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B、11549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In>Al D、碱性:In(OH)3>RbOH
  • 2、以Fe粉、稀硫酸、NaOH溶液为原料,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能较长时间保存的Fe(OH)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圆底烧瓶中放入铁粉,分液漏斗中装入NaOH溶液 B、Fe(OH)2生成在装置A中 C、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止水夹D D、若铁粉中含有少量Fe2O3 , 不影响本实验
  • 3、下列有关钠的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3g 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失去电子数约为6.02×1022 B、将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前者不生成沉淀 C、Na2O2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 D、Na2CO3固体中含少量NaHCO3 , 可用加热法除去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CO和N2原子数之比为11 B、常温常压下,44g CO2物质的量为1mol C、同温同压下,N2CO2的密度之比为711 D、1L 1mol/LNaOH溶液中含氧原子的个数约为6.02×1023
  • 5、关于下列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氨水;②熔融MgCl2;③CuSO45H2O固体;④NaOH固体;⑤铜;⑥蔗糖

    A、能导电的有①②③④⑤ B、不能导电的有③④⑥ C、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②③④ D、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⑤⑥
  • 6、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如下装置用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进一步还原可以得到超细铁粉(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C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 B、装置A中发生反应:2Fe+3H2O(g)__Fe2O3+3H2 C、收集到896mL气体时(标况下),则A中固体增重0.64g D、可以用磁铁检验该反应是否完全
  • 7、下列实验仪器或药品配置合理,并且能达到相对应选项中实验目的是(  )

    A、验证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验证潮湿氯气与干燥氯气的漂白性 C、净化并收集干燥氯气的装置连接顺序为dcbafe D、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去,证明氯水中有酸
  • 8、下列各物质含少量杂质,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KNO3溶液

    KOH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H2

    CO2

    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

    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NaNO3固体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SO2SO2+Ca2++2OH=CaSO3+H2O B、H2O2氧化Fe2+2H2O2+2Fe2+=2Fe3++2H2O+O2 C、CO2通入BaCl2溶液中:CO2+H2O+Ba2+=BaCO3+2H+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2H++2OH=BaSO4+2H2O
  • 10、下列有关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硫粉反应的产物是Fe2S3 B、铁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6H+=2Fe3++3H2 C、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Fe3O4 D、常温下,Fe与浓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
  • 11、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后反应产物不会改变的是(  )
    A、钠与氧气 B、铁与氯气 C、镁粉和氯化铁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
  • 12、1mol下列微粒所含有的质子和电子总数都约为6.02×1024的是(  )
    A、NH3 B、OH C、Mg2+ D、NO
  • 13、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化合价的升降 B、分子中各原子重新组合 C、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D、氧原子的得失
  • 14、下列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用N2H2合成NH3

    C.转轮排字

    D.用氧化铁冶炼铁

    A、A B、B C、C D、D
  • 15、某实验小组探究Cu与Fe(NO3)3溶液的反应。取3 g 铜粉加入到100 mL 0.6 ‍mol/L Fe(NO3)3溶液(用HNO3调pH=1)中,振荡、静置30分钟,铜粉减少,溶液呈棕绿色,未见有气泡产生。
    (1)、预测NO3-和Fe3+分别与Cu发生了反应,补充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 Ⅰ   3Cu + 2NO + 8H = 3Cu2+ + 2NO↑ + 4H2O  

    反应 Ⅱ    。

    (2)、探究反应Ⅰ是否发生

    ①设计实验:取3 g 铜粉加入到100 mL 溶液中,振荡、静置30分钟。

    ②若反应 Ⅰ能够发生,预计观察到的现象有

    实际现象不明显,借助传感器证明反应Ⅰ能够发生。

    (3)、探究反应Ⅱ是否发生

    步骤1:取3 g 铜粉加入到100 mL 0.3 mol/L Fe2(SO4)3溶液(用H2SO4调pH=1)中,溶液迅速变为蓝绿色。

    步骤2: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出现白色浑浊,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

    ①KSCN溶液的作用是 

    ②已知,CuSCN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2中“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的原因

    (4)、查阅资料可知,反应 Ⅰ和反应Ⅱ 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6.3×1062 K=5×1014。请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角度简述对Cu与Fe(NO3)3溶液反应的认识
  • 16、我国科学家用粗氢氧化高钴[主要含Co(OH)3]制备硫酸钴晶体(CoSO4•7H2O),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还原浸出液中的阳离子有:Co2+、H+、Fe2+和Ca2+

    ii.部分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25℃)

    物质

    Ksp

    CaF2

    4.0×1011

    Fe(OH)3

    2.8×1039

    iii.CoSO4•7H2O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

    (1)、氢氧化高钴溶于硫酸的化学方程式是
    (2)、还原浸出Co2+时,理论上氧化性离子和还原性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3)、氧化沉铁后,浊液中铁离子浓度为 mol/L(此时25℃,溶液pH为4)。
    (4)、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氟化沉钙”步骤加入过量NaF的原因
    (5)、萃取后,经反萃取得到硫酸钴溶液。将硫酸钴溶液经操作,分离后得到硫酸钴晶体。
    (6)、用滴定法测定硫酸钴晶体中钴的含量,其原理和操作如下。

    在溶液中,用铁氰化钾将Co(Ⅱ)氧化为Co(Ⅲ),过量的铁氰化钾以Co(Ⅱ)标准液返滴定。反应的方程式为:Co2+ + [Fe(CN)6]3 = Co3+ + [Fe(CN)6]4

    已知:铁氰化钾标准液浓度为c mol/L,Co(Ⅱ)标准液质量浓度为ρg/L。

    取m g硫酸钴晶体,加水配成200 mL溶液,取20 mL待测液进行滴定,消耗V1 mL铁氰化钾标准液、V2 mL Co(Ⅱ)标准液。(C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9)

    计算样品中钴含量ω=(以钴的质量分数ω计)。

  • 17、改进工艺,降低能耗是氯碱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写出氯碱工业原理的方程式
    (2)、将氢燃料电站应用于氯碱工业,其示意图如下:

    ① a极为(填“正”或“负”)极。

    ② 甲装置中,Na+极移动(填“a”或“b”)

    ③下列关于乙装置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c极区获得氯气

    B.在d极区获得的产物,可供甲装置使用

    C.当NaCl溶液浓度较低时,及时更换为精制饱和NaCl溶液,以保证生产效率

    (3)、向乙装置中的阴极区通入O2 , 能够替代水中的H+获得电子,降低电解电压,减少电耗。写出O2在阴极区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4)、杂质离子可造成交换膜损伤,导致OH迁移至阳极区,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请结合化学用语说明原因
  • 18、镁基储氢材料MgH2具有储氢量高、成本低廉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Ⅰ.MgH2热分解放出H2 , 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MgH2热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2)、提高H2平衡产率的措施有(答1条即可)。   
    (3)、Ⅱ.MgH2水解制备H2

    MgH2与H2O反应制备H2的化学方程式是。 

    (4)、资料:25℃时,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

    物质

    Mg(OH)2

    Ni(OH)2

    Cu(OH)2

    Ksp

    5.6×1012

    5.5×1016

    2.2×1020

    ①MgH2与H2O反应时,最初生成H2的速率很快,但随后变得缓慢,原因是

    ②在水中加入优先与OH-结合的离子,能够避免①中现象发生,提升H2的制备效率。下列物质中,能达到此目的的是

    a.NaNO3            b.NiCl2                 c.CuCl2

  • 19、研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有重要的意义。
    (1)、常温下,用0.100 mol/L NaOH溶液滴定10 mL 0.100 mol/L 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右图所示。a、b、c三点中:

    c(Na+) =c(CH3COO)的点是.(填“a”、“b”或“c”,下同)。

    ②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点是 

    (2)、已知:25 ℃时CH3COOH、H2CO3和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Ka

    1.75×10–5

    Ka1=4.5×10–7

    Ka2=4.7×10–11

    4.0×10–8

    ①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a

    ②比较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pH(NaClO) pH(CH3COONa) (填“>”、“<”或“=”)。

    ③预测下列化学反应能够发生的是

    A.HClO + CH3COONa = CH3COOH + NaClO 

    B.CO2 + H2O + NaClO = NaHCO3 + HClO 

    C.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H2O+CO2

  • 20、锂(Li)元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广泛。
    (1)、基态L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
    (2)、Li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填写周期、族、区)。
    (3)、比较第一电离能的大到小:I1(Li) I1(Na)(填“>”、“=”或“<”),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
    (4)、碳酸锂(Li2CO3)是一种电池原料,其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上一页 842 843 844 845 8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