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化学试题
- 广东省八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 化学试题
- 江苏省南京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化学试题
-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 2025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
- 广东省深圳市两学部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 化学试题
- 广东省梅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湖南省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试卷
-
1、对电解制锰过程中产生的复合硫酸盐[成分为和]进行回收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环保价值,相关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室温下,;;。
(1)、气态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2)、“沉淀1”时,室温下将“浸液1”的调至9.5,得到沉淀,此时浸液中的浓度为。(3)、草酸镁晶体在足量空气中充分“焙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浸出2”中加入溶液的目的为。(5)、“浸出3”后,铅元素以的形式存在,该过程中涉及铅元素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浸渣3”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6)、将“沉淀1”中所得的焙烧,可制得锰的某种氧化物,其立方晶胞结构如图中A所示(和O原子省略),晶胞棱长为。A可看作是i、ii两种基本单元交替排列而成。
①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②设该氧化物最简式的式量为 , 则晶体密度为(列出计算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2、
对金属腐蚀机理与防护措施的研究是工程材料领域的重要课题。
Ⅰ.铁片酸化腐蚀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
(1)盐酸的配制配制的盐酸,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有。
(2)铁片酸化腐蚀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兴趣小组同学取的盐酸和一定浓度的缓蚀剂,按下表所示配制系列反应试液,向试液中分别加入形状、质量均相同的打磨后的洁净铁片进行酸化腐蚀实验,后取出铁片,移取浸出液,加入过量还原剂后,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已知滴定过程中只发生反应。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温度
反应试液
V消耗 (K2Cr2O7溶液)/mL
V(盐酸)/mL
V(缓蚀剂)/mL
i
303
50.0
55.0
0
ii
323
50.0
55.0
0
iii
323
x
y
0
iv
323
100.0
0
5.0
①滴定前若不向浸出液中加过量还原剂,可能会导致测定的铁片酸化腐蚀的速率(填“偏大”或“偏小”)
②表格中;若 , 则两种实验条件下铁片酸化腐蚀的速率之比。
③实验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盐酸浓度越大,铁片酸化腐蚀的速率越快。证明该结论的依据为(用含或的关系式表示)。
Ⅱ.铁片吸氧腐蚀的探究
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吸氧腐蚀”时进行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将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中心和边缘的中间区域形成棕色铁锈环(b)。小组同学猜想该现象是由液滴中心和边缘处的溶解氧含量的差异引起的。
(3)小组同学向棕色铁锈环(b)外侧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变红的原因为(用电极反应式表示);铁锈环(b)形成的过程为。(4)小组同学设计图乙所示实验装置进一步验证猜想:a、b电极分别为、(填“铁片”“铜片”或“石墨”);闭合开关K,(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说明金属发生吸氧腐蚀,其他条件相同时,氧气浓度大的一极为正极。
-
3、一种厌氧氨氧化菌生物电解池处理生活含氮废水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导电碳布相连的一极为电源的负极 B、反应一段时间后,阴极区和阳极区溶液的均减小 C、理论上每将处理为 , 阳极区溶液减少 D、若该电池在高温下工作,其处理废水的效率会下降 -
4、一定温度下,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X和Y气体,发生反应。容器内各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X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减小 B、时,X和Y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C、时,体系达到平衡状态 D、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容器体积,再次平衡后Y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变为d点 -
5、一种可提高电池整体性能的电解液添加剂的结构如图所示。该添加剂所含的5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其中基态的核外电子只有1种空间运动状态,X仅与M、E、Z位于同一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B、X单质与M单质加热时反应生成 C、结构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和的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 -
6、浓硫酸与蔗糖的“黑面包”实验十分有趣。实验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铝箔的作用是便于实验后清洗圆底烧瓶)进行实验,向圆底烧瓶中滴入浓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底烧瓶中的铝箔不与浓硫酸反应 B、圆底烧瓶内白色固体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浸有品红溶液的棉花褪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说明浓硫酸具有酸性 -
7、下列陈述Ⅰ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室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和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
室温下,的溶解度大于
B
熔点:
离子半径:
C
浓和固体反应可制备
酸性强于
D
苯酚中苯环使羟基中的键极性变小
苯酚具有弱酸性
A、A B、B C、C D、D -
8、部分含或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b无法直接转化为f B、e(硫酸盐)的水溶液可用于水体的净化 C、可存在的转化 D、若a和d含同种元素,则保存d溶液时可加入少量a -
9、火法冶炼粗铜涉及反应 , 粗铜经过电解精炼得到纯铜。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的质子数目为 B、含有的键数目为 C、上述反应中,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D、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
10、如图所示的化合物具有消炎作用。关于该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 B、三个苯环可能共平面 C、能与氨基酸反应 D、该化合物与足量的反应可生成 -
11、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证明氯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出现白色沉淀 C、仅湿润布条褪色 D、新制氯水 -
12、“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化学研究员: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有明锐的衍射峰,而非晶体没有
B
机械工程师:用氧炔焰切割金属
乙炔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C
食品质检师:用碘标准溶液检验食品中的含量
具有还原性
D
玻璃制造员:将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按一定配比投入玻璃窑中熔融
A、A B、B C、C D、D -
13、分离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苯酚钠溶液和苯
B.除去中的


C.分离乙酸乙酯(沸点)和乙醇(沸点)
D.分离淀粉胶体和食盐水
A、A B、B C、C D、D -
14、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电池两极的材料分别为锂单质和硫单质。放电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锂作电池负极 B、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子由锂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硫电极 D、电解质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
15、岭南自古盛产甘蔗,糖业发达,广府人因地制宜,创造出独特的“糖水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绿豆沙中含有的酚类物质具有还原性 C、甘蔗汁净化过程中加入的石灰乳属于电解质 D、蒸煮制作鲜奶炖蛋的过程涉及蛋白质的变性
-
16、我国的造船历史绵亘数千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的独木舟和木筏,其材料的主要成分为天然高分子 B、隋朝大龙舟采用榫接结合铁钉钉联的制作方法,铁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区 C、我国制造的第一艘出口船“长城”号货轮,其燃料柴油由煤干馏得到 D、我国核动力货船将采用钍基熔盐反应堆技术,的中子数为142
-
17、智能电车行业已经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下列关于电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压快充平台中的材料属于共价晶体 B、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芯片主要成分为 C、电池充电时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电池中分隔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聚乙烯隔膜为纯净物
-
18、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代梳妆用品中,主要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大米制妆粉
B.缠枝牡丹纹玉梳


C.瑞兽葡萄铜镜
D.金累丝凤簪
A、A B、B C、C D、D -
19、工业上以菱锰矿(主要成分为还含少量的、、、、、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度碳酸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3.4
1.9
7.0
8.1
9.1
沉淀完全的pH
4.7
3.2
9.0
10.1
11.1
②常温下, , 。
回答下列问题:
(1)、向“浸出液”中加入的作用是。(2)、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3)、“滤渣1”“滤渣2”的主要成分分别为 , 。(4)、加入的目的是。(5)、常温下,当溶液中、完全除去时: , 则。(6)、“沉锰”:在30-35℃下,将碳酸氢铵溶液滴加到硫酸锰净化液中,控制反应液的最终pH在6.5~7.0,得到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0、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为减小和消除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科学家加强了对创新利用的研究。
Ⅰ.催化制取甲烷的反应为:
已知:①
②
③
(1)则。
Ⅱ.催化加氢制甲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反应可表示为:。为探究该反应原理,在容积为1L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测得、和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3)下列措施一定能使的转化率增大且反应速率提升的是。
A.在原容器中再充入 B.在原容器中再充入
C.在原容器中充入1mol氦气 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E.缩小容器的容积 F.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
(4)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反应5分钟时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已知A点为平衡状态,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填计算结果)。
②若在A点时向体系中同时加入和 , 则此时(填“>”,“<”或“=”)。
③的转化率先增大、后下降的原因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