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s , 若球获得30m/s的速度在空中的飞行可以近似看作匀速运动,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被距离罚球点12米的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s , 且球被挡出后以10m/s的速度沿原路弹回,求:

    (1)罚点球的0.1s过程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2)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3)守门员接触球前后球的速度变化量;

    (4)守门员接触球过程0.1s内,球的加速度。

  •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为V;若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每相邻两个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若在实验时电源的电压突然减小且实验者并不知道,那么实验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在实验时电源频率变低,而实验者并不知道,则平均速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3、商场中的无轨小火车,由若干节相同的车厢组成,车厢间的空隙不计,现有一小朋友站在地面上保持静止,且与第一节车厢头部对其齐,火车从静止开始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4、5、6节车厢经过小朋友的时间之比是7:9:11 B、第4、5、6节车厢经过小朋友的时间之比是2:5:6 C、从静止开始计时到4、5、6节车厢尾经过小朋友的时间之比是2:5:6 D、第4、5、6节车厢尾经过小朋友瞬间的速度之比是23:52:65
  • 4、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A、1∶22∶32 , 1∶2∶3 B、1∶23∶33 , 1∶22∶32 C、1∶2∶3,1∶1∶1 D、1∶23∶33 , 1∶2∶3
  • 5、如下图所示为某校在课间操进行跑操的情景,在跑步过程中要求同一排的排面必须保持整齐。现假设该队列同学刚好跑完一圈(以同学回到出发位置记一圈),以下关于该队列同学在跑步过程中的物理问题研究,表达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排的内圈和外圈的同学跑完一圈时,他们的路程一定相等 B、同一排的内圈和外圈的同学跑完一圈时,他们的位移相同 C、同一排的内圈和外圈的同学跑完一圈时,他们的平均速度都为零 D、同一排的内圈和外圈的同学在直道上跑步时,外圈同学相对于内圈同学是静止的
  • 6、一个质点做变速单向直线运动,以v1=10m/s的平均速度完成了前23的位移,又以v2=20m/s的平均速度完成了后13的位移,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12.5m/s B、15m/s C、12m/s D、18m/s
  • 7、《墨经》中对时间概念下了正确的定义:“久,弥异时也”.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午8:30上第一节课,上午8:30表示的是时间 B、时钟指针所指的某一位置表示的是时刻 C、3 s内与第3 s内指的是同一段时间 D、第2 s指的是从第2 s末到第3 s初
  • 8、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可以加快高速公路的通行。甲、乙两车同向分别走ETC通道和人工通道,初速度和加速度均相同,通过后又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甲车减速开始计时,v-t图像如图所示(10s后的图像未画出),两车在t=6s时恰好在A线(收费处)相遇,若乙车停车人工缴费耗时12s,求:

    (1)t=0时,甲乙两车相距多少米?

    (2)乙车从减速到恢复原来速度共历时多少秒?

    (3)走ETC通道比走人工通道节约时间为多少秒?

  • 9、驾驶员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路上行驶,看到前方30m处有一障碍物后紧急刹车,恰好未撞上障碍物,已知驾驶员从看到障碍物到刹车的反应时间为0.5s。求:

    (1)驾驶员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

    (3)若驾驶员饮酒,反应时间变为0.75s , 则汽车以多大的速度撞击障碍物。

  • 10、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像如图所示,试根据v-t图像判断:

    (1)、第1s内,第3s内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求物体在1~3s内和3~4s内的速度变化量。
    (3)、第2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是否相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
    (4)、在第4s内物体做什么运动?在第5s内,物体做什么运动?
  • 11、如图所示,小球以5m/s的初速度自由冲上光滑的斜面(设斜面足够长),2s末速度大小变为1m/s,求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

  • 1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V,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s打一次点。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小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过程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哪个先,哪个后都可以
    (3)、实验中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同学从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取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按时间顺序取为A、B、C、D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尺子测得各点的距离为s1=3.62cms2=4.75cms3=5.88cm

    在记数点C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是m/s;小车的加速度是m/s2。(以上两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 13、一列长L的火车以加速度a(a>0)匀减速经过一座长为x的直桥(L<x) , 火车通过桥头和桥尾的时间分别是t1t2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车通过桥头的平均速度是xt1 B、火车通过桥尾的平均速度是Lt2 C、火车头从桥头到桥尾的时间是Lt2t1at1t2+t1+t22 D、火车通过直桥的时间是Lt2t1at1t2+t1+t22
  • 14、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0~1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B、0~2s内的位移大小是3m C、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 D、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 15、下列所给的图像是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能反映物体在2秒末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A、 B、 C、 D、
  • 16、关于“理想化模型”和“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B、“理想化模型”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或研究问题方便而进行的一种科学的抽象,实际并不存在。 C、“质点”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简化”,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实际存在的 D、在苹果园摘苹果,找成熟的大的苹果,可将苹果视为质点
  • 17、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ΔxΔt ,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运动的时间Δt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Δx与运动时间Δt成正比
  • 18、为了研究车轮上A、B两点的运动,在车轮一侧的路面上竖直埋设一根固定不动的木棒作为参考系,木棒与车轮上的A、B两点连线重合。 如图所示,当车轮往右滚动了一段距离后,请注意观察A、B两点的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轮上A点的位移方向水平向右 B、车轮上A点的位移方向向右偏下 C、车轮上B点的位移方向向右偏上 D、车轮上B点的位移方向向左偏上
  • 19、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经4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等于2∶1 B、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v¯1:v¯2等于2∶1 C、加速、减速过程中的位移之比x1:x2等于2∶1 D、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v¯1:v¯2等于1∶2
  • 20、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成为智能科技的焦点。某品牌无人驾驶汽车进行刹车性能测试,得到汽车在平直路面上紧急刹车(刹车后加速度不变)过程中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为x=10t2t2(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刹车后2s内的位移为17m B、该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为4m/s2 C、刹车后3s末的速度大小为2m/s D、该汽车刹车位移为25m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