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2(g)+2CO2(g)CH2=CH2(g)+4H2O(g)。已知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时平衡常数比N点时平衡常数小 B、若投料比n(H2)n(CO2)=41 , 则图中M点乙烯的体积分数约为5.88% C、若该反应不使用催化剂,则M点的v小于N点的v D、当温度高于250℃,由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而导致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 2、常温下,现有四种溶液: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盐酸;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由水电离出的c(H+):①=②=③=④ B、等体积的①②④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④最多 C、若将①④等体积混合,则所得溶液的pH<7 D、将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 3、已知:由最稳定的单质合成1mol某物质的反应焓变叫做该物质的摩尔生成焓,用ΔH(kJmol1)表示,最稳定的单质的摩尔生成焓为0;有关物质的ΔH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H2O(l)的摩尔生成焓ΔH<241.8kJmol1 B、相同状况下,NH3N2H4稳定 C、依据上表所给数据,可求得N2H4(l)的燃烧热 D、0.5mol N2(g)1.5mol H2(g)充分反应,放出45.9kJ的热量
  • 4、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PCl3(g)和Cl2(g),发生如下反应:PCl3(g)+Cl2(g)PCl5(g) , 测得不同温度下PCl3(g)的转化率α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速率方程为:v=kc(PCl3)c(Cl2)v=kc(PCl5) (k是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M点:kk>c(PCl5)c(PCl3)c(Cl2) C、升高温度,k增大的倍数小于k增大的倍数 D、T1时,若平衡体系中c(Cl2)=0.25molL1 , 则kk=18
  • 5、电解法可以对含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的污水进行处理(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电后,左极区产生浅绿色溶液,随后生成无色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阳极附近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2NO2+8H+=6Fe3++N2+4H2O B、两极区产生的N2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该装置中所用的离子交换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D、当Fe电极消耗8.4g时,理论上可处理NaNO2含量为5%的污水69g
  • 6、T℃时,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s)  ΔH<0 , 按照不同配比充入A、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A、B浓度变化如图中曲线(实线)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4 B、若c点为平衡点,则此时容器内温度高于T℃ C、T℃时,直线cd上的点均为平衡状态 D、T℃时,c点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向逆向进行
  • 7、下表是在相同温度下三种酸的一些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HX

    HY

    HZ

    浓度/(molL1)

    0.12

    0.2

    0.9

    0.9

    0.9

    电离度

    0.25

    0.2

    0.1

    0.3

    0.5

    电离常数

    K1

    K2

    K3

    K4

    K5

    A、在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K5>K4>K3 B、在相同温度下,从HX的数据可以说明: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且K1>K2>K3 C、室温时,若在HZ溶液中加少量盐酸,则c(H+)c(Z-)的值不变 D、表格中三种浓度的HX溶液中,从左至右c(X)逐渐减小
  • 8、将pH=1的盐酸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加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溶液,pH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
    A、91 B、119 C、111 D、1109
  • 9、肼(N2H4)在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200℃时在Cu表面分解的机理如图1。

    已知200℃时:

    反应Ⅰ:3N2H4(g)=N2(g)+4NH3(g)ΔH1=32.9kJmol1

    反应Ⅱ:N2H4(g)+H2(g)=2NH3(g)ΔH2=41.8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过程①是放热反应、②是吸热反应。 B、反应Ⅱ的能量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C、200℃时,肼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N2(g)+2H2(g)ΔH=50.7kJmol1 D、断开3mol N2H4(g)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1mol N2(g)4mol NH3(g)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B、已知反应:CaCO3(s)CaO(s)+CO2(g) , 在密闭的反应炉内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均不改变,将反应炉体积缩小一半,则达到新平衡时CO2(g)的浓度将升高 C、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一定密闭容器中的反应A(s)+2B(g)C(g)+D(g) , 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时,则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 D、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NO2(g)N2O4(g)  ΔH<0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温度和容积不变,再通入一定量NO2 , 则再次达到平衡时NO2的百分含量减小
  • 11、可逆反应:mA(g)+nB(g)pC(g)+gD(g)v-t图像如图甲所示;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像如图乙所示。现有下列叙述:

    a1=a2a1<a2b1=b2b1<b2t1>t2t1=t2⑦甲图与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⑧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

    则以上所述各项正确的组合为(  )

    A、②④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②③⑥⑧
  • 12、下列说法正确且一定能证明HClO是弱电解质的是(  )

    ①25℃时,用pH试纸测0.01mol/L HClO溶液的pH为4

    HClO水溶液中含有HClO分子和H+ClO

    10mL 0.01mol/L HClO溶液恰好与10mL 0.0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④次氯酸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

    ⑤用HClO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A、①② B、 C、①③④ D、②⑤
  •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铁棒上镀铜时,阳极不一定要用Cu做电极 B、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把稀硫酸缓慢并分次倒入NaOH溶液中并搅拌 D、相同条件下,等pH的NaHSO4溶液和CH3COOH溶液,后者导电能力更强
  • 14、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NaClO , 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3Cl2+6KOH5KCl+KClO3+3H2O

    (1)、写出该装置中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 a中的试剂为
    (2)、b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c中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是
    (3)、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可选用试剂____(填字母)。
    A、HCl B、NaCl C、NaOH D、Na2SO3
    (4)、用制得的氯气做如图1的实验,向装有一瓶氯气的集气瓶中添加适量的蒸馏水,振荡,先利用注射器滴加NaOH溶液,再利用注射器滴加稀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阶段①说明

    ②阶段②的压强变小,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产物是

    ③写出阶段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5、过氧化钙(CaO2)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是优良的供氧剂。
    (1)、探究一:CaO2与水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取适量CaO2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液体变成红色,说明生成了Ca(OH)2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此供氧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CaCO3 , 为检验此供氧剂是否变质,某同学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则判断此供氧剂已变质。其他同学不认同上述方案的理由是
    (3)、探究二:测定久置过氧化钙纯度。

    方案一:通过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最终计算出供氧剂中过氧化钙的含量。

    取一定质量的供氧剂溶于水,按照如图装置进行装配。读出体积时要注意: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待气体恢复至室温再读数;②;③视线和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数。

    (4)、方案二:把样品中的CaO2转化为碳酸钙,通过测定碳酸钙沉淀的质量,求得CaO2的质量,具体流程如下:

    指出下图所示过滤操作中不规范之处

    (5)、滴加的Na2CO3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 , 计算样品中CaO2的物质的量为
  • 16、某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电位传感器可以测量不同溶液的电位值,根据电位值大小可比较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数值越大,氧化性越强;数值越小,还原性越强。测得几种物质的电位值如表所示。(注:实验中进行酸化时均用稀硫酸)

    物质

    FeCl3

    KMnO4(酸化)

    NaNO3(酸化)

    Br2

    I2

    Na2S

    浓度

    0.10M(M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

    电位值/mV

    171

    1130

    603

    662

    116

    -361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浓度相同的下列三种溶液,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填序号)。

    甲.FeCl3         乙.酸性KMnO4         丙.酸性NaNO3

    (2)、结合上述信息思考:对于IBr混合溶液,若控制性氧化I而不氧化Br , 请提出两种合理的氧化方案:①加入;②加入
    (3)、向等浓度的NaBrKI混合溶液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对应还原产物为Mn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已知下列四种氧化剂(均可氧化KI)对应的还原产物情况如下:

    氧化剂

    KMnO4

    KIO3

    H2O2

    HNO3

    还原产物

    Mn2+

    I2

    H2O

    NO

    请判断,等物质的量的四种氧化剂分别与足量KI作用,得到I2最多的是

    (5)、造纸、印刷等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主要成分为Na2S),可用如图转化方式除去。

    ①反应Ⅰ和Ⅱ的转移电子数相等时,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②在废水处理整个过程中,催化剂为 , 氧化剂为

    ③反应Ⅲ中Na2SNa2SO3等物质的量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有些挂面在压制过程中会加入少量叫食用碱的碳酸钠。

    (一)工业上常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取碳酸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省略)。回答:

    (1)、实验时,先从管通入
    (2)、有同学建议在b管下端连接多孔球泡装置,理由是
    (3)、(二)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NaCl , 某学习小组设计质量差分析法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将一定质量的样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C的质量,利用其质量差计算样品的纯度。

    ①按照实验顺序排列下列操作步骤gdfch。(某些步骤可以重复)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打开止水夹     c.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

    d.干燥管C内碱石灰质量为m1g e.取ng样品装入广口瓶中

    f.缓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g.关闭止水夹

    h.称量干燥管C质量为m2g(m2>m1

    ②在操作h前,要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装置A的作用是

    ③若去掉装置D,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读“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 18、漂白粉消毒是利用漂白粉的氧化作用对饮用水和废水进行杀菌的水处理过程。
    (1)、某品牌的漂白粉中,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约为43%,写出工业上制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某同学欲将该漂白粉配成450mL含有ClO-0.1molL1的溶液。回答:

    ①写出在配制过程中,上图所示的仪器,用不到的仪器名称

    ②配制过程中,需称量该漂白粉的质量为g

    ③该同学配制溶液后,发现溶液底部中有少量不溶物。请用化学方程式写出形成其不溶物的原因

    (3)、“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其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500mL2.3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mL

    ②取用任意体积的浓硫酸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

    A.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的密度

    ③在浓硫酸稀释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使所配制的硫酸浓度大于2.3molL1

    A.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B.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C.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D.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凹液面

  • 19、KMnO4是实验室常见的氧化剂,实验室用MnO2等作原料制取少量KMnO4的实验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融”过程中氧化剂是KClO3 , 还原剂是MnO2 B、“溶解”后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K+、Cl-、MnO4 C、“K2MnO4歧化”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为了得到更多的晶体,结晶时应大火蒸干
  • 20、某工业废水中含下表离子中的几种且每种离子数目相等(  )

    阳离子

    K+、Mg2+、Ba2+、Ag+

    阴离子

    Cl-、HCO3、NO3、SO42

    某同学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废水少许加入足量盐酸,无白色沉淀析出,但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Ⅱ.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或AgNO3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K+、HCO3、SO42、Mg2+ B、Ⅰ中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H+=CO2↑+H2O C、原溶液中一定没有Ba2+、Ag+ , 但是Cl-、NO3存在与否无法确定 D、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一个离子方程式是:Ba2++SO42=BaSO4
上一页 823 824 825 826 8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