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间距为d=20cm,板长L=30cm,在金属板的左端竖直放置一带有小孔的挡板,小孔恰好位于A、B中间,距金属板右端x=15cm处竖直放置一足够大的荧光屏。现在A、B板间加如图2所示的方波形周期电压,有大量质量m=1.0×107kg,电荷量q=-4.0×102C的带电粒子以平行于金属板的速度v0=1.0×104m/s持续射向挡板。已知U0=1.0×102V,粒子重力不计,求:

    (1)、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
    (2)、t=0时刻进入金属板间的粒子离开电场时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大小;
    (3)、撤去挡板后荧光屏上的光带宽度。
  • 2、如图所示,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一固定点O,用一根长度为l=0.40m的绝缘细线把质量为m=0.10kg、带有正电荷的金属小球悬挂在O点,小球静止在B点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7° , 现将小球拉至位置A使细线水平后由静止释放,g取10m/s2sin37°=0.60cos37°=0.80 , 求:

    (1)、小球通过最低点C速度大小;
    (2)、小球通过最低点C时细线受到拉力的大小;
    (3)、小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的大小。
  • 3、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A、B分别接在电压为60V的恒压电源上,两极板间距为3cm,电容器带电荷量为6×108C , A极板接地。求: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2)、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之间的电场强度;
    (3)、距B板为2cm的C点处的电势。
  • 4、在“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实验中,按图1所示连接电路。单刀双掷开关S先跟2相接,某时刻开关改接1,一段时间后,把开关再改接2.实验中使用了电流传感器来采集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开关S改接2后,电容器进行的是(选填“充电”或“放电”)过程.如果不改变电路其他参数,只减小电阻R的阻值,则此过程的It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将(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2)、关于电容器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的qt图像和UABt图像的大致形状,可能正确的有____(q为电容器极板所带的电荷量,UABAB两板的电势差).
    A、 B、 C、 D、
  • 5、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由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为mm,长度为cm。

    (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来探究影响电荷间的静电力的因素。A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系在绝缘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发生偏离,静电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他们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

    步骤一:把系在丝线上的带电小球先后挂在横杆上的P1P2P3等位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静电力的大小。

    步骤二: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小小球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的静电力的大小。

    ①该实验采用的方法是(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②实验表明,电荷之间的静电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小球的质量用m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 可认为物体A与小球在同一水平线上,当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时保持静止,小球所受电场力大小为

  • 6、示波器是一种多功能电学仪器,是由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组成的。如图,不同的带负电粒子在电压为U1的电场中由静止开始加速,从M孔射出,然后射入电压为U2的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中,入射方向与极板平行,速度偏转角度为θ,已知带负电粒子均能射出平行板电场区域,则(  )

    A、若比荷qm相等,则带负电粒子从M孔射出的速率相等 B、若电荷量q相等,则带负电粒子从M孔射出时的动能相等 C、若比荷qm不相等,则带负电粒子的速度偏转角度θ不同 D、若电荷量q不相等,则带负电粒子从平行金属板射出时动能不相等
  • 7、医用口罩的熔喷布经过驻极处理可增加静电吸附作用,其中一类吸附过程可作如图简化:经过驻极处理后某根绝缘纤维带有正电荷,其附近a点处的初速度平行于该段直纤维且带负电的颗粒被吸附到纤维上b点,忽略其它电场影响,则(  )

    A、颗粒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颗粒受到的电场力恒定 C、颗粒的电势能逐渐减小 D、a点的电势比b点的低
  • 8、两个完全相同的正四棱锥叠放在一起,构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其中a点固定点电荷+Q , c点固定点电荷Q , O点为两棱锥公共正方形底面abcd的中心,且aO=eO=fO , 规定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的电势比e点的电势高 B、b、d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若将+Q由a点放到e点,则O点的电势不变 D、将负电荷沿棱由ebf移动的过程中,电场力一直做正功
  • 9、在显像管的电子枪中,从炽热的金属丝不断放出的电子进入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设其初速度为零,经加速后形成横截面积为S、电流为I的电子束。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质量为m,则在刚射出加速电场时,一小段长为Δl的电子束内的电子个数是(  )
    A、IΔlem2eU B、IΔleSm2eU C、IeSm2eU D、ISΔlem2eU
  • 10、微信运动步数的测量是通过手机内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实现的。如图,M极板固定,当手机的加速度变化时,N极板只能按图中标识的“前后”方向运动。图中R为定值电阻。下列对传感器描述正确的是(  )

    A、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容器两极板不带电 B、由静止突然向前加速时,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C、由静止突然向前加速时,电流由b向a流过电流表 D、保持向前匀减速运动时,电阻R以恒定功率持续发热
  • 11、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未标出方向的电场线,虚线表示一仅受电场力作用的离子穿越电场时的运动轨迹,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电场可能是两等量异种点电荷的合电场 B、该离子一定是负离子 C、该离子在A点电势能一定大于在B点电势能 D、该离子在A点的速度一定大于在B点的速度
  • 12、如图所示,在与纸面平行的匀强电场中有ABC三个点,其电势分别为8V2V4V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AC=2mDAC的中点,则匀强电场的大小与方向是(  )

    A、6V/m、由A指向B B、6V/m、由A指向C C、62V/m、由A指向B D、62V/m、由A指向C
  • 13、如图,在干燥的冬天,手接触房间的金属门锁时,会有一种被电击的感觉,带负电的手在缓慢靠近门锁还未被电击的过程中,门锁(  )

    A、近手端感应出负电荷 B、电势比手的电势低 C、与手之间场强逐渐增大 D、与手之间场强保持不变
  • 14、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小球A带+q的电荷量,小球B带+q2的电荷量,均可以看成点电荷,此时两球的库仑力大小为F。现将金属小球A、B接触后再放回原来桌面的固定位置,两球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为F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小球A和B接触时,一部分电子从小球B转移到了小球A上 B、小球A所带电荷量可能为任意的实数 C、F=89F D、若两个小球放回原来的位置后,释放B球,B球将克服电场力做功
  •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E=kQr2可知,以点电荷O为中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处电场强度都相同 B、E=Ud可知,E越大,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落越快 C、U=Wq可知,某两点的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成正比,与电荷所带电量成反比 D、φ=EPq可知,电势能越大的地方,电势越高
  • 16、 如图所示,以A、B和C、D为断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的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两点,一物块(视为质点)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点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点沿半圆轨道滑下,且在B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0mg,再经B点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点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为M=2m , 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 , 板右端到C点的距离为L=2.5R , E点距A点的距离s=5R , 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块与滑板间因摩擦而产生的总热量。
  • 17、 如图所示,斜面和水平面之间通过小圆弧平滑连接,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h高处的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最后停在水平地面上的B点。要使物体能原路返回A点,求在B点物体需要的最小瞬时冲量。

     

  • 18、 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分别为2kg、1kg、1kg的木块A、B、C放置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开始时B、C均静止,A以初速度v0=6m/s向右运动,A与B发生弹性碰撞后分开,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求:

    (1)、A与B碰撞后A,B各自速度大小;
    (2)、B与C碰撞后的共同速度;
    (3)、B与C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
  • 19、 如图甲所示,用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1的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进入水平轨道后,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质量为m2的B球放在水平轨道末端,让A球仍从位置C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操作10次。如图乙所示,M、P、N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未放B球时,A球的落点是P点,O点是水平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

      

    (1)、本实验中,除了图中器材外,实验室还备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实验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___。
    A、秒表、天平 B、天平、刻度尺 C、秒表、刻度尺 D、天平、打点计时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
    A、安装轨道时,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B、实验前应该测出斜槽末端距地面的高度 C、实验过程中,复写纸可以移动,白纸不能移动 D、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10个落点圈起来,这个圆的圆心可视为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3)、在某次实验中,测量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记录的落点平均位置M、N几乎与OP在同一条直线上,测量出三个落点位置与O点距离OM、OP、ON的长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 , 则可以认为两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的总动量守恒。(用测量的量表示)
    (4)、实验中小球斜槽之间存在摩擦力,这对实验结果(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5)、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丙所示。在水平槽右方竖直固定一木板,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C点由静止滚下,重复上述实验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木板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木板上与B等高的点B′到M、P、N三点的高度差分别为L1、L2、L3 , 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 2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B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A。分别给A、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已知m<M , 且木块A始终没有滑离B板。试分析在A与B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它们所受摩擦力的做功情况(  )

     

    A 摩擦力对A一直做正功

    A、摩擦力对A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B、摩擦力对B一直做负功 C、摩擦力对B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