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九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A、的电子式:
B、二甲醚的结构式:
C、溴乙烷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D、石墨结构中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
2. 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溶液: B、用食醋和淀粉-KI溶液检验食盐中的 C、用盐酸除铁锈: D、将溶液滴入溶液中:3.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非极性分子,易溶于 B、配合物是铂类抗癌药物,有顺铂和反铂两种异构体,是一种手性分子 C、味精的化学成分为谷氨酸(2-氨基戊二酸)单钠盐,谷氨酸单钠盐不能与溶液反应 D、四甲基硅烷常用于核磁共振(NMR)测试,其沸点低于新戊烷4. 下列实验装置规范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A制备二氧化硫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C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D制备稳定的氢氧化亚铁沉淀
A、A B、B C、C D、D5. 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Y、Z位于同一周期,X的基态原子含有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所含的电子数相同,Y的第一电离能大于Z的第一电离能,M的合金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态X原子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 B、和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同周期元素还有3种 C、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常温下可以与M单质反应6. 复合硒材料电极由于的嵌入脱出,引起和、和之间发生可逆变化,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电极为正极 B、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当有参与反应时,外电路转移的电子数目大于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7. 下列实验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补铁剂富马酸亚铁中的
取少量试样完全溶于稀硫酸,再滴加溶液
溶液褪色,说明该试样中存在
B
探究淀粉水解程度
取淀粉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2~ , 冷却后加入溶液至碱性,再滴加碘水
若溶液未变蓝色,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C
比较与的大小
向饱和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
D
检验溶液中的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在煤气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火焰呈现黄色,说明溶液中有
A、A B、B C、C D、D8. 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 发生下列反应:反应I.
反应Ⅱ.
测得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能: B、时, C、反应开始时加入有利于反应I的催化剂,会增大Y的平衡产率 D、28s后再向平衡体系中加入X,恒温再次平衡后增大9. 常温下,调节足量草酸钙固体与水的混合体系的时,各微粒浓度的对数(代表、、、)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的电离常数的数量级为 B、时, C、虚线④代表时,溶液中mol/L D、A点时,c(H+)>>c(OH-)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
10. 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 , 含有少量、)为主要原料制取和绿矾,同时联合氯碱工业生产甲醇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酸浸”时,转化为 , 铁元素的价态不改变;
②“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2)、“酸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还原①”后溶液仍显强酸性,分析加入适量铁粉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4)、由“工序①”的滤液得到绿矾的系列操作为 , 过滤,再对所得到的绿矾晶体用75%的乙醇溶液洗涤,用乙醇溶液洗涤的优点是。(5)、下列有关“工序②”和“还原②”步骤的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a.“工序②”发生反应
b.“还原②”可以用氮气做保护气
c.铝热反应制锰与“还原②”冶炼制钛方法相似
(6)、当时,为了提高气体B和气体C制备甲醇的平衡产率,工业生产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写两点)。(7)、钛与卤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如表所示。熔点/℃
377
-24
38.3
153
解释熔点差异的原因:。
11. 化合物是一种药物中间体,合成路线如下。已知:
(1)、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2)、A→B过程中,A先与发生加成反应,再与发生取代反应,写出A的结构简式:。(3)、B与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生成三种不同的有机产物,的反应方程式为。(4)、的反应类型为。(5)、从结构角度解释,框线内α碳上的氢原子易发生取代反应的原因是。
(6)、有机物与互为同分异构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一种酸和一种醇,且酸和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符合该条件的M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3:2:1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12. 碘及碘的化合物在人类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已知反应。根据下图判断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2)、室温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 , 发生反应 , 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再充入(g),则再次达到平衡后,___________(填标号)是原来的2倍。A、平衡常数 B、的体积分数 C、的转化率 D、的平衡浓度(3)、的速率方程为 , (、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①某温度下, , , 则。
②已知:(R、为常数,为速率常数,为热力学温度,为正反应活化能)。与、的关系如图所示(Cat1、Cat2为两种不同的催化剂)。
相同条件下,催化效率较高的是(填“Cat1”或“Cat2”),判断依据是。
(4)、分解的平衡转化率较低,为了促进的分解,某研究小组设计选择性膜反应器。已知:的分解在反应区内进行,膜可以对产物进行选择性释放。反应区内控制温度不变,压强恒定为 , 反应开始时,投料均为气体。膜反应器1中氢气的逸出速率为 , 膜反应器2中氢气的逸出速率等于膜反应器1.完成表中空格。反应器示意图
无膜反应器
膜反应器1
膜反应器2
80s达平衡后反应器中物质的量/
①
反应器示意图
无膜反应器
膜反应器1
膜反应器2
HI的平衡分
解率
az-70%
②)as, as
“<”或“三”)
a2(填“
17%
%
, (填“>”“<”或“=”)
(5)、国内某科技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电池体系,该体系正极采用含有、、的水溶液,负极采用固态有机聚合物,电解质溶液采用溶液,聚合物离子交换膜作为隔膜将液态正极和固态负极分隔开(原理示意图如图)。①(填“图甲”或“图乙”)是原电池工作原理图。
②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