强于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焙烧”该步骤不能使用陶瓷容器,其原因是 , 其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2)、加快“氧化焙烧”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水浸产生的滤渣1的成分是(用化学式表示)。
    (4)、“除杂”后,Cr元素主要以Cr2O72存在,结合离子方程式,利用相关原理解释其原因:
    (5)、写出“还原”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在“还原”步骤中,选硫酸酸化而不选盐酸酸化,其原因是
  • 11、已知制备光气COCl2的反应为COg+Cl2gCOCl2gΔH<0 , 将等物质的量的COgCl2g充入密闭容器中,平衡体系中,平衡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M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T1<T2 B、平衡常数:Ka=Kb<Kc C、Cl2的平衡转化率:c>a=b D、b点时,若M=80gmol1 , 则CO的平衡转化率为50%
  • 12、下列实验装置及现象正确的是

    A、图甲:浓氨水与浓硫酸反应 B、图乙:测量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反应速率 C、图丙:滴定结束时的刻度,读数为12.20mL D、图丁:验证FeCl3与KI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 1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误差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如果搅拌器改为铜质的,则测得的ΔH偏大 B、用量气法测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时,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即读数,则测得的反应速率偏大 C、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新制的氯水滴在pH试纸上,来测定氯水的pH D、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NaOH溶液,开始滴定时酸式滴定管尖端处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大
  • 1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Cu与足量的S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B、1LpH=40.1molL1K2Cr2O7溶液中Cr2O72数等于0.1NA C、电解水时,若阴阳两极产生气体的总体积为22.4L,则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1L1molL1氯化铵水溶液中NH4+H+数之和大于NA
  • 15、有机物H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
    (2)、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设计C→D步骤的目的是
    (3)、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4)、化合物A~H中,属于手性分子的是(填有机物标号)。
    (5)、X是C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X有种。

    (1)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2)1molX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molH2

    (3)苯环上取代基的数目不超过3个。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2:2:2:1的结构简式为(任写一种)。

    (6)、设计由       和乙醛制备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 16、从废TiO2/WO3纳米薄膜中回收钛和钨等稀缺金属,既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又避免污染环境。回收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Ⅰ.乙胺CH3CH2NH2是无色极易挥发的液体,呈碱性,能与酸发生反应:CH3CH2NH2+H+=CH3CH2NH3+

    Ⅱ.酸性条件下,乙胺萃取WO42的反应为2CH3CH2NH3++WO42CH3CH2NH32WO4

    Ⅲ.TiOSO4易溶于水,属于强电解质。偏钛酸难溶于水,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iO(OH)2H2TiO3 , 室温时KspTiO(OH)2=1.0×1027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萃取”前,需要将“滤液I”的pH调整到3.5左右,目的是
    (2)、试剂a为(写名称)。“反萃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检验“过滤Ⅱ”所得H2WO4xH2O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4)、室温下测得“滤液Ⅲ”的pH=2 , 则此时“滤液Ⅲ”中cTiO2+=molL1
    (5)、CrTi同周期,CrCaO可形成一种具有特殊导电性的晶体(化学式为CaxCrOyxy为整数),其立方晶胞如图所示,CaO最小间距大于CrO最小间距。

       

    该晶体中,1个Ca周围与其最近的O的个数为

    ②若CaO最小间距为apm ,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 则该晶体的密度为gcm3(列出计算式)。

  • 17、糠酸(熔点133℃,沸点231℃,在热水中溶解度较大,微溶于冷水)和糠醇(熔点-29℃,沸点171℃)均为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工业上可利用糠醛(沸点161.7℃,易被氧化)发生歧化反应制取这两种物质(该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反应原理如下:

    实验步骤:

    步骤1:向三颈烧瓶中加入8.2mL(约0.2mol)新蒸馏的糠醛,通过仪器A向三颈烧瓶中缓慢滴加8mL33%NaOH溶液。搅拌并保持反应温度为8~12℃,回流20min , 得到粗产品。

    步骤2:将粗产品倒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然后将液体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乙醚萃取4次,分液得到水层和醚层。

    步骤3:向水层中分批滴加25%的盐酸,调至溶液的pH=3 , 冷却、结晶、抽滤、冷水洗涤,得到糠酸粗品;向醚层中加入无水碳酸钾干燥,过滤除掉碳酸钾后,分离乙醚(乙醚的沸点为34.6℃)和糠醇。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与直形冷凝管相比,使用仪器B的优点是
    (2)、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为8~12℃,实验中采用了哪些保障措施?
    (3)、步骤3中分离乙醚和糠醇的实验操作为
    (4)、步骤3中洗涤粗糠酸用冷水的原因是。进一步将粗糠酸提纯,应采用的方法是
    (5)、取1.120g提纯后的糠酸样品,配成100mL溶液,准确量取2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用0.080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NaOH标准溶液24.80mL。糠酸的纯度为。该中和滴定实验中,若其他实验操作均正确,则下列实验操作造成测得的糠酸的纯度比实际偏低的是(填标号)。

    A.蒸馏水洗净后,末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B.指示剂酚酞溶液滴加过多(酚酞是一种弱酸)

    C.锥形瓶内壁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配制好的糠酸样品溶液润洗2~3次,将润洗液倒掉,再装入20.00mL糠酸样品溶液,进行中和滴定

    D.滴定前仰视碱式滴定管液面读数,滴定后俯视碱式滴定管液面读数

  • 18、已知pcHXcX=lgcHXcX。室温下,向20.00mL0.10molL1一元弱酸HX溶液中逐滴滴加0.10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pcHXc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cHXcX=1时,溶液中cH+=1.0×104.75molL1 B、pcHXcX=0时,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大于10.00mL C、当加入10.00mLNaOH溶液时,溶液中cH++cHX=cNa++cOH D、a、b、c三点对应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a点>b点>c点
  • 19、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与锂离子构成的盐是一种锂电池的电解质,该盐结构如图所示,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内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的电负性:X> Y>Z B、该锂盐中X、Y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别为sp2、sp3 C、与W同周期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大于W的有三种 D、该锂盐中所有元素均属于元素周期表p区元素
  • 20、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硫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X,不可能生成Y B、X通入BaCl2溶液中,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C、H2S与X反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N可由其相应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化合生成
上一页 130 131 132 133 1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