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 单元测试卷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3核素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1元素周期表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1.2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1、下列平衡移动方向和现象判断正确的是A、 , 加水,平衡逆向移动,溶液黄色变浅 B、 , 加入Fe粉,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 C、 , 压缩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气体颜色无变化 D、 , 升温,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
2、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 , 图①表示在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 , 平衡逆向移动 B、由图②可知,满足反应: C、图③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 D、若 , 对于反应 , 图④y轴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
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可知,0.5mol稀溶液与稀溶液完全反应,放出热量为57.3kJ B、如果没有玻璃搅拌器,酸碱混合后可用温度计轻轻搅拌 C、完成一次测定实验,温度计需要使用2次,分别用于测混合液的初始温度和反应最高温度 D、烧杯间的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固定烧杯的位置
-
4、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分析,C(s)的燃烧热△H等于
C(s) + H2O(l) = CO(g) + H2(g) △H1=175.3kJ·mol-1
2CO(g) + O2(g) = 2CO2(g)△H2= —566.0 kJ·mol-1
2H2(g) + O2(g) = 2H2O(l) △H3= —571.6 kJ·mol-1
A、△H1+△H2—△H3 B、2△H1+△H2+△H3 C、△H1+△H2/2 +△H3 D、△H1+△H2/2 +△H3/2 -
5、已知: , 该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B、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大,所以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第①步反应 C、整个反应过程共有3个基元反应 D、增大压强可以提高反应物的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
6、下列反应一定属于非自发进行的是A、N2(g)+2O2(g)=2NO2(g) △H=+67.7kJ/mol B、CaCO3(s)=CaO(s)+CO2(g) △H=+1921.8kJ/mol C、C6H12O6(s)+6O2(g)=6CO2(g)+6H2O(l) △H=-2804kJ/mol D、2CO(g)+O2(g)=2CO2(g) △H=-566kJ/mol
-
7、我国化学家研究的一种新型光催化剂(碳纳米点/氮化碳)可以利用太阳光高效实现分解水,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反应为H2O2=H2+O2 B、水分解过程中,H2O2作催化剂 C、若反应Ⅱ是放热反应,则反应Ⅰ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D、反应Ⅰ和反应Ⅱ均存在O-H键的断裂
-
8、某兴趣小组探究高锰酸钾和氨水的反应,实验如下:
序号
试剂
实验现象
①
2mL溶液+1mL氨水+0.5mL蒸馏水
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③<②<①。
实验均产生棕褐色固体(经检验为),都伴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为)。
②
2mL溶液+1mL氨水+0.5mL稀硫酸
③
2mL溶液+1mL氨水+0.5mL溶液
④
2mL溶液+1mL溶液+0.5mL蒸馏水
无明显变化
注: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发生了反应 B、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②<①的主要原因:增大,的氧化性增强 C、对比实验③④可得出,还原性: D、在实验④的试剂中,逐滴加入浓溶液,可观察到溶液褪色 -
9、Na2Sx在碱性条件下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 , 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个数比为1:16,则x值为A、2 B、3 C、4 D、5
-
10、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回答下列各题:
酸
HCN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1)、结合表中给出的电离常数回答下列问题:①上述四种酸中,最强的酸是(用化学式表示)。
②下列能使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而电离平衡常数不变的操作是。
A.升高温度 B.加水稀释 C.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
D.加少量冰醋酸 E.加氢氧化钠固体
③依上表数据判断醋酸和次氯酸钠溶液能否反应,如果不能反应说出理由,如果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2)、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A、冰醋酸不导电,所以冰醋酸不是电解质 B、A、B、三点对应的溶液中,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C、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电离程度最大的B D、若使B点对应的溶液中增大、增大,可行的方法是加热(3)、已知水溶液中和的关系如图所示:①图中A、B、C、D四点对应的水的离子积常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若A点到E点,可采用的措施是(填序号,下同);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是。
A.升温 B.加入少量的盐酸 C.加入少量的NaOH
-
11、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用于生产尿素[CO(NH2)2]、处理烟气等。(1)、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2NH3(g)+CO2(g)═CO(NH2)2(l)+H2O(g) △H。
已知合成尿素的反应分两步进行:
2NH3(g)+CO2(g)═NH2COONH4(s) △H1
NH2COONH4(s)═CO(NH2)2(l)+H2O(g) ΔH2
其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H、△H1和△H2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某实验小组为了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在恒温恒容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NH3发生反应:2NH3(g)+CO2(g)═CO(NH2)2(l)+H2O(g),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①A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CO2)B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CO2)(填“>”“<”或“=”)。
②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平衡常数Kp可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分压p(B)代替该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c(B)。实验测得体系平衡时的压强为10MPa,列式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MPa-2(提示:写出Kp的表达式再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③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如图表示L一定时,该反应CO2(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x代表的物理量为 , 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 , 并简述理由:。
-
12、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图:
反应I:2H2SO4(l) = 2SO2(g)+2H2O(g)+O2(g) ΔH1=+551kJ·mol-1
反应III:S(s)+O2(g) = SO2(g) △H3=-297kJ·mol-1
反应II的热化学方程式:。
(2)、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假设该反应完全)。试写出N2(g)和H2(g)反应生成NH3(l)的热化学方程式。
(3)、为了有效降低能耗,过渡金属催化还原氮气合成氨被认为是具有巨大前景的一种合成氨方法。催化过程一般有吸附—解离—反应—脱附等过程,图示为N2和H2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路径的势能面图(部分数据略),其中“*”表示被催化剂吸附。氨气的脱附是(填“吸热”或“放热”)过程,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钌及其化合物在合成工业上有广泛用途,如图是用钌(Ru)基催化剂催化合成甲酸的过程。每生成92 g液态HCOOH放出62.4 kJ的热量。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K
酸性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H2O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s
A
293
2
0.02
4
0.1
0
B
2
0.02
3
0.1
8
C
313
2
0.02
0.1
1
(1)、该实验反应时H2C2O4转化为CO2逸出,KMnO4转化为MnSO4 , 则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为了观察到紫色褪去,H2C2O4和KMnO4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为n(H2C2O4):(KMnO4)≥ 。(2)、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 , 通过实验(填实验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若 , 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0~8s内,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4)、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上述实验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并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粒子对KMnO4与H2C2O4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作用,则该作用是。设计实验证明,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KMnO4和H2C2O4混合,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中不加任何试剂,一份加入少量MnSO4固体,观察到两溶液都没有褪色,原因是。
-
14、研究反应2CO2(g)+6H2(g)CH3CH2OH(g)+3H2O(g) , 对实现“碳中和”有重要意义。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与3mol H2 , 发生上述反应并达平衡,测得平衡体系中各种物质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CH3CH2OH组分的曲线是Ⅲ B、图中曲线交点a对应的转化率大于交点b C、图中曲线交点a、b对应反应平衡常数Ka<Kb D、若使用催化剂,则b点向上移动
-
15、在2个容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照下述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 ∆H=-a kJ/mol(a>0)。相关反应数据如下:
容器
容器类型
起始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H2物质的量/mol
CO
H2O
CO2
H2
Ⅰ
恒温恒容
800
1.2
0.6
0
0
0.4
Ⅱ
绝热恒容
800
1.2
0.6
0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n(H2)<0.4mol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0.4a kJ C、反应Ⅰ在10min刚好到达平衡,则前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2mol/(L·min) D、平衡常数KⅠ=KⅡ -
16、2NO2(红棕色)N2O4(无色) 。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并密封,改变活塞位置,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点:处于平衡状态 B、b点操作: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 C、若在c点将温度降低,其透光率将减小 D、d点:υ正<υ逆
-
17、已知:A(g)+2B(g)3C(g),∆H<0,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3molB发生反应,t1时达到平衡状态I,在t2时改变某一条件,t3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Ⅱ,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 B、t2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加入B C、平衡时A的浓度:c(II)>c(I) D、平衡常数K:K(II)<K(I)
-
18、羟胺(NH2OH)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H2OH+ H2ONH3OH++OH-。常温下,向该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K不变 B、c(OH-)增大 C、平衡向左移动 D、减小
-
19、下列事实中,能说明MOH是弱碱的有
①常温下,溶液中
②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③的溶液与等体积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④常温下,溶液的导电能力比溶液弱
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
2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Al在中燃烧生成 , 用铝粉代替铝片,可加快反应速率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和 , 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