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按要求填空:
    (1)、本装置中要用到打点计时器,如图乙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两种计时器。

    其中B装置用的电源是______(在以下选项中选择合适的一项)

    A、 B、 C、 D、
    (2)、如图为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G为计时器打出的连续的计时点。根据有关数据可知,AE间的距离为cm。打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m/s,(此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小车的加速度为m/s2(此空保留二位小数)。

  • 2、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

    (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A.弹簧测力计          B.电磁打点计时器          C.毫米刻度尺

    (2)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图,纵轴是钩码的重力F=mg , 横轴是弹簧形变量x。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N/m , 图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

  • 3、用打点计时器、平板、小车等器材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1)、穿入打点计时器限位孔的纸带,正确的是(填“甲”或“乙”)
    (2)、如图是学生即将释放小车之前的装置图及操作,以下存在错误的是(  )
    A、细线与木板不平行 B、打点计时器接的是直流电源 C、小车释放的位置离计时器较远 D、无论什么计时器,使用时均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 4、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

    A、1 m B、1.25 m C、0.4 m D、1.5 m
  • 5、下列关于物理思想、物理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通过斜面实验加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 B、引入重心的概念,采用了等效思想,而瞬时速度是极限思想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个小段的位移相加,这应用了“微元法” D、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只要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物体就可以看着质点
  • 6、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不小心受伤,需要紧急送往就近医院,导航显示从我校中学到中心医院驾车时间最短约28min,里程约12km,预计到达时间为16:17,并且提示全程限速60km/h。根据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16:17指的是时间间隔 B、根据信息“28min、12km”可以算出平均速度 C、给受伤的同学选择个合适的座位,汽车不可以视为质点 D、研究汽车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时,汽车不可视为质点
  • 7、大疆无人机在一次军演中,以5m/s的速度,竖直向下匀速飞行,此时释放炸弹,经过3秒,看到地面火光。则无人机释放炸弹时距离地面高度约为(  )
    A、15m B、45m C、60m D、30m
  • 8、我校运会上,运动员跑步的两个瞬间,甲图中后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1 , 乙图前脚受到的摩擦力为F2。则关于这两个摩擦力F1F2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都是阻力,都与运动方向相反 B、F1,F2都是滑动摩擦力 C、F1向前,F2向后 D、F1向后,F2向前
  • 9、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实验测出自己的反应时间。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木尺顶端,你用一只手在木尺下部做握住木尺的准备,但手的任何部位在开始时都不要碰到木尺,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手时,你立即握住木尺,根据木尺下降的高度,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若某次测量中木尺下降了约20cm , 其中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由此可知此次你的反应时间约为(  )

    A、0.05s B、0.1s C、0.15s D、0.2s
  • 10、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同时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甲如图所示,则(  )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计时开始甲的加速度为0 C、t1时刻,甲与乙在同一位置 D、t1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 11、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图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  )

    A、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 B、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 C、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 D、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
  • 12、在风驰电掣的高铁车厢中,乘客把水杯放在座位前的小桌板上,欣赏着窗外春意盎然的田野。乘客认为“水杯是静止的”“高楼大厦是运动的”。他所选择的参考系分别是(  )
    A、车厢,大地 B、大地,车厢 C、车厢,车厢 D、大地,大地
  • 13、小李同学去超市买日用品,先向东走了400m,拐弯向南行走300m,他共行走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700m 500m B、500m 700m C、700m 700m D、500m 500m
  • 14、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
    A、位移 B、 C、速度变化量 D、质量
  • 15、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由粒子源、加速电场、静电分析器、偏转电场四部分组成。S处的粒子源“飘”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经A、B间的加速电场加速后,粒子可以进入辐向电场(电场强度方向指向O),沿着半径为r的圆弧运动。从辐向电场射出后,粒子沿平行金属板M、N中的M板左端边缘以速度v0水平射入电场,并以此刻开始计时。平行金属板M、N间加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UMN , 电压的大小为U0 , 周期为T,不计粒子重力。

    (1)、求A、B间加速电场的电压U和C、D处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2)、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后从N板右侧边缘水平射出,求板长L和两板间距d分别满足的条件;
    (3)、若金属板足够长,要求该粒子打到N板时动能最大,则两板间距d应当满足什么条件?
  • 16、某固定装置的竖直截面如图所示,长为L且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光滑倾斜轨道AB、光滑水平直轨道BC、半径为R的光滑螺旋圆形轨道CDE、光滑水平直轨道EF平滑连接。质量为M的足够长的平板紧靠固定凹槽侧壁FG放置,凹槽足够长。平板上表面与EF齐平。倾斜轨道AB区域存在大小为E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将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滑块从A端静止释放,经过轨道CDE后滑上平板并带动平板一起运动。已知L=1.8m,θ=30°,R=0.5m,M=m=0.1kg,E=103N/C,q=103C。平板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6、与凹槽水平底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滑块视为质点,轨道和平板均绝缘,不计空气阻力,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滑块通过B点时速度大小vB
    (2)、滑块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D时对轨道的作用力FN
    (3)、滑块最终停止时相对平板滑行的距离x。
  • 17、如图所示,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a、b为圆的一条直径,a处有一粒子源,能沿垂直于磁场的各个方向,向磁场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大小为q、速度不同的负电荷,已知某一从a点沿aOb方向射入磁场的负电荷P,恰好从c点离开磁场,Ob与Oc间夹角α=60°,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负电荷P射入磁场的初速度大小v0
    (2)、若另一负电荷Q沿与aOb成30°角的方向斜向上射入磁场后仍从c点离开,求电荷Q入射的速度大小和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3)、要使所有负电荷只能从∠aOc所对应的磁场边界射出,求射入负电荷的初速度大小满足的要求。
  • 18、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某校兴趣小组设计制作了一支“水火箭”来模拟火箭升空的过程。已知该水火箭装水后的总质量为1kg,在极短时间内,箭体内0.4kg的水被快速地竖直向下喷出,使火箭获得一个向上的速度后离开发射装置升空。在某次调试过程中,发现该水火箭能上升到80m的高度,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 求:
    (1)、水火箭从发射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所受重力的冲量;
    (2)、水火箭发射时喷出的水的速度大小;
    (3)、若将该水火箭改为2级水火箭(即火箭中的水平均分为2次喷射),每次喷出的水相对火箭该次喷水前的速度相同,大小为(2)问中速度大小,这样的火箭连续两次喷水后的速度为多少?
  • 19、如图所示,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相距10cm的平行板A和B之间有匀强电场,电场强度方向向下。电场中C点距B板3cm,D点距A板2cm。已知一个电子从C点移动到D点的过程中,受到的电场力F大小为3.2×1015N。(已知电子电荷量大小e=1.6×1019C

    (1)、求电场强度E的大小;
    (2)、求C、D两点间的电势差UCD
    (3)、若将平行板B接地,求电子在D点的电势能EpD
  • 20、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约为2Ω),所给的其他器材有:

    A.电压表V(量程为0~3V,内阻约3kΩ)

    B.电流表A(量程为0~0.6A,内阻约0.2Ω)

    C.滑动变阻器R1(10Ω,1A)

    D.滑动变阻器R2(1000Ω,0.1A)

    E.开关和导线若干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选填“R1”或“R2”);
    (2)、根据实验要求在图甲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

    (3)、测出几组电流、电压的数值,并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V,内电阻r=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该实验测得的电动势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