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 质点在( )A、第3s内,末速度是初速度的2倍 B、第3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 C、第3s末的速度比第2s初的速度大 D、第3s初的速度比第2s末的速度大
-
2、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0~5s内做匀速运动,速度为8m/s B、5~15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m/s2 C、15s末离出发点最远,20s末回到出发点 D、15~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 -
3、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不变 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
4、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 , 经时间t后速度变为vt。则在时刻该物体的速度为( )A、 B、 C、 D、
-
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时的速度分别为4v、8v,经历的时间为t,则( )A、物体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6v B、物体在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6v C、物体的加速度为 D、A、B间的位移为12vt
-
6、雨滴自屋檐静止起滴下,每隔0.2s滴下一滴,此时第1、第2、第3、第4滴间的距离依次为1.62m、1.26m、0.9m,设落下的雨滴运动情况都相同,则此时第2滴雨滴下落的速度为( )A、8.00m/s B、7.84m/s C、7.20m/s D、7.00m/s
-
7、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s-t图象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s0 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t1时间 D、甲、乙两物体在距坐标原点处相遇 -
8、小向早上8:00开车从巴东出发去神农架去度假,行驶后在9:50到达神农架某宾馆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汽车经过收费站的时间时可以将车视为质点; B、车在高速路上行驶时,坐在小向车上的小朋友却感觉旁边的车没动,它是以自己为参考系的; C、这里的8:00和9:50指的是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但因为时间不可以倒流,所以时间是矢量; D、根据题中数据可以求出小向开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
-
9、如图所示为利用电学原理测重力的装置原理图,可通过电表读数来测量物体重力。竖直的电阻率较大的均匀金属杆上端固定绝缘托盘,下端与底盘接触良好,并能在底盘上自由滑动,外部套有一绝缘弹簧。绝缘弹簧的上端与金属杆和托盘固定,下端与导电的底盘相连。电路上端与金属杆相连,另一端与底盘相连。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1200N/m,电阻箱此时电阻R =2.0Ω,电源的电动势E=12V,内阻r = 0.5Ω。闭合开关,托盘上不放置重物时,弹簧的长度l=0.25m,理想电压表示数为U1= 6.0V。不计摩擦和底盘的电阻,求:
(1)、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R0;(2)、求电压表示数U与所称物体重力G的关系式及重力G可测范围:(3)、电池用一段时间(电动势不变)之后,其内阻变为原来的两倍。某次测量中,测得物体重力为150N,求该重物的实际重力。 -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1.2Ω,定值电阻R1=R2=R3=2Ω,电动机线圈电阻R=1Ω,电容器的电容C=100 , 开关S闭合后电路稳定时,电流表的示数I=1A,求(以下结果最终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电动机的机械功率P机;(2)、电容器下极板所带电荷量Q1;(3)、若电动机转子突然卡住,同时R1断路,待电路重新稳定后,求这个过程中流过R2的电荷量Q2大小。 -
11、如图所示,是边长为的正方形金属框,在虚线所示的梯形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匀强磁场区域左边界到的距离也为 , 右边界与水平线间的夹角 , 且点为边的中点。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1)、求图示位置通过金属框的磁通量的大小;(2)、若将金属框以为轴,向纸面外转动 , 求此过程中通过金属框的磁通量的变化量的大小。 -
12、为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电路中的各个器材元件及其参数为:电池组(电动势约5V)、电流表(量程2A)、电阻箱R1(0 ~99.9Ω)、滑动变阻器R2(0 ~10Ω)、开关三个及导线若干。
(1)、实验步骤如下:a、在闭合开关前,调节电阻R1或R2至最大值,之后闭合开关S,再闭合S1或S2(根据b步骤判断):
b、调节电阻(选填“R1”或“R2”),得到一系列电阻值R和电流I的数据;
c、断开开关,整理实验仪器。
图乙中的实线是由实验数据绘出的图像,电源电动势E=V,内阻r =Ω(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考虑到电流表实际并非理想电表,则电源电动势测量值真实值,内阻测量值真实值(以上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的图像更接近图乙中的虚线(选填“①”“②”或“③”);(3)、若通过实验测得上述实验中电流表内阻为0.5Ω,某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丙所示,将该热敏电阻RT单独和上述实验中的电池组构成简单闭合回路,则此时热敏电阻电功率为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3、为了测量一精密金属丝的电阻率:(1)、先用多用电表“×1Ω”挡粗测其电阻为Ω,然后用螺旋测微器测其直径为mm,游标卡尺测其长度是cm;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进一步测其电阻,除待测金属丝外,实验室还备有的实验器材如下:A、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为15kΩ)
B、电流表A(量程0.6A, 内阻约为1Ω)
C、滑动变阻器R1(0~5Ω,0.6A)
D、滑动变阻器R2(0 ~200Ω,0.1 A)
E、输出电压为3V的直流稳压电源
F、开关S,导线若干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则滑动变阻器应选(选填器材前面的字母);
(3)、下列给出的测量电路中,为让测量时电表变化范围较大,则最合适的电路是 , 并连接实物图;A、
B、
C、
D、
(4)、如果金属丝直径为D,长度为L,所测电压为U,电流为I,写出电阻率表达式=。(用本问用所给字母表示)。 -
14、在图甲电路中,电表均为理想电表,a、b两端分别接上元件A、B时移动滑片P以改变滑动变阻器R(量程0~100Ω)的阻值,测得元件A和B的伏安特性曲线分别如图乙中图线A、B所示,倾斜虚线为曲线B的切线;a、b两端接上导线时,测得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中图线C所示。若改变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电压表V1、V2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分别表示为△U1、△U2和△I,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a、b两端接上元件A时, B、当a、b两端接上元件A时,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最大功率为0.9W C、当a、b两端接上元件B,电压表的示数为9V时,元件B的电阻为30Ω D、当a、b两端接上元件B,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左向右滑动时,不变 -
15、某多用电表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微安表头的量程为1mA,内阻为180Ω,接“−”和“2”接线柱时为量程10mA的电流挡,接“−”和“3”接线柱时为量程3V的电压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B、“−”接线柱对应多用电表的红表笔 C、接“−”和“3”接线柱时,若与标准3V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标准电表示数略大,则可能是因为R3阻值偏大 D、接“−”和“5”接线柱时,若欧姆表倍率从“×1”换成“×10”,欧姆调零后欧姆表内阻不变 -
16、如图所示,I为理想电流表A示数,U为理想电压表V2示数,P1为定值电阻R1耗的功率,P2为电源的输出功率,W为干路中通过电荷量q时电源做的功。当滑动变阻器R2滑片P向上缓慢滑动过程中,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
17、图1是实验室的可拆卸铅蓄电池装置,图2是其示意图,其原理为铅与稀硫酸间的化学反应。图中M为电池正极(二氧化铅棒上端),N为电池负极(铅棒上端),P、Q分别为与正、负极非常靠近的探针(探针是为测量内电压而加入电池的,它们不参与化学反应)。用电压传感器(可看作理想电压表)测量各端间的电势差,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UMP
UPQ
UQN
外电路断开时
1.51V
约为0
0.59V
在M、N之间接入10Ω电阻时
1.47V
-0.42V
0.63V
A、外电路接通时,稀硫酸溶液中的电流方向向右 B、外电路接通时,电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非静电力做功 C、该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68V D、该电池的内阻约为2.50Ω -
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R,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a、b端加上电压U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
A、 , B、 , C、 , D、 , -
19、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3V,电路中有、、、四根连接电路的导线,其中一根导线内部的铜丝是断的,电路其余部分完好。为了查出故障导线,某同学选用多用电表直流10V挡,闭合开关后,将多用电表红表笔接在接线柱上,黑表笔依次接在、接线柱上时,多用电表指针均不偏转,黑表笔接在接线柱上时,多用电表指针发生偏转。由此可判断出故障导线是( )
A、 B、 C、 D、 -
20、某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得到 x = 这一表达式,其中 B 是某磁场的磁感应强度,E 是某电场的电场强度。请你帮他判断 x 的单位是( )A、s/m B、kg·A·m C、kg/(A·s2) D、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