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乙酰氧基苯甲酸在医疗上可用作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 B、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能与溶液反应生成 -
2、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列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高温煅烧时,另外一种产物为 B、反应②可以说明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C元素 C、做反应③实验后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以用清洗 D、反应④中当生成1mol硫时,转移电子为2mol
-
3、NO与CO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 , 均为酸性氧化物 B、、中均含有极性共价键 C、该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的催化剂是 -
4、碳、硅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和硅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B、在硅酸盐中,Si和O构成了硅氧四面体的结构 C、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高温下,能分别与C、、发生反应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溶液和溶液 B、钠、钾两种元素焰色试验的颜色分别为紫色、黄色 C、侯氏制碱法中,应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再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D、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是由于氯气的漂白性
-
6、依据下列含硫物质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 B、 C、 D、 -
7、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W同主族,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Z单质是生产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X<Y<W B、X与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 D、是酸性氧化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
8、某小组利用氢氧燃料电池电解法处理含苯甲醛的废水,获得苯甲醇和苯甲酸,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池中B处为正极,通入的气体是 B、甲池中由铂Ⅰ电极移向铂Ⅱ电极,乙池中由石墨Ⅱ电极移向石墨Ⅰ电极 C、若甲池消耗2.24L (标准状况),则理论上处理0.4mol
D、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
9、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电极一定为正极 B、该电池电解质溶液可以是蔗糖溶液 C、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铝电极表面有气泡生成 D、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
10、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各种高效、安全、环保的新型化学电池不断涌现。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型化学电池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 B、锂离子电池 C、铅蓄电池 D、乙醇燃料电池
-
11、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的除杂试剂和除杂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HCl)
饱和溶液
洗气
B
()
饱和溶液
过滤
C
()
气体
过滤
D
()
酸性溶液
洗气
A、A B、B C、C D、D -
12、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的、、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溶液B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可能变为血红色 B、将固体A投入稀盐酸中,没有气泡生成,则溶液B中可能含有大量和 C、若溶液B呈蓝绿色,则固体A中一定不含铁元素 D、若溶液B无色透明,则固体A中一定含有Zn粉
-
13、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0.1的氨水中:、、、 B、在0.1的氯化钠溶液中:、、、 C、在0.1的醋酸溶液中:、、、 D、25℃时,pH=1的溶液中;、、、
-
1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O与稀硝酸反应: B、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将少量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 D、向溶液中通入足量:
-
15、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m)恢复了磁性。“钻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小 B、“钴酞菁”分子具有丁达尔效应 C、“钴酞菁”分子不属于胶体 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
16、某同学欲配制480mL 0.1的溶液。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应选择480mL规格的容量瓶 B、称量时,可以使用托盘天平称取12.50g胆矾 C、实验开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残留,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
17、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的溶液中,含硫粒子数之和为0.1 B、与NO反应生成1mol 时,转移电子数为3 C、通常状况下,0.2mol由与HF组成的混合物中电子数为2 D、11.2L(标准状况)完全溶于水后溶液中分子数为0.5
-
18、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氧化钙作吸氧剂和干燥剂 B、碳酸镁和氢氧化铝均可作抗酸药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
19、已知正丁烷和异丁烷可以相互转化:(g,正丁烷)( , 异丁烷)。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正丁烷发生异构化反应,正丁烷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图中为温度)。已知:速率方程式为(为速率常数,与温度、催化剂等有关,与浓度无关),点反应速率相等,即。

回答下列问题:
(1)、bf段平均反应速率。(2)、(填“>”“<”或“=”),判断依据是 .(3)、活化分子总数:(填“>”“<”或“=”),判断依据是 .(4)、 .(5)、速率常数:(填“>”“<”或“=”)。 -
20、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中存在: .
①实验室配制溶液的操作是取一定量固体溶于浓硝酸中,加入蒸馏水稀释至指定体积。其中,浓硝酸的作用是 .
②对溶液进行加热,溶液变为红褐色,由此判断,0(填“>”或“<”),判断理由是 .
(2)、在稀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丙、丁四份并进行如下实验(甲为参照组):序号
操作
现象
Ⅰ
向乙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
溶液颜色比甲浅
Ⅱ
向丙中加入少量粉末,振荡
溶液颜色与甲无明显变化
Ⅲ
向丁中滴加足量的新制氯水,振荡
溶液颜色变为黄色
①参照组甲溶液颜色为 .
②解释产生实验Ⅰ中现象的原因: .
③实验Ⅲ中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为了验证该猜想,请设计简单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