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探究向心力大小F与物体的质量m、角速度ω和半径r的关系时,某同学用向心力演示器进行实验,实验情境如甲、乙、丙三图所示。

    三个情境中,图正在探究向心力大小F与半径r的关系(选填“甲”、“乙”或“丙”)。在甲情境中,若左边标尺露出1格,右边标尺露出4格,则实验中选取的左、右两个变速塔轮的半径之比为

  • 2、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电容器充、放电的规律,发现放电过程中电表的示数变化太快,来不及记录数据。下列操作能解决该问题的是(  )

    A、增大电阻R的阻值 B、增加电容器的电容 C、换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D、换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 3、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
    (1)、下列方法可以探究得出“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_。

    A、甲图中,多次改变小锤敲击力度,观察A、B小球落地时间的先后 B、乙图中,在白纸上记录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分析小球下降高度分别为y04y09y016y0时的水平位移 C、丙图中,利用频闪照相的方法,记录做平抛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根据相邻位置时间间隔相等的特点分析小球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2)、利用(1)题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分运动的特点时,除图示的实验器材:斜槽、白纸、复写纸、图钉、钢球、木板和升降支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有________。
    A、 B、 C、 D、
    (3)、利用(1)题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每一小方格边长L=2.50 cm的方格纸替代白纸,并使方格纸的纵线与重垂线平行。实验记录了小球运动过程中的3个位置,如图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m/s。(g取9.80m/s2 ,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利用(1)题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小球必须从轨道的最高点释放 B、小球运动时不可以与背板上的白纸接触 C、为了确保小球做平抛运动,轨道末端应尽量水平 D、在白纸上建立xOy坐标系时,竖直的y轴可通过作白纸侧边缘的平行线确定
  • 4、甲、乙两辆相同的汽车,质量均为1.5×103kg , 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2×104W , 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甲车以额定功率从静止开始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行驶,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t1=3.3s时汽车的速度为8 m/s,t2=24.3s时汽车的速度为16 m/s。乙车以1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在水平路面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后,保持功率不变继续行驶。假设两车所受阻力相同且大小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t1时刻加速度是t2时刻的两倍 B、甲车在t1~t2时间内的位移为276 m C、乙车匀加速直线运动持续了20 s D、乙车从静止加速到16 m/s需要的时间为29 s
  • 5、从地面上的O点以相同的速率,朝不同方向分别抛出三个小球A、B、C,它们在同一竖直平而内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假设球在空中相遇时不会相互影响,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球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 B、A球在空中飞行时间最长 C、若A、B两球是同时抛出的,则它们在P点相遇 D、B球在最高点时的速率大于C球在最高点时的速率
  • 6、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动能Ek随位置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规定x=5x0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x0区间,电势随x增大而降低 B、2x0处的电势φ=2E0q C、2x0~4x0区间,电场强度随x增大而减小 D、该点电荷在4x0处的电势能为E0
  • 7、如图所示为风力发电机,其叶片转动时可形成半径为20m的圆面。某时间内该地的风速为6m/s,风向恰好跟叶片转动的圆面垂直,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kg/m3 , 该风力发电机可将经过此圆面内空气动能的10%转化为电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此圆面空气动能的90%转化为内能 B、每秒流经此圆面空气的动能约为27.1kJ C、该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功率约为16.3kW D、若风速变为原来的2倍,则发电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
  • 8、如图所示,带有一白点的灰色圆盘,绕过其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轴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转速n=20 r/s。在暗室中用每秒闪光18次的频闪光源照射圆盘,则观察到白点(  )

    A、逆时针转动,周期为1s B、逆时针转动,周期为0.5s C、顺时针转动,周期为1s D、顺时针转动,周期为0.5s
  • 9、运球转身是篮球运动中重要的技术动作。如图甲所示为运动员运球转身的瞬间,此时运动员和篮球保持相对静止绕OO'轴转动,手臂上的A点与篮球边缘的B点到转轴的距离之比r1:r2=1: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角速度大小之比ω1:ω2=1:3 B、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v1:v2=1:1 C、A、B两点的周期之比T1:T2=3:1 D、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1:3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从2000 m高空开始下落,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约为200 m/s B、苹果从高为0.8 m的桌面掉落,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约为4 m/s C、在高速行驶的车上,将乒乓球从车窗外释放,乒乓球将相对地面做平抛运动 D、将羽毛球在2.45 m高处以50 m/s的速度水平击出,羽毛球落地前飞行的水平距离约为35 m
  • 11、如图所示,两同学在一张白纸上,共同研究运动的合成规律,甲同学手拿铅笔,让笔尖从O点开始,沿着直尺向右匀速画线,与此同时,乙同学推动直尺紧贴纸面沿着y轴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该过程中直尺始终与x轴平行,则铅笔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可能是(  )

    A、 B、 C、 D、
  • 12、科学家发现月球公转周期的变化记录于岩石中,通过对开始形成于数亿年前的岩石进行研究发现,月球公转的周期在缓慢增大。若地球质量保持不变,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正缓慢地远离地球 B、月球公转的角速度越来越大 C、月球公转的线速度越来越大 D、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越来越大
  •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建筑物顶端的避雷针利用了尖端放电原理 B、图乙中,当带电小球靠近金属网时,验电器箔片会张开 C、图丙中,高压输电线上方的两条接地导线可把高压线屏蔽起来,使它免遭雷击 D、图丁中,电工穿着含金属丝织物制成的工作服,是为了屏蔽高压线周围的电场
  • 14、如图所示,在观光车沿水平路面直线行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观光车匀速行驶,合力对乘客做正功 B、若观光车匀速行驶,合力对乘客做负功 C、若观光车加速行驶,合力对乘客做正功 D、若观光车减速行驶,合力对乘客做正功
  • 15、下列物理量不是通过两个物理量之比定义的是(  )
    A、 B、功率 C、电场强度 D、电容
  • 16、水平放置的某种透明材料的截而图如图所示,DO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圆心为O,ABOD为矩形,AD边长为3R。若将一与水平方向夹角θ=45°的平行单色光从AB面射入透明材料,该平行光经界面BC反射后,其中的一部分能够直接从圆弧面CD上射出,不考虑光在透明材料中的多次反射。已知从A点入射的平行光恰好到达圆心O,求:

    (1)透明材料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n:

    (2)圆弧面上有光射出部分的弧长。

  • 17、某探究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铁架台上固定着光电门,让直径为d的小球从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球心正好通过光电门。现测得小球由a下落到b的时间为t , 用刻度尺测得ab间的高度为h。现保持光电门b位置不变,将小球释放点a缓慢移动到不同位置,测得多组ht数值,画出htt变化的图线为直线,如图丙所示,直线的斜率为k , 则: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时,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为cm
    (2)、由htt图线可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用题中字母表示);
    (3)、若某次测得小球由a下落到b的时间间隔为t1 , 则可知此次小球经过光电门b时的速度大小为(用题中字母表示)。
  • 18、薄铝板将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分成I、Ⅱ两个区域.一高速带电粒子穿过铝板后速度减小,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一段时间内带电粒子穿过铝板前后在两个区域运动的轨迹均为圆弧,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区I的圆弧半径小于区域Ⅱ的圆弧半径,粒子重力忽略不计.则该粒子(  )

    A、带正电,从区域I穿过铝板到达区域Ⅱ B、带正电,从区域Ⅱ穿过铝板到达区域I C、带负电,从区域I穿过铝板到达区域Ⅱ D、带负电,从区域Ⅱ穿过铝板到达区域I
  • 19、如图所示,空间存在正方体区域Ⅰ、Ⅱ、Ⅲ,三个区域的侧面竖直,中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区域Ⅰ中存在水平向右的加速电压U1;区域Ⅱ中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15T , 区域Ⅱ中前后表面为两带电金属板,后表面带正电,前表面带负电,电势差的大小为U2=1.0×104V , 间距d=10cm;区域Ⅲ中的平面bdhf将该区域分成两个三棱柱,三棱柱abdefh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大小未知),三棱柱bcdfgh中存在与平面cdhg平行由c指向d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5.0×105V/m。一比荷为k=1.0×107C/kg的带正电的粒子由区域Ⅰ左侧面的中心O点静止释放,经区域Ⅰ中的电场加速后沿直线穿过区域Ⅱ,最终由区域Ⅲ左侧表面的中心垂直该侧面进入区域中,粒子经时间t1=2π×107s第一次运动到bdhf面,且此时的速度与ab边平行。已知区域Ⅲ的abad边界足够大,忽略粒子的重力。求:

    (1)区域Ⅰ中的电压U1

    (2)三棱柱abdefh中磁感应强度B2的大小;

    (3)粒子从射入区域Ⅲ到第四次通过bdhf面的时间以及第二次与第四次通过bdhf面上位置的间距。

  • 20、如图所示,倾角为α=30°的斜面体ABC固定,质量为m的滑块a(可视为质点)由斜面体上的A点以v0=10m/s的初速度沿斜面体下滑,质量为m、长为L=6m的长木板b放在水平面上,左端与斜面体的底端衔接,长木板的上表面与斜面体的底端相平齐。已知AB=12.8m、BC=7m,滑块a与AB、BC以及长木板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32μ2=35μ3=12 , 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4=15 , 重力加速度g=10m/s2 , 假设滑块a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滑块a滑上长木板b时的速度大小;

    (2)整个过程中长木板b的位移。

上一页 904 905 906 907 9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