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AlCl3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某兴趣小组欲从饱和AlCl3溶液中获取AlCl3·6H2O,相关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AlCl3·6H2O易溶于水、乙醇及乙醚

    A、通入HCl可以抑制AlCl3水解并促使AlCl3·6H2O晶体析出 B、经过滤→冷水洗涤2~3次→低温干燥可以获取AlCl3·6H2O晶体 C、倒扣小漏斗的作用是防止NaOH溶液倒吸 D、AlCl3·6H2O在干燥HCl氛围中加热脱水可以制备无水AlCl3
  • 2、科学家将阿司匹林分子结构进行修饰连接,得到的缓释阿司匹林(M)可作为抗血栓长效药,M结构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氯化铁来检验阿司匹林中是否含有水杨酸 B、1mol M彻底水解最多消耗4nmol的NaOH C、阿司匹林最多有9个碳原子共平面 D、M可由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乙酰水杨酸通过缩聚反应生成
  •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lO-+CO2+H2O=HCO3+HClO B、SO2通入I2水溶液中:SO2+I2+2H2O=2H++SO42+2HI C、一元弱酸H3BO3电离方程:H3BO3+H2O[B(OH)4]-+H+ D、两性物质氢氧化铍溶于强碱:Be(OH)2+2OH-=[Be(OH)4]2-
  • 4、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常温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为气态,基态X原子s轨道上的电子数是p轨道上的2倍,Y的简单氢化物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会产生白烟,Z与X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常温下为液体,基态W原子有1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负性:Y>Z>W B、原子半径:W>Z>X>Y C、氢化物的沸点:Y>Z>X D、上述4种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可用于检测Fe3+
  • 5、三氯硅烷(SiHCl3)是制取高纯硅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是强还原剂且易水解。实验室通过反应Si(s)+3HCl(g)Δ__SiHCl3(l)+H2(g)制备SiHCl3 , 已知电负性:Cl>H>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1mol H2 , 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 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SiHCl3在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Na2SiO3、NaCl和H2O D、上述生成SiHCl3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该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
  • 6、关于物质性质及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可除去HCl中的水蒸气 B、漂白粉进行漂白时可加入浓盐酸,增强其漂白效果 C、铁比铜活泼,故电子工业中常用Fe与含Cu2+的溶液反应来蚀刻电路板 D、工业上常将热空气吹出的溴蒸汽用Na2CO3溶液吸收,利用了Br2的挥发性和强氧化性
  • 7、下列实验装置使用正确的是

    A、图甲装置用于趁热过滤出苯甲酸溶液中的难溶性杂质 B、图乙装置用于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C、图丙装置用于排出盛有KMnO4溶液的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D、图丁装置用于碘晶体(含NH4Cl)的提纯
  • 8、化学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质地较软的铝中加入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铝原子的排列结构,使其成为硬铝 B、煤的气化是通过化学变化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C、纳米晶体是颗粒尺寸在纳米量级的晶体,其熔点随晶粒大小的减小而降低 D、等离子体是一种特殊的液体,由带电的阳离子、电子及电中性粒子的组成
  • 9、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As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104s24p3 B、SO32的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 C、的系统命名为:2,2,5-三甲基己烷 D、苯分子中的π键:
  • 10、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CH3Cl B、C2H5NH3Cl C、SO3 D、Mg(OH)2
  • 11、瑞卢戈利(K)是一种小分子促性腺激素释放素受体拮抗剂,其结构如下:

    某研究小组按以下路线合成瑞卢戈利(部分反应条件已简化):

    已知:①

    请回答:

    (1)、化合物F的含氮官能团名称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AB的反应中,试剂可用Cl2/FeCl3 B、EF反应过程中只发生取代反应 C、化合物I的碱性弱于NH3 D、瑞卢戈利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3)、化合物G的结构简式是
    (4)、C+DE的化学方程式是
    (5)、写出4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H1NMR谱和I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共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无氮氧单键;

    ②与过量HBr反应生成邻苯二酚()。(已知:)。

    (6)、以氯苯、1-氯丁烷和溴乙酸为有机原料,设计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 12、酚酞是实验室常用的指示剂,实验室利用邻苯二甲酸酐(结构如图甲所示)和苯酚合成酚酞的装置如图乙所示(省略加热和夹持仪器),操作过程如下:

    a.取邻苯二甲酸酐3.0g于三颈烧瓶,再加入4.0g苯酚,混合均匀;

    b.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2mL浓硫酸,加装冷凝管,在150℃下加热回流;

    c.待烧杯中固体全部熔化为澄清液体混合物后即可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

    d.边搅拌边冷却缓缓加入40mL3.0mol/L硫酸,静置,抽滤得到酚酞粗品(橘黄色固体)。

    已知:

    试剂

    熔点/℃

    沸点/℃

    相关性质

    邻苯二甲酸酐

    131

    284

    粉末,遇水容易水解

    苯酚

    43

    182

    粉末

    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酚酞有不同的结构,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图丙所示。

    (1)、为使苯酚与邻苯二甲酸酐更充分地混合,在步骤a前还可以提前进行的操作是
    (2)、已知酚酞粗品中硫元素以HSO4的形式存在,写出得到酚酞粗品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b加热可以采用的方式是;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
    (4)、可利用酚酞的四种结构之间的转化将获得的酚酞粗品按照如下方法提纯。取酚酞粗品,加入少量水搅拌,然后滴加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一开始,溶液中有气泡产生,随后溶液变红,固体逐渐溶解(酚酞转化为易溶的结构)。补加一些水并继续搅拌一段时间,抽滤(第一次),滤饼用稀Na2CO3溶液洗涤(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将滤液转移到大烧杯中,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浓盐酸,直至B______,抽滤(第二次)。继续向滤液中加入浓盐酸,直至没有气泡产生,静置,析出白色的酚酞固体,再次抽滤(第三次)得到产物。

    a.现象B是

    b.未反应的苯酚主要在第(选填“一”“二”或“三”)次抽滤中除去。

    (5)、使用酸碱指示剂时,我们通常只在溶液中添加数滴。结合酚酞的结构和性质,说明其不能多加的原因:
  • 13、

    COCO2转化为其他高利用价值的化合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I.CO2的综合利用

    (1)利用CO2H2的还原反应可以得到CH3OH , 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CO2g+H2g=COg+H2Og ΔH1=+41kJ/mol

    COg+2H2g=CH3OHg ΔH2=90kJ/mol

    则二氧化碳与氢气的还原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再次平衡时,CO2的平衡转化率(选填“上升”或“降低”)。

    (2)合成总反应的起始比例为nH2:nCO2=3:1 , 在T=210Cp=5×105Pa的条件下达到平衡,且已知平衡时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5,则CO2的平衡转化率为(保留2位小数)。

    (3)利用电化学手段同样可以实现CO2的还原,则碱性电解池中CO2被还原为甲醛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金属电极,CO2的还原产物不同(如图所示),从右图中可发现铜电极相较于其他金属电极的特点是

    II.CO的综合利用

    利用COCH3OH反应可制备乙酸,有如下两个催化反应可选,其中使用进行催化的过程如图所示(1bar=0.987atm):

    (4)在RhCl3HI催化体系中,催化剂为CO插入反应得以发生是因为

    (5)在反应物浓度一定时,该反应速率v与速率常数k成正比。已知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为k=AeEaRT , 其中Ea为反应的活化能,RA为常数。对于两种催化剂,其lnk1T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哪种催化剂综合催化能力最强,并分析原因。

  • 14、硫元素作为矿石中的常见元素,一直被人们所喜爱。请回答:
    (1)、关于VIA族原子结构的认知和描述,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T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弱于Se B、Se的基态电子排布为Ar4s24p4 C、VIA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D、Se的氧化性比S更强,因为Se在周期表中比S更靠下
    (2)、小D同学从实验室中取出一瓶硫化钠溶液,但是他发现,溶液呈橙黄色而非通常的无色。他经过实验,发现溶液可以表示为氢氧化钠和一种表观化学式为NaS2的化合物A已知化合物A中含有一负二价阴离子。

    a.画出阴离子的结构:

    b.根据信息,写出将少量SO2通入过量硫化钠溶液后能看到的现象:

    (3)、群青的化学式是Na7Al6Si6O24S3 , 已知除了硫以外的其余元素都以最常见价态存在,从微粒结构的角度解释为何群青呈现蓝色:
    (4)、已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一般而言熔沸点越高,然而三氧化硫的熔点却高于七氧化二氯,请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5)、在1793年,勒布朗提出了一种制碱的方案,在当时被称为勒布朗法。该方法流程如下:

    根据勒布朗法,回答:

    a.“处理I”中,我们需要把混合物用低热蒸干,然后将熔融物置于明火中,请说明为何这样能够得到相对较纯的“盐饼”:

    b.在“提取”中,我们需要把“加热”得到的“黑灰”及时丢入水中,指出如果不及时丢入水中会导致的后果:

    c.“加热”中,使用的煤如果含氮量较高,会出现的问题是。写出“加热”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15、在我国青海、西藏等地有许多干涸盐湖盛产含钠盐的QQ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水溶液用硫酸酸化可得到H3BO3【其分子结构可描述为BOH3】。纯净的H3BO3为无色小片状透明晶体。将H3BO3与甲醇、浓硫酸混合点燃,可以产生独特的绿色火焰。已知此反应的原理为:在浓硫酸的催化下H3BO3与甲醇反应生成硼酸三甲酯BOCH33BOCH33发生燃烧,生成的水和CO2逸出体系,而生成的H3BO3留在反应体系中。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AlOH3溶于浓NaOH可得到AlOH4和少量AlOH63 , 则Q中很可能含有NaBOH4和少量Na3BOH6 B、已知BOH3的最常见晶体中有类似石墨的层状结构,且每层按如图所示的方式通过氢键形成无限网状结构,则其晶体类型为混合晶体 C、已知原亚硝酸三甲酯NOCH33中的N原子采取sp3杂化,则硼酸三甲酯中B亦采取sp3杂化 D、题中所描述的燃烧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火焰逐渐熄灭,如要使反应继续进行,需要添加甲醇并重新点燃
  • 16、现有100mL0.2mol/LH2SO40.2mol/LCuSO4的混合溶液,已知KspCuOH2=2.2×1020KspCuS=1.3×1036Ka1H2S=1.3×107Ka2H2S=7.1×1015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其中加入100mL0.2mol/LNaOH溶液,无沉淀生成 B、向其中加入100mL0.4mol/L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 C、向其中加入100mL0.1mol/LNa2S溶液,无沉淀生成 D、向其中加入100mL0.2mol/LNa2S溶液,有沉淀生成
  • 17、连二亚硫酸钠与CF3Br反应得到三氟甲磺酸钠。有文献报道其机理如下所示:

    (i)S2O422SO2

    (ii)SO2+CF3BrBrSO2+CF3

    (iii)CF3+SO2F3CS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VSEPR理论,SO2的构型为折线型 B、反应体系中可能可以检测到C2F6的生成 C、F3CSO2的水解能力强于SO32 D、反应ii的类型为取代反应
  • 18、12000年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的灾变,气温骤降,导致猛犸灭绝,北美Clovis文化消亡。有一种假说认为,灾变缘起一颗碳质彗星撞击地球。2010年,几个研究小组发现,在北美和格陵兰该地质年代的地层中存在超乎寻常浓度的纳米六方金刚石,这被认为是该假说的证据。立方和六方金刚石的晶胞结构分别如下左图和下右图所示。近似认为两种晶胞中碳碳键键长相等且均为d , 每一个碳原子周围的四个碳原子均排布为正四面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立方金刚石的晶胞参数a=b=c=42d3 B、六方金刚石的晶胞参数a=b=26d3 C、六方金刚石的晶胞参数c=3d D、六方金刚石的密度比立方金刚石更大
  • 19、快速阅读下列材料,判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Nature Chemistry在2025年发表的新型水系锌-碘电池研究引发关注。该电池正极采用的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具备特殊的表面电荷分布,能对不同离子产生差异化的静电作用,进而精准调控离子在电极表面的吸附与反应活性。电池以含KI的水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充放电过程涉及I3I5I之间复杂的转化,锌电极发生Zn2+的溶解与沉积。放电时总反应为Zn+I3=Zn2++3I , 正极存在副反应I5I(未配平),且副反应程度与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电场强度、离子浓度梯度密切相关。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对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1Γ=1Γm+1KaΓmc , 其中Γ是吸附量,Γm是饱和吸附量,Ka为吸附平衡常数,c为离子浓度。

    A、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副反应的电极方程为:I5+4e=5I B、放电时,不论I3I5消耗的速率之比如何变化,电路中每转移2mol电子,负极减小的质量总是65g C、若用铅酸蓄电池给该电池充电,PbO2电极应当与碳纳米管复合电极相接 D、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对I5的吸附程度随着I5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 20、纳米碗C40H10是一种奇特的碗状共轭体系。高温条件下,C40H10可以由分子C40H20经过连续5步氢抽提和闭环脱氢反应生成。其中第一步反应C40H20gHC40H18g+H2g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共有3个基元反应,其中决速步反应为第三步 B、C40H10纳米碗中五元环结构的数目为5 C、反应过程中生成了具有手性异构的中间产物 D、生成C40H10的五步反应,每步反应的焓变近似相等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