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退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是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也是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回收过程中产生的沉锂后的母液中的溶质主要是Na2SO4 , 可根据电化学原理采用双极膜(BP)与离子交换膜(A、C)组合技术处理沉锂后的母液,实现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回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双极膜(BP)可有效阻隔Na+SO42-的通过,膜A为阴离子交换膜 B、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4e-__O2+4H+ , 阴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 C、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上的电势比阴极上的高 D、当阳极上放出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该装置有2molH2SO4 , 和4molNaOH生成
  • 2、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铝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B

    BaCl2溶液中通入SO2 , 无明显现象;再通入X气体,出现沉淀

    气体X一定具有强氧化性或溶于水显碱性

    C

    向两支分别盛有少量等物质的量的白色Ag2SO4固体和黑色Ag2S固体的试管中,同时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振荡,白色固体溶解,黑色固体不溶解

    Ksp(Ag2SO4)>Ksp(Ag2S)

    D

    向盛有2mL甲苯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溶液褪色

    苯环受甲基影响,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A、A B、B C、C D、D
  • 3、科研人员利用高压N2气流将水微滴喷射到涂覆催化剂的石墨网上,研究常温制氨,其反应历程中微粒转化关系如图1,相对能量变化关系如图2,图中“*”表示催化剂表面吸附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N2HNHNH过程中,未发生非极性键的形成 B、I、Ⅱ表示的微粒符号分别是NHNH2 NH2 C、反应历程中放热最多的反应是NHNH2+H3O++e-NH+NH3+H2O D、NH3的能高于NH3
  • 4、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另外三种元素不在同一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多3,Z与W同族,由这四种元素与Ce元素组成的化合物M[化学式:(YX4)4Ce(WZ4)4]是分析化学常用的滴定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物M中Ce的化合价为+4 B、简单离子半径:W>Y>Z C、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沸点:Z<W D、YX4+ WZ42-的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
  • 5、稀土被称为新材料的宝库。稀土中的镧系离子可用离子交换法分离,其反应可表示为:

    Ln3+(aq)+3RSO3H(s)(RSO3)3Ln(s)+3H+(aq)。某温度时,c(H+)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前,正反应速率始终大于逆反应速率 B、t1~t2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Ln3+)=c2-c13(t2-t1)molL-1s-1 C、t3时增大c(H+) , 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 D、t3后,该离子交换反应的正反应仍在进行
  • 6、实验室制备水合肼(N2H4H2O)溶液的反应原理为:将NaClO溶液和过量NaOH溶液缓慢滴入尿素[CO(NH2)2]水溶液中,控制一定温度,发生反应NaClO+CO(NH2)2+2NaOH__N2H4H2O+NaCl+Na2CO3 ,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及控温装置已省略):充分反应后,三颈烧瓶中的溶液经蒸馏获得水合肼粗品。

    已知:N2H4H2O能与NaClO剧烈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仪器X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 B、NaClO溶液可用Cl2NaOH溶液反应制得 C、滴加NaClO溶液的速度不能过快 D、图中冷却水应a口进,b口出
  • 7、从某中草药中提取一种具有治疗癌症作用的有机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 C、可与FeCl2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 8、SiCl4NCl3以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两者的水解机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Cl4NCl3均为非极性分子 B、SiCl4NCl3的水解反应机理不相同 C、Si(OH)4NH3的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不同 D、NHCl2能与H2O形成氢键,Si(OH)Cl3不能与H2O形成氢键
  •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l2与烧碱溶液反应制备84消毒液:Cl2+2OH-__Cl-+ClO-+H2O B、食醋去除水垢中的CaCO3:2CH3COOH+CaCO3__Ca2++2CH3COO-+H2O+CO2 C、硫酸铜溶液与过量的氨水混合:Cu2++4NH3H2O__[Cu(NH3)4]2++4H2O D、10mL0.1molL-1(NH4)2Fe(SO4)2溶液中滴加10mL0.1molL-1Ba(OH)2溶液:2NH4++SO42-+Ba2++2OH-__BaSO4+2NH3H2O
  • 10、工业制备茉莉醛()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庚醛易自身缩合生成与茉莉醛沸点接近的产物;萃取、分液过程中需要进行酸洗和水洗。

    A、制备茉莉醛的反应原理是 B、“干燥剂”可选用无水硫酸钠 C、可将最后两步“蒸馏”和“柱色谱法分高”合并替换为“真空减压分馏” D、用质谱法可以快速、精确测定茉莉醛的相对分子质量
  • 11、氢元素有氕(11H)、氘(D)、氚(T)三种核素,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T2含有的中子数为0.4NA B、1gD2O中,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为0.2NA C、1L0.1molL-1FeCl3溶液中含有的Fe3+数为0.1NA D、电解水(11H2O)生成0.2g11H2 , 外电路通过的电子数为0.1NA
  •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O32-的空间结构模型为 B、钠、镁、铝三种元素的电负性和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均为Na<Mg<Al C、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Na+[O····O····]2-Na+ D、基态硫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 13、中国古代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代三彩釉陶中,黄色釉、褐色釉是利用赭石来着色的,赭石的主要成分为Fe2O3 B、三国时期魏国谋士、将领钟会在《刍荛论》中写道:“夫莠生似金,鍮石像金”。鍮石的主要成分为Au C、《本草纲目》中对酿酒有如下记载:“…以大麦蒸热,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其中用到的操作为蒸馏和过滤 D、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以说水沤其丝”。说水为草木灰的水浸液,内含大量的KOH
  • 14、奥司他韦是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的特效药。目前主要以有机物A为原料,经如下路线合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奥司他韦中的含氮元素官能团的名称是
    (2)、有机物A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
    (3)、反应①的条件是;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
    (4)、反应②可表示为:B+MC+H2O , M的结构简式是 , 设计该反应的目的是
    (5)、有机物N的分子式为C7H10O3 , 结合下列信息可知N的结构最多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N与A含有相同种类的官能团,且羟基与碳碳双键不直接相连

    ②N中含有六元碳环结构

    (6)、结合上述信息,写出以为原料合成的路线设计:(无机试剂任选)。
  • 15、乙酸水蒸气重整制氢气是一项极具前景的制氢工艺,该过程中可能发生下列反应:

    I.水蒸气重整:CH3COOH(g)+2H2O(g)2CO2(g)+4H2(g)  ΔH1

    Ⅱ.热裂解:CH3COOH(g)2CO(g)+2H2(g)  ΔH2=+213.7kJmol1

    Ⅲ.脱羧基:CH3COOH(g)CH4(g)+CO2(g)  ΔH3=33.5kJmol1

    Ⅳ.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  ΔH4=41.1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I的ΔH1=kJmol1 , 该反应在中(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具有自发性。
    (2)、若反应I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
    A、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B、v(CH3COOH)=2v(CO2) C、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每断裂4mol O-H键的同时断裂4mol H-H键
    (3)、已知:水碳比(S/C)是指转化进料中水蒸气分子总数与碳原子总数的比值。下图是水碳比(S/C)分别为2和4时,反应温度对H2(g)平衡产率影响的示意图:

    ①表示水碳比(S/C)=4的曲线是(填“a”或“b”),该水碳比下制氢的最佳温度是

    ②水碳比(S/C)=2时,H2(g)平衡产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逐渐减小。H2(g)平衡产率逐渐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4)、一定温度下,若按水碳比(S/C)=0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H3COOH(g),达到平衡状态时H2(g)的物质的量为0.4mol,容器内的压强为初始时的1.4倍。

    ①体系中CO2的物质的量为

    ②反应Ⅱ的化学平衡常数K=

  • 16、MgSO4及其水合物在建筑、工业农业、医药中有着广泛应用。一种以铁菱镁矿(主要成分是MgCO3 , 还含有CaCO3FeCO3及少量SiO2)为原料制备MgSO4H2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时通常要将矿石粉碎,目的是。写出该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3)、从物质分离提纯的角度考虑,“沉铁”时“X”应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填字母)。
    A、氨水 B、NaOH溶液 C、MgO D、Fe2O3
    (4)、25℃时,为保证“沉铁”充分,至少要将溶液的pH调节到(已知:①25℃,Ksp[Fe(OH)2]=1017Ksp[Fe(OH)3]=1038;②一般认为,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1时该离子即沉降完全)。检验“沉铁”充分的实验方法是
    (5)、根据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由“滤液”获得MgSO4H2O的“一系列操作”是将温度控制在67.5℃以上,蒸发结晶、、干燥。

    (6)、除MgSO4H2O外,人们发现MgS2O36H2O也有着广泛应用。

    S2O32可看作是SO42中的一个O原子被S原子取代的产物,S2O32的空间结构是

    MgSO46H2O的晶胞是S2O32[Mg(H2O)6]2+构成的长方体,[Mg(H2O)6]2+在晶胞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晶胞的体积为Vm3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MgS2O36H2O晶体的摩尔体积Vm=m3mol1(列出计算式)。

  • 17、硫脲[CS(NH2)2]是一种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试剂。实验室合成硫脲的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如图所示。

    已知合成硫脲的反应原理为:CaCN2+H2S+2H2O80__CS(NH2)2+Ca(OH)2

    回答下列问题:

    (1)、硫脲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满足2电子或8电子稳定结构,该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
    (2)、仪器a的名称是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B中饱和NaHS溶液的作用
    (3)、C中适宜的加热方式是
    (4)、已知H2S溶于水得到二元弱酸氢硫酸,若反应结束后D中溶液含等物质的量的Na2S和NaOH,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c(Na+)>c(S2)>c(OH)>c(H+) B、c(Na+)=3[c(S2)+c(HS)+c(H2S)] C、c(OH)<c(H+)+c(S2)+2c(HS) D、c(Na+)+c(H+)=c(S2)+c(HS)+c(OH)
    (5)、反应结束后将C中溶液进行一系列处理得到含硫脲的产品。按如下步骤测定产品中硫脲的含量:

    步骤1:称取20.00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100mL溶液备用

    步骤2:向一锥形瓶中加入0.03mol碘单质和足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3I2+6NaOH=NaIO3+5NaI+3H2O

    步骤3:向锥形瓶中加入10.00mL步骤1配制的溶液,发生反应:NaIO3+3CS(NH2)2=3HOCS(NH)NH2+NaI

    步骤4:待步骤3反应充分后加稀硫酸,发生反应:NaIO3+5NaI+3H2SO4=3I2+3Na2SO4+3H2O

    步骤5: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用1.00molL1Na2S2O3 , 标准液滴定步骤4得到的溶液,发生反应:I2+2Na2S2O3=2NaI+Na2S4O6 , 平行滴定三次,消耗Na2S2O3标准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mL

    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②产品中硫脲的含量为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得的硫脲含量偏高的是(填字母)。

    A.配制溶液时,所用容量瓶未干燥

    B.“步骤4”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

    C.盛装Na2S2O3标准液的试管未润洗

    D.滴定开始时俯视读数,达到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 18、亚磷酸(H3PO3)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弱酸。常温下,向100mL 0.5molL1H3PO3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所有含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OH[pOH=lg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2HPO3属于正盐 B、H3PO3Ka1=1×106.6 C、当pH=4时,c(HPO32)=c(H3PO3) D、水的电离程度:a>b
  • 19、某废水中含有NH4+Cu2+ , 且NH4+浓度远大于Cu2+。用NaOH溶液调节废水pH(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上层清液中铜元素的含量随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

    Cu2+在溶液中可形成[Cu(NH3)4]2+[Cu(OH)4]2

    Cu(OH)2+4NH3[Cu(NH3)4]2++2OH  K=4.62×10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溶液中c(Cu2+)c2(OH)<Ksp[Cu(OH)2] B、c点铜元素主要以[Cu(OH)4]2的形式存在于上层清液中 C、d点之后,随着c(OH)增大,上层清液中铜元素的含量可能上升 D、根据已知Ⅱ,由于K值太小,整个过程中没有[Cu(NH3)4]2+生成
  • 20、2-溴-2-甲基丙烷发生水解反应[(CH3)3CBr+H2O(CH3)3COH+HBr]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解反应的速率由反应I决定 B、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原料的水解平衡转化率 C、反应Ⅱ既有极性键的断裂又有极性键的生成 D、增大NaOH的浓度,有利于加快水解反应速率
上一页 787 788 789 790 79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