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表示方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B、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lO C、CO2的电子式:O"CO" D、中子数为2的氢原子:13H
  • 2、实验室利用NaOH固体配制480mL0.1molL1NaOH溶液时,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滤纸称量NaOH固体 B、溶解后没有冷却便进行定容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D、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 3、短周期主族元素X、Y、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B、A、B的氢化物的沸点顺序为HA>HB C、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B<C D、B、C简单离子的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B<C
  • 4、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已知H3PO3(亚磷酸)与足量的NaOH充分反应后只生成一种盐NaH2PO3 ,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3PO3属于一元酸 B、NaH2PO3属于酸式盐 C、NaHCO3溶液显碱性 D、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__Na++H++SO42
  • 5、常温下稀FeCl3溶液中,下列操作能使c(Fe3+)增大的是( )
    A、加水稀释 B、加入几滴稀H2SO4 C、加入适量ZnO D、加热
  • 6、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水仅升高温度,可从a点变到c点 B、水的电离常数Kw数值大小关系为d>c>b C、a点温度下,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醋酸钠可抑制水的电离 D、c点pH=6 , 溶液为酸性
  • 7、运用思维图学习,有助于提高归纳整理能力.如图为物质X的思维图,X为( )

    A、S B、SO3 C、SO2 D、H2SO3
  •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盐的水解无关的是( )
    A、配置FeCl2溶液时,需要加入少量的Fe B、用明矾净水 C、草木灰和铵态氮肥不能混合使用 D、TiCl4和大量水反应,同时加热制备TiO2
  • 9、下列描述的反应中产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

    A、金属Mg与稀盐酸的反应 B、高温分解CaCO3 C、CaO(s)溶于水 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 10、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A、冰醋酸 B、CuSO45H2O C、饱和食盐水 D、熔融的硫酸钡
  • 11、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某些反应(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量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用公式Q=cρVΔT计算获得.
    (1)、盐酸浓度的测定:用0.5000molL1NaOH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用蒸馏水洗净滴定管

    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用酸式滴定管取盐酸20.00mL , 注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

    D.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2~3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2~3mL处,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①滴定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E→→F→→C→→D.

    ②上述滴定操作用到的仪器有(填序号).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注意观察 . 滴定终点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④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20.00

    1.03

    23.03

    2

    20.00

    0.60

    22.60

    3

    20.00

    0.20

    20.19

    则该盐酸浓度为molL1

    ⑤若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标准液润洗就注入标准NaOH溶液,则测定结果将(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热量的测定:取上述NaOH溶液和盐酸各50mL进行反应,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T0T1 , 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J(c和ρ分别取4.18Jg111.0gmL1 , 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
  • 12、我国提出2060年达“碳中和”目标.
    (1)、Ⅰ.CH4还原CO2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的主要反应有:
    CH4(g)+CO2(g)2CO(g)+2H2(g)ΔH1=+247kJmol1K1
    CO2(g)+H2(g)CO(g)+H2O(g)ΔH2=+41kJmol1K2
    请回答:
    有利于提高CO2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填序号).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低压 D、高温高压
    (2)、反应CH4(g)+3CO2(g)4CO(g)+2H2O(g)ΔH=kJmol1K=(用K1K2表示).
    (3)、恒压、750时,CH4CO2按物质的量之比13投料,反应经如图所示流程(主要产物已标出)可实现CO2高效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过程ii,CaO吸收CO2可促使Fe3O4氧化CO的平衡正移 B、过程ii产生的H2O最终未被CaO吸收,在过程iii被排出 C、Fe3O4可循环利用,CaO不可循环利用 D、相比于反应①,该流程的总反应还原1molCO2需吸收的能量更多
    (4)、Ⅱ.近年研究发现,电催化CO2和含氮物质(NO3等)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尿素,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及解决含氮废水污染问题.向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通CO2至饱和,在电极上反应生成CO(NH2)2 , 电解原理如图所示.

    电极b是电解池的极,电极反应式为

    (5)、电解过程中生成尿素的电极反应式是
  • 13、ZnO可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应用于化妆品中.某工厂采用如图所示工艺处理工厂废渣(主要成分为ZnO , 另含少量FeOCuOSiO2MnO等)制取高纯ZnO .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草酸(H2C2O4)受热易分解生成COCO2H2O

    ②常温下:Ksp[Fe(OH)3]=1.0×1038Ksp[Fe(OH)2]=8.0×1016Ksp[Zn(OH)2]=1.2×1017

    (1)、提高酸浸速率的措施有(写一条即可).
    (2)、“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
    (3)、H2O2的电子式为
    (4)、试剂a为 , “滤液D”中主要含有的离子有
    (5)、写出“除锰”中,生成MnO(OH)2的离子方程式:
    (6)、写出由ZnC2O42H2O制得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
    (7)、“除锰”后滤液中c(Zn2+)=1.2molL1 , “除铁”操作中可以调节pH的范围是
  • 14、食醋是烹饪美食的调味品,有效成分主要为乙酸,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俗称醋酸,乙酸可凝结为类似冰一样的晶体,又叫 , 乙酸的官能团是(写名称).
    (2)、实验室常用图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①a试管中装有乙酸、无水乙醇、浓硫酸,b试管中液体是 , 浓硫酸的作用是 , a试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

    (3)、醋酸能除水垢(CaCO3) ,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25 , 将0.1molL1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请填写下列表达式中的数据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c(CH3COOH)c(H+);②c(CH3COO)c(H+)c(CH3COOH);③c(CH3COO)c(CH3COOH)

    (5)、室温下,1L0.1molL1醋酸溶液pH=3 , 则该温度下醋酸电离平衡常数Ka , 约为
  • 15、常温下,向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1的盐酸,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Na2CO3的滴定曲线 B、A、B、C均满足:c(Na+)+c(H+)=2c(CO32)+c(HCO3)+c(OH) C、水的电离程度:A>B>C D、A'点溶液中的微粒满足关系式:2c(Na+)=c(HCO3)+c(CO32)+c(H2CO3)
  • 16、25时将1molA1molB充入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ΔH>05min后达到平衡,B的转化率为50%.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2 B、该温度下,此反应达平衡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1 C、0~5minv(A)=0.01molL1min1 D、平衡后,若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减小
  •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配制NH4+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B、NH4Cl溶于D2O的离子方程式:NH4++D2ONH3D2O+H+ C、中和相同pH、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氨水,消耗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相同 D、0.1mol/L氨水和0.1mol/L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pH>7 , 则c(NH4+)>c(NH3H2O)
  • 18、下列实验、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pH试纸测定“84”消毒液的pH

    试纸最终显蓝色

    NaClO在溶液中水解显碱性

    B

    向盛有2mL0.1mol/L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0.1mol/L硝酸银溶液,震荡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4滴0.1mol/LNaI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Ksp(AgI)<Ksp(AgCl)

    C

    0.1molL1H2O2溶液中滴加0.1molL1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H2O2具有氧化性

    D

    BaCl2溶液中通入SO2和X气体

    产生白色沉淀

    气体X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A、A B、B C、C D、D
  • 19、NO在空气中与O2的反应是分两步完成的,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的方程式为2NO(g)__N2O2(g) , 且为放热反应 B、反应2NO(g)__N2O2(g)的活化能为(E4E3)kJmol1 C、第二步反应是该反应的决速步骤 D、如果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改变该反应的ΔH
  • 20、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只有b、c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r(b)<r(c)<r(a)<r(d) B、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碱 C、c的单质的氧化性比b的强 D、a、b、c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上一页 930 931 932 933 9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