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 单元测试卷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3核素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1元素周期表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1.2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1、天然气是应用广泛的燃料,但含有少量H2S等气体。在酸性溶液中利用硫杆菌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甲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B、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 C、该脱硫过程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 D、过程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使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试剂a
试剂b
A.
B.
C.
CuSO4
D.
CH3COOH
A、A B、B C、C D、D -
3、用图1所示装置向装有一瓶氯气的集气瓶中添加适量的蒸馏水,振荡,先利用注射器滴加溶液,再利用注射器滴加稀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阶段①说明氯气溶于水,溶于水的氯气全部与水反应 B、阶段②的压强变小,可利用该过程发生的反应制备漂白粉 C、阶段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若将换成 , 则压强变化不会出现图2趋势
-
4、“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环保行动:用净水
具有氧化性
B.
化学实验员:检验是否失效
C.
用卤水点热豆浆制豆腐
卤水中电解质能使豆浆胶体聚沉
D.
农业活动: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a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A、A B、B C、C D、D -
5、下列“类比”结果正确的是A、向固体中加入少量水放出热量,则向固体中加入少量水也放出热量 B、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的大,则的溶解度也比的大 C、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则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D、少量通入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则通入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
-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H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NH3为电解质 B、等质量的与足量氧气反应,在常温、加热条件下转移电子数一样多 C、漂白液和漂白粉都可用于棉、麻、纸张的漂白剂,但二者的原理不同 D、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各种焰色用以制五彩缤纷的烟花
-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通过焰色反应确认溶液中是否含有K+
B.验证Na与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C.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D.制备Fe(OH)3胶体
A、A B、B C、C D、D -
8、下列关于的化合物之间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碱转化为酸式盐: B、过氧化物转化为碱: C、单质转化为一种盐: D、碱转化为两种盐:
-
9、利用可将废水中的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后排放。反应原理为:(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氧化产物 B、可用替换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D、若生成 , 则理论上消耗
-
10、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A、通过化合反应可由碳酸钠制得碳酸氢钠 B、两者溶液能使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C、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均可用作食用碱 D、盐酸分别滴加到等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中放出气体的速度:
-
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钙易吸水,可用作干燥剂 B、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 C、连花清瘟胶囊的成分中石膏CaSO4∙2H2O属于纯净物 D、维生素C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难以被氧化
-
12、下列现象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黑火药爆炸 B、高压钠灯广泛用于道路照明 C、“84”消毒液消毒 D、铁钉生锈
-
13、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下列对所涉及化学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焰喷雾技术制备纳米材料:在高温火焰喷雾中形成的胶体属于气溶胶 B、“侯氏制碱法”利用海水、氨和制备纯碱,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长征七号”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煤油是纯净物 D、2022年北京冬奥会展示的智能服饰含有石墨烯,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
14、如图所示是模拟制备氯水并检验Cl2性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去,挥发的HCl较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瓶中固体试剂X应是MnO2 B、水浴加热抽滤瓶能加快Cl2与水反应速率,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 C、干燥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2分子有漂白性 D、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
15、
近年来,碳中和、碳达峰成为热点。以CO2、H2为原料生产甲醇是一种有效利用二氧化碳的途径。
途径一:涉及的反应有
Ⅰ.
Ⅱ.
Ⅲ.
(1)关于反应Ⅰ,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恒容下达平衡状态时,再充入少量氦气,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 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C. 当反应达平衡状态时, D. 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反应物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2)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根据反应Ⅰ-Ⅲ,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工业中,对于反应Ⅰ,通常同时存在副反应Ⅳ: 。在一定条件下,在合成塔中充入一定量和。当气体总压强恒定为1MPa时,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________0(填“>”、“<”、“=”);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是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温度为℃),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和4.0mol , 发生反应Ⅰ,初始压强为 , 5min达到平衡,压强为 , 则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途径二:涉及的反应有
Ⅰ.
Ⅱ.
Ⅲ.
(5)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和3mol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为amol,CO为bmol,反应Ⅲ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用含a、b、V的代数式表示)。
(6)时,反应Ⅲ的速率方程为 , 其中x表示相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k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已知保持不变,达到平衡时, , 此时反应Ⅲ的速率________(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
16、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 , 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流程如图所示:(1)、中Fe为+2价,Cr的化合价为。(2)、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 , 该反应的还原剂为 , 配平后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硅、铝等杂质在该步骤变为、。(3)、为了提高步骤②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写两条)(4)、滤渣1主要成分是 , 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和。(5)、写出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6)、步骤④反应平衡常数 , 滤液③中 , 则溶液中。(7)、向“滤液3”中加入适量KCl,经过操作X后得到固体。操作X为: , 过滤。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
-
17、
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与水以任意比混合,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小组A查阅资料后发现为二元弱酸, , 。
(1)在水溶液中分步电离,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2)如果常温下溶液pH=7,的酸式酸根离子与的浓度比为。
实验Ⅰ:小组B验证氧化时发现异常现象,并进行了深入探究。
实验Ⅰ装置操作如下图;现象:溶液立即变红,继续滴加溶液,红色变浅并逐渐褪去。
(3)实验Ⅰ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4)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取反应后溶液,(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溶液中有 , 而几乎无。
(5)查阅资料发现,酸性溶液中能氧化 , 但反应很慢且无明显现象,对该反应没影响。进行实验Ⅱ,发现实验Ⅱ褪色相对较快,由此推测在酸性溶液中能加快与的反应。补充Ⅲ,推测得到了证实。参照实验Ⅱ的图例,补全实验Ⅲ加入的试剂和现象。
①;②几滴;③。
-
18、
硫代硫酸钠晶体( , )可用作定影剂和还原剂。
Ⅰ.滴定——纯度测量
硫代硫酸钠晶体容易变质,可利用氧还反应测定其纯度(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称取a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取bmol/L的标准溶液c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加入淀粉溶液,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溶液滴定(发生反应:)至终点。经过3次平行实验,样品溶液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0.00
24.78
2
4.50
30.80
3
1.46
26.28
(1)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填字母)。A.眼睛始终注视滴定管中液面变化
B.为了使实验中颜色变化更明显,应尽量多加一些指示剂
C.进行2-3次平行试验,以减少实验误差
(2)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3)该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的纯度为(小数点后保留2位)。(4)下列操作中,会使最后计算的纯度偏小的操作为(填字母)。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
B.滴定振荡时用力过大,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到锥形瓶外
C.溶液变色后没有等半分钟直接读数,最后发现溶液褪色
D.锥形瓶没有干燥直接用于实验
E.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Ⅱ.应用——利用定量探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查阅资料:该反应速率与和的关系为 , k为常数。
实验任务:测定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率确定m、n的值。
实验方法:按如表体积用量V将各溶液混合,溶液最后加入,记录开始反应至溶液出现蓝色所用的时间t。
实验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慢)、(快)。
实验记录表:
实验编号
A
B
C
D
E
溶液/mL
10
5
2.5
10
10
溶液/mL
10
10
10
5
2.5
溶液/mL
3
3
3
3
3
溶液/mL
0
溶液/mL
0
0.2%淀粉溶液/mL
1
1
1
1
1
t/s
(5)加入、溶液的目的是控制实验条件,其中 , 。(6)当溶液中(填化学式)耗尽后溶液出现蓝色。根据实验A的数据,反应速率(列出算式)。(7)根据实验数据可确定m、n的值。n=1的判断依据是(用t的关系表示)。 -
19、室温下,某溶液初始时仅溶有M和N且浓度相等,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②。反应①的速率可表示为 , 反应②的速率可表示为(、为速率常数)。反应体系中组分M、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30min时间段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 C、反应开始后,体系中Y和Z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 D、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62.5%的M转化为Z
-
20、现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pH
10
10
4
4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溶液
盐酸
A、相同体积③、④溶液分别与NaOH完全反应,消耗NaOH物质的量:③<④ B、②③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④溶液与②溶液混合(近似认为混合溶液体积),若混合后溶液 , 则 D、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值: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