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科学家提出了“液态阳光”概念,利用太阳能将CO2和H2O转化为液态醇类燃料,其物质和能量转化路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2属于共价化合物 B、该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有:太阳能→化学能→电能 C、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液态阳光技术为化石燃料枯竭的未来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能源解决方案
  • 2、凝聚态电池与全固态电池相比,能量密度明显提高,其中一种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锂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锂离子向正极移动 C、电流的方向为正极→凝聚态电解质→锂电极 D、相比于全固态电解质,凝聚态电解质中锂离子的传输效率更高
  •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一氯甲烷的电子式: B、正丁烷的结构简式: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丙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 4、化合物F是一种除草剂,对扁秆薰草、稗草、异型莎草、鸭舌状草等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括性。其合成路线设计如下图。

    已知反应:R-Cl乙醚MgRMgCl

    回答下列问题:

    (1)、F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2)、C的结构简式为
    (3)、B→C的反应类型为
    (4)、已知C→D的反应为取代反应,写出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每个F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为
    (6)、H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的H有(不考虑立体异构)种。

    ①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②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7)、结合题中信息,以为有机原料,设计合成的路线:
  • 5、先进的甲醇低压羰基合成乙酸工艺的普及推广,导致我国乙酸产能过剩。使用特定催化剂进行乙酸直接加氯制备乙醇,反应原理如下:

    主反应:CH3COOHg+2H2gCH3CH2OHg+H2Og   ΔH1

    副反应:CH3COOHg+CH3CH2OHgCH3COOC2H5g+H2Og   ΔH2<0

    回答下列问题:

    (1)、如下表所示,一定温度下,将不同量的原料通入到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平衡时,热量的变化情况。已知副反应热效应小,可忽略,则该温度下主反应的ΔH1=kJmol1

    实验编号

    反应物投入量

    平衡时,热量变化

    CH3COOHg

    H2g

    CH3CH2OHg

    H2Og

    0.5mol

    1mol

    0

    0

    放热x kJ

    0

    0

    1mol

    1mol

    吸热y kJ

    (2)、250℃下,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H2gCH3COOHg , 下列条件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标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CH3CH2OH的体积分数不变 C、nH2:nCH3COOH=2:1 D、反应体系的热效应为0
    (3)、S表示选择性。在nH2:nCH3COOH=10时,2MPa下,平衡时S(乙醇)和S(乙酸乙酯)随温度的变化;250℃下,平衡时S(乙醇)和S(乙酸乙酯)随压强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已知:S=nn+2n×100%

    ①250℃下,乙醇选择性随压强变化的曲线是

    ②曲线b变化的原因是

    ③1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H2gCH3COOHg反应一段时间后,乙醇的选择性位于m点,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定能提高乙醇选择性的措施(填一条)。

    (4)、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向初始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H2g和1molCH3COOHg , 同时发生主反应和副反应,测得平衡时nH2Og=0.8mol , 体积减小20%,则平衡时,cH2= , 该温度下主反应的平衡常数K=
  • 6、从失活催化剂(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NiO、V2O5)中回收镍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常温时,该工艺条件下金属离子形成沉淀时lgc(M)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i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2)、工业上用焦炭还原“滤渣1”可以制备某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常温下,五价钒在酸浸液中以VO2+形式存在,在6.0≤pH≤8.0时以VO3形式存在。“调节pH”时,五价钒发生变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 “调节pH”的范围是
    (4)、常温下,Fe(OH)3的Ksp=
    (5)、实验室中萃取分液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6)、若采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镍溶液制镍,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7、常温下,向0.1molL1的氨水中通入HCl气体(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溶液的pH随lgnClnN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设nN=nNH3H2O+nNH4+]。已知A点溶液中nNH3H2O=nNH4+lg2=0.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0.3 B、c5.125 C、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 D、滴定过程中一直存在:cH+=cNH4++cNH3H2O+cOH
  • 8、下列现象及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步骤

    离子方程式

    现象

    A

    加热盛有CuCl2溶液

    CuH2O42++4ClCuCl42+4H2O

    ΔH<0

    溶液变为黄色

    B

    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NaHS溶液

    2Fe3++HS=2Fe2++S+H+

    产生淡黄色沉淀

    C

    铁氰化钾检验Fe2+

    K++Fe2++FeCN63=KFeFeCN6

    产生蓝色沉淀

    D

    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紫红色溶液褪色

    A、A B、B C、C D、D
  • 9、重晶石的主要成分是BaSO4 , 我国学者以重晶石为原料设计氯化钡晶体和羰基硫的联合生产以实现节能减排,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焙烧”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 B、“操作”过程中需持续通入HCl C、气体2的主要成分为H2Cl2 D、先将硫黄汽化,有利于提高合成反应的产率
  • 10、光学性能优良的高分子材料聚碳酸异山梨醇酯可由如下反应制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高分子材料可降解 B、该聚合反应为缩聚反应 C、反应式中化合物X为甲醇 D、异山梨醇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
  • 1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
    A、1molCoH2O62+含σ键数为6NA B、1L 0.1moL/LK2CO3溶液中含CO32的数目为0.1NA C、1mol硝基(NO2)与46g二氧化氮(NO2)所含的电子数均为23NA D、常温常压下,0.1 mol Fe与足量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 12、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装置或试剂正确的是

    A.灼烧海带制海带灰

    B.充分溶解废铁屑

    C.分离CH2Cl2和CCl4

    D.除去C2H2中少量的H2S

    A、A B、B C、C D、D
  • 13、实验室常用KSCN或K4FeCN6来检验溶液中Fe3+的存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I1N<I1S B、电负性:χC>χN C、离子半径:rK+<rS2 D、基态Fe3+的价电子排布式:3d64s2
  • 14、工业上常用CeO2催化除去重整气(主要成分为H2CO2CON2H2O和少量O2等)中含有的少量CO。主要反应为2CO+O2=2CO2CO+3H2=CH4+H2O
    (1)、用大孔径的催化剂载体可以提高催化氧化CO效果。

    ①制备泡沫铜载体。三羟甲基氨基甲烷(C4H11NO3)和硝酸铜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点燃,冷却清洗后得到泡沫铜。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作用为

    Al2O3做载体。Al2O3导热性差,会导致反应管温度过高CO去除率明显降低,除因为催化剂失活外,还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CeO2(Ce是活泼金属)中添加CuO能提高反应催化效果。将nCO:nO2:nH2:nCO2:nH2O=1:1:50:15:10的混合气体(其余为氮气)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aCuObCeO2催化剂的反应管,实验表明催化剂中氧空位的数量影响反应速率,可能机理如图-1所示。

    CeO2中加入少量CuO能提高CO的去除率,其原因是

    ②催化剂aCuObCeO2中铜原子上会形成少量碱性基团(),其存在会降低CO去除率的原因是

    ③步骤ⅱ氧气也会参与反应。若参加反应的H2OO2物质的量相等,则每转化1molCO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

    (3)、aCuObCeO2aCubCeO2均能催化CO反应。重整气通过装有aCuObCeO2催化剂的反应管,CO的转化率和生成CO2选择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产物CO2选择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CuObCeO2相对于aCubCeO2催化剂,其优点是

  • 15、

    实验室利用重晶石废料(主要成分为BaSO4Fe2O3等)制备BaCO3

    Ⅰ.制备粗BaCO3。制备流程如下:

    (1)转化。常温下,向重晶石废料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浓度为1.5molL1)溶液浸泡充分浸泡。

    ①已知:KspBaSO4=1.0×1010KspBaCO3=5.0×109。浸泡后溶液中SO42浓度最高为

    ②常温下(NH4)2CO3的溶解度大约是Na2CO3的5倍,浸泡重晶石废料用饱和Na2CO3而不用(NH4)2CO3溶液的原因是

    (2)溶解。向过滤1所得的滤渣中加入NH4Cl溶液,加热后溶解。NH4Cl溶液溶解B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测定粗BaCO3样品中铁元素的含量。

    取5.0000g的粗BaCO3样品,用20%H2SO4充分溶解,再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然后加蒸馏水配制成100mL溶液。准确量取20.00mL配制的溶液于锥形瓶中,调节溶液pH=6 , 用0.0150molL1EDTA(Na2H2Y)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反应为Fe2++H2Y2=FeY2+2H+),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EDTA溶液20.00mL。

    (3)测定过程中,加入足量Na2S2O3溶液的目的是

    (4)计算粗BaCO3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若稀释后滤液用酸性K2Cr2O7滴定,测得的数值明显高于上述方法测定的数值,原因是

    Ⅲ.制备。

    (6)粗BaCO3中含有杂质Fe(OH)3。补充完整由粗BaCO3制取高纯度BaCO3的实验方案:取一定量粗BaCO3固体, , 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沉淀,干燥,得到高纯度BaCO3。[已知:pH=3.2Fe(OH)3沉淀完全。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稀HClNa2CO3溶液]

  • 16、G是合成治疗心血管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在苯环的取代反应中,酰胺基、醚键为邻位、对位定位基,羧基为间位定位基。

    (1)、A→B中还可以生成一种与B有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2)、C→D的反应类型为;反应中得到的另一种物质是(填化学式)。
    (3)、E的分子式为C9H12O3 , 则E的结构简式为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一种芳香族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1:1:2:6.
    (5)、已知:RCOOH+NH3RCONH2。写出以(CH3)3SiClCH3I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示例见本题题干)
  • 17、工业上用锌铜合金灰(含有Cu、Zn、Pb及其氧化物)提取单质Cu和ZnO
    (1)、锌铜合金灰在空气中焙烧得到烧渣,主要成分为CuOZnO及少量PbO等,用硫酸酸浸后过滤得到ZnSO4溶液和含铜滤渣。Zn、Cu、Pb浸出率随硫酸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

    ①用4molL1稀硫酸溶解时,Zn浸出率远高于Cu、Pb浸出率的原因是

    ②使用2molL15molL1硫酸溶解时,所得滤渣成分的不同之处为

    (2)、在含有Zn2+Fe3+Fe2+的高氯离子浓度的溶液中,先加入适量的Fe粉,后用nLorg萃取剂选择性萃取分离锌铁。已知Fe2+Fe3+Zn2+可以存在多种含氯配离子。

    离子

    常见配离子

    Fe2+

    FeCl+

    Fe3+

    FeCl4

    Zn2+

    ZnCl3ZnCl42ZnCl2ZnCl+

    萃取原理为H++ZnCl3+nLorgHZnCl3nLorg(ZnCl42也可以被萃取)。

    ①该过程中nLorg萃取剂能有效分离锌铁的原因是

    ②向溶液中加入浓盐酸能提高锌的萃取率的原因是

    (3)、向有机相中加入草酸溶液,将Zn(Ⅱ)转化为草酸锌(ZnC2O42H2O)沉淀,灼烧后得到ZnO。已知Ka1H2C2O4=5.9×102Ka2H2C2O4=6.4×105

    ①生成草酸锌(ZnC2O42H2O)的化学方程式为

    ZnO晶体有立方岩盐结构、立方闪锌矿结构等结构,晶胞如图-2所示,立方岩盐结构、立方闪锌矿结构晶胞中锌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

    (4)、向水相加入草酸溶液生成草酸亚铁(FeC2O42H2O)沉淀,将沉淀置于氮气氛围中焙烧,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220~230℃时,所得固体产物为FeC2O42H2O的摩尔质量为180gmol1

  • 18、二氧化碳氧化乙烷制备乙烯,主要发生如下两个反应(忽略其他副反应):

    反应①:C2H6g+CO2(g)C2H4(g)+CO(g)+H2O(g) ΔH=+178.1kJmol1

    反应②:C2H6(g)+2CO2(g)4CO(g)+3H2(g) ΔH=+432.7kJmol1

    在密闭容器中,1.0×105PanC2H6:nCO2=1:1时,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C2H6转化率、C2H4的选择性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C2H6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C2H4选择性=×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C2H6的转化率大于CO2的转化率 B、在300~700℃之间,C2H4的选择性下降的原因是随温度升高反应①平衡后又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400℃时使用高效催化剂能使C2H6的转化率从a点的值升高到b点的值 D、随温度升高,C2H6转化率接近平衡转化率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和催化剂共同影响,加快了反应速率
  • 19、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2S溶液的性质。

    实验1:用pH计测量0.1molL1Na2S溶液的pH,测得pH为12.65.

    实验2:向0.1molL1Na2S溶液中通入HCl气体至pH=7(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及H2S的挥发)。

    实验3:向1mL0.1molL1Na2S溶液中加入1mL0.1molL1H2S溶液。

    已知:Ka1H2S=9.1×108Ka2H2S=1.0×1012Ka1H2CO3=4.3×107Ka2H2CO3=5.6×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所得溶液中:cS2<cHS B、实验2所得溶液中:cCl+cS2cH2S=0.1molL1 C、实验3中:反应S2+H2S=2HS的平衡常数K=9.1×1020 D、Na2S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CO2+S2+H2O=H2S+CO32
  • 20、室温下,根据下列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实验过程及现象,能验证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Ca(ClO)2溶液中通入CO2 , 有白色沉淀产生

    酸性:H2CO3>HClO

    B

    2mL0.1molL1AgNO3溶液中先滴加4滴0.1molL1K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4滴0.1molL1KI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溶度积常数:AgCl>AgI

    C

    用pH计分别测定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NaClO3溶液pH,NaClO溶液pH大

    结合H+能力:ClO>ClO3

    D

    NaClO3溶液中加入碘单质,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氧化性:I2>Cl2

    A、A B、B C、C D、D
上一页 124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