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挡板P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左下端,斜面右上端M与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MN连接,其圆心O在斜面的延长线上。M点有一光滑轻质小滑轮,MON=60 , 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B、C由一轻质弹簧拴接(弹簧平行于斜面),其中物块C紧靠在挡板P处,物块B用跨过滑轮的轻质细绳与一质量为4m大小可忽略的小球A相连,初始时刻小球A锁定在M点,细绳与斜面平行,且恰好绷直而无张力,B、C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解除对小球A的锁定,当小球A沿圆弧运动到最低点N时(物块B未到达M点),物块C对挡板的作用力恰好为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k=mgR B、小球A由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物块B、C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先减少后增大 C、小球A由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小球A和物块B的机械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 D、小球A到达N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219gR
  • 2、质量为m的汽车沿路面abc运动,ab段水平、bc段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 , 如图所示。t=0时刻,汽车从a点保持恒定功率P从静止开始启动,t=t0时刻,到达b点且速度恰好达到最大,此时汽车开启定速巡航(即保持汽车的速率不变)通过路面bc。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恒为13mg , 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3Pmg B、汽车在bc段运动时的输出功率为2.5P C、ab之间的距离为3Pt0mg9P22m2g3 D、汽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3、如图所示,有两块材质不同、上下表面平行的透明玻璃板1、2平行放置。一束由红、蓝两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细光束,从空气射到玻璃板1的上表面,入射角为θ0°<θ<90°。已知玻璃板对蓝光的折射率大于对红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玻璃板2的下表面一定没有出射光 B、对同一束光,玻璃板2下表面的出射光方向一定与其上表面的入射光方向平行 C、对同一束光,玻璃板2下表面的出射光一定在其上表面的入射光延长线的左侧 D、玻璃板1下表面的两束出射光中蓝光一定在红光的左侧
  • 4、如图所示,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其中电流表A1A2A3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用ΔI1ΔI2ΔI3表示,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用ΔU表示,则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过程中(  )

    A、电压表V示数变小 B、电流表A3示数变大 C、ΔI1>ΔI2 D、ΔUΔI3变大
  • 5、经典的“黑洞”理论认为,当恒星收缩到一定程度时,会变成密度非常大的天体,这种天体的逃逸速度非常大,大到光从旁边经过时都不能逃逸,也就是其第二宇宙速度大于等于光速,此时该天体就变成了一个黑洞。若太阳演变成一个黑洞后的密度为ρ、半径为R,设光速为c,第二宇宙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引力常量为G,则ρR2的最小值是(  )
    A、3c24πG B、3c28πG C、4πG3c2 D、8πG3c2
  • 6、为将一批圆筒从车厢内卸下,工人师傅利用两根相同的钢管A、B搭在水平车厢与水平地面之间构成一倾斜轨道,两钢管底端连线与车厢尾部平行,轨道平面与地面夹角θ=30°,如图甲所示。车厢内有圆筒P,图乙所示为圆筒P置于倾斜轨道上时与钢管A、B的截面图,当两钢管间的距离与圆筒P的截面半径R相等时,轻推一下圆筒P,圆筒P可沿轨道匀速下滑。已知圆筒P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钢管粗细。

    (1)、求圆筒P受到的摩擦力f及支持力N的大小;
    (2)、求钢管与圆筒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若无论如何调整两钢管间的距离(夹角θ=30°不变),都不能使圆筒下滑,试通过计算分析圆筒与钢管间的动摩擦因数μ满足的条件。
  • 7、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上一质量m=2.0kg的木块,在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加速向上运动,0.6s末速度变为2.4m/s , 此时撤去恒力F。已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假设斜面足够长,sin37=0.6cos37=0.8g=10m/s2 , 求:

    (1)、木块在前0.6s内的加速度大小;
    (2)、恒力F的大小;
    (3)、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出发点的最大距离。
  • 8、某同学尝试用一根弹簧测力计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a.将方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并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细绳套。

    c.把两条细绳套中的其中一条与弹簧测力计连接,另一条细绳用手直接抓住,同时互成角度地拉这两条细绳,使结点至O点,记下 , 并记录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如图所示),则F1=N

    d.放回橡皮条后,将弹簧测力计连接到另一条细绳上,再同时拉这两条细绳,使结点至O点,并使这两条细绳的方向(选填“不变”或“改变”),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e.用铅笔从O点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一定的标度作出F1F2的图示,并以它们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过O点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

    f.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 记下 , 按同一标度从O点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g.比较F'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在某次实验中,拉力F1F2的图示已作出(如图所示),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1.0NO是橡皮条的一个端点。请在答题卡中作出其合力F , 并读出其大小为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9、某同学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图中的甲、乙是实验室常用的两种打点计时器,图(选填“甲”或“乙”)是电磁打点计时器。

    (2)、图所示关于轨道末端滑轮高度的调节正确的是(  )
    A、 B、 C、
    (3)、某次实验用频率f50Hz的打点计时器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计数点ABCDE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V , 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0、国家速滑馆内设置了高速摄像机以协助裁判对比赛的判罚。速滑比赛中的某段过程,摄像机和运动员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机做直线运动,运动员做曲线运动 B、t2时刻运动员和摄像机速度相同 C、0~t2时间内摄像机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相同 D、0~t2时间内某一时刻运动员的速度等于摄像机的速度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越大 B、位移、力、加速度、瞬时速率是矢量,长度、时间、质量是标量 C、质量、长度、时间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D、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12、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以速度v匀速上滑,在箱子的中央有一只质量为m的苹果,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总的作用力方向和大小是(  )

    A、沿斜面向上,大小为mgsineθ B、沿斜面向下,大小为mgsinθ C、竖直向上,大小为mg D、垂直斜面向上,大小为mgcosθ
  • 13、运动员在进行空翻、跑酷等训练时经常用到如图所示的减震地板。假设一块正方形地板下面竖直排列着16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当质量为50kg的运动员站在地板上静止后,要使地板下降的距离不超过5.0cm(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g=10m/s2),则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至少为(  )

    A、100N/m B、625N/m C、10000N/m D、6250N/m
  • 14、荒野有一古井,年久荒废,近乎枯竭,探险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估算其深度,他在井口处自由放下一石子,过了1.4s听到了石子落到井底的声音。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 , 不计声音传播的时间,则这口古井的深度约为(  )
    A、11.8m B、10.8m C、9.8m D、8.8m
  • 15、如图所示,对下列课本插图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屏幕上所显示的“127km/h”应为动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B、由图乙可推出所有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均在其几何中心处 C、图丙中可观察到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铁片和羽毛几乎是同时落到玻璃管的底部 D、图丁中,汽车速度减小时,速度变化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同(v1为初速度)
  •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0.3kg的带电物体(可视为质点)用绝缘轻绳拴接置于高为h=1.8m的绝缘水平桌面上,整个空间加上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后,物体与桌面间刚好没有压力,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53 , 物体到桌面右边缘的距离为x=5m , 某时刻将轻绳剪断,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3 ,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为q=1.0×102C , 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 , 不计空气阻力。求:

    (1)、电场强度的大小;
    (2)、物体到达桌面右边缘时的速度大小;
    (3)、物体的落地点到桌面右边缘的水平间距
  • 17、如图甲所示,将一倾角θ=37°的粗糙绝缘斜面固定在地面上,空间存在一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匀强电场,一质量m=0.2kg , 带电荷量q=+2.0×103C的小物块从斜面底端静止释放,运动0.1s后撤去电场,小物块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g=10m/s2。求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电场强度E的大小。sin37°=0.6,cos37°=0.8

  • 18、某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压敏电阻测量加速度的装置,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竖直固定在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质量为10kg的小球,当小球随小车一起沿水平地面向右加速时,压敏电阻连入电路的阻值R在压力从0增大到100N的过程中均匀减小,如图乙所示。当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5mA,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3V,内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 B、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5mA C、当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6mA D、当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0mA
  • 19、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的绝缘竖直杆固定在地面上,带电量为0.01C、质量为0.1kg的圆环套在杆上。整个装置处在水平方向的电场中,电场强度E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环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t=0时,环由静止释放,环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B、2s时环的加速度为5m/s2 C、0~2s内,环的位移小于2.5m D、5s末,环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 20、如图甲所示,列车车头底部安装强磁铁,线圈及电流测量仪埋设在轨道地面(测量仪未画出),P、Q为接测量仪器的端口,磁铁的匀强磁场垂直地面向下、宽度与线圈宽度相同,俯视图如图乙。当列车经过线圈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的磁通量一直增加 B、线圈的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 C、列车匀速运动时,线圈没有感应电流 D、列车加速运动时,线圈有感应电流
上一页 132 133 134 135 1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