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4-2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I(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Ek与热力学温度T之间的关系为Ek=32kT , 式中k是玻尔兹曼常数,是一个关于温度及能量的常数。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表示k的单位是(  )
    A、kgm2/Ks2 B、kgm2/Ks C、J/℃ D、Nm/K
  • 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展现了中国人追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六号在月背起飞上升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研究“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在海底的钻探轨迹时,钻头可以看作质点 C、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5km , 一汽车过桥用时45min , 则全程平均速度约为73km/h D、南极秦岭站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其中太阳能是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 3. 如图所示是2025年春晚的《笔走龙蛇》节目。演员甲的一只脚踩在转盘边缘,另一只脚悬空,身体重心在转盘外。演员乙站在转盘上,与演员甲手拉手沿转盘半径方向摆出造型并随转盘一起转动。已知转盘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演员甲、乙与转盘间均不发生相对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员甲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演员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转盘对演员甲和乙的静摩擦力的合力提供他们所需的向心力 D、ω逐渐增大到某一值时,演员甲和乙将沿转盘的切线方向飞出
  • 4. 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m1=1k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2=1kg B、图线①为碰撞后m1的图线 C、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两物体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 5. 如图所示,在带电体C附近,把与地面绝缘的导体A、B相碰一下后分开,然后分别接触一个小电动机的两个接线柱,小电动机便开始转动(假设小电动机非常灵敏)。关于以上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相碰后,A的电势高于B的电势 B、A、B相碰后分开,A、B均不带电 C、把A、B分开的过程要克服A、B之间的静电力做功 D、A、B分别接触小电动机的两个接线柱时,电流从A经电动机流向B
  • 6. 如图为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AB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为S , 上半部分正对面积为S2且内部为空气,下半部分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的均匀介质,上、下两半部分可分别看成两个电容器,其电容分别为C1C2。现给电容器充电,使A、B两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Q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下两个电容器的电容C1C2一定相等 B、上、下两个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1U2一定相等 C、上、下两个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量Q1Q2一定相等 D、若电容器AB两极板间均为空气,其电容C一定变大
  • 7. 将一根黄色筷子竖直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心轴的右侧,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像向右发生了侧移,如图所示。若保持观察位置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将筷子竖直插入玻璃杯的中心轴,也能看到筷子的像向右侧移 B、将筷子竖直插入玻璃杯中心轴的左侧,也能看到筷子的像向右侧移 C、若换成红色筷子,仍在原位置竖直插入,筷子在水中的像会向玻璃杯中心靠近一点 D、若将水换成折射率更大的液体,仍在原位置竖直插入,筷子在水中的像会向玻璃杯中心靠近一点
  • 8. 某同学想利用小孔成像实验估测太阳的平均密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不透明的圆桶上底密封,但中央有一小孔O , 下底为半透明纸。将圆桶轴线正对太阳,可在半透明纸上观察到太阳的像的直径d=1cm。已知圆桶长L=1m , 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根据以上信息可得到太阳的平均密度的数量级为(  )

    A、101kg/m3 B、103kg/m3 C、105kg/m3 D、106kg/m3
  • 9. 如图是某城市广场喷泉喷出水柱的场景,每个喷管的直径约为2cm,喷出的水柱高度约为5m。则空中一个水柱的质量和电动机给单个喷管提供的输出功率分别约为(  )

    A、3.1kg,80W B、3.1kg,160W C、6.3kg,80W D、6.3kg,160W
  • 10. 如图甲为利用电磁驱动原理制作的交流感应电动机。三个线圈连接到三相电源上,电流形成的磁场可等效为以角速度ω0转动的辐向磁场。边长为l、总电阻为R的单匝正方形线框ABCD可绕其中心轴OO'旋转,图乙为这种驱动装置的俯视图,线框的两条边ABCD所处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当线框由静止开始转动时,ABCD两条边受到的阻力均为Ff=kv , 其中比例系数k=2B2l2RvABCD两条边的线速度大小。不计其他阻力。则当线框达到稳定转动时(  )

    A、线框的转动方向与辐向磁场的转动方向相反 B、线框的角速度大小为ω03 C、线框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Bl2ω02 D、线框AB边所受安培力大小为B2l3ω0R

二、选择题II(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1. 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氢原子跃迁时发出波长分别为λ1λ2λ3三条谱线,满足λ1+λ2=λ3 B、图乙: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电场变化的周期和电场能变化的周期相等 C、图丙:从图中可以得到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115.1d D、图丁:康普顿效应中光子散射后的波长变大,该现象是光具有粒子性的重要例证
  • 12. 如图所示,我国首次使用核电池随“嫦娥三号”软着陆月球,该核电池是将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核能转变为电能。“嫦娥三号”采用放射性同位素钚核94239Pu , 静止的94239Pu衰变为铀核92235Uα粒子,并放出γ光子。已知94239Pu92235U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PumUmα94239Pu92235U的比结合能分别为E1E2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γ光子是由钚原子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B、94239Pu的衰变方程为94239Pu92235U+24He C、衰变产生的92235U24He的动能之比为235:4 D、α粒子的结合能为mPumUmαc2+239E1235E2
  • 13. 如图所示,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两个相距4m的波源S1S2 , 两波源的连线上有相距0.5m的A、B两点,其中B点位于两波源连线的中点处。t=0时两波源同时开始上下振动,其中S2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B点振动始终减弱,A点振动始终加强,两者振幅之差为16cm , 且A、B之间没有其他的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1的起振方向向下 B、S1的波速为10m/s C、整个圆周上(S1S2除外)有5个振动减弱点 D、00.45s内,A点通过的路程为96cm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8分)

  • 14. 实验室里有一根弹簧,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了弹簧的原长,然后用手拉弹簧使其伸长到如图1所示的位置,该同学想知道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他找了一个测力计去拉该弹簧,但发现该测力计的量程不够。于是他设计了一个测量弹簧拉力大小的方法:通过用细绳套让测力计和手同时以一定角度拉弹簧的方法来增大对弹簧的拉力,其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中保持弹簧伸长沿OC方向不变。

    (1)、图1中弹簧指针位置的读数为cm
    (2)、图2实验中测力计的示数如图3所示,其读数为N;
    (3)、如图4所示,该同学已在白纸上画出了绳套拉力的方向OA、被测弹簧受到的拉力方向OC和测力计拉绳的方向OB(大小如图3所示)。请你用力的图示法在答卷上作出弹簧所受的拉力 , 并从图中得出弹簧此时所受拉力的大小为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5.
    (1)、某物理小组同学尝试用两个平面镜做类似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两平面镜M1M2的放置如图1所示,两镜面相交于垂直于纸面的OO'线,且夹角接近180。垂直纸面的线光源S发出单色光照射两平面镜,能在光屏上观察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是等间距的 B、光源S关于两平面镜的虚像S1S2可视为两个相干光源 C、其他条件不变,仅把光屏右移,光屏上的条纹间距会变大 D、若把两镜面间的夹角增大到180 , 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2)、另一组同学在做“薄膜干涉”实验时,分别用红光和蓝光照射薄膜,形成的干涉图样如图2中A和B所示,其中图(选填“A”或“B”)是红光形成的干涉图样。

  • 16. 某同学为了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

    (1)、用该方案测得的电源电动势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等大”),测得的内阻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等大”)。
    (2)、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该同学设计了另一个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正确连线后,实验操作如下:

    ①将滑动变阻器R1R2的滑片移到最左端,闭合开关S1S2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得灵敏电流计G的指针指向0,记录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流表的示数为I1

    ③接着,改变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位置后,再重复步骤②,记录另一组数据U2I2

    (i)图2设计的方案,消除了图1测量中哪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电压表内阻       B.电流表内阻

    (ii)待测电源电动势E= , 内阻r=(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 17. 如图所示,在一绝热性能良好的封闭汽缸内,有一装有小阀门K(不计K的大小)的绝热活塞。在汽缸的A端装有电热丝,用于加热气体。刚开始,活塞紧贴汽缸B端的内壁,阀门K关闭;整个汽缸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其温度为T1。已知该理想气体的内能U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即U=aT , 式中a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的已知量。忽略活塞与汽缸内壁之间的摩擦。

    ①现用外力把活塞从汽缸的B端压至汽缸中央,并用销钉F把活塞固定,从而把汽缸分成体积相等的左右两室。上述压缩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上升到T2

    ②然后开启阀门K,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再将它关闭,再拔除销钉F,让活塞可自由移动。用电热丝加热气体,加热完毕并经过一定时间后,活塞再次静止。此时左室内气体的压强变为K关闭后的2.5倍,右室内气体的体积变为K关闭后的0.5倍。

    (1)、①中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外力对气体做功大小为
    (2)、活塞再次静止时,左、右两室内气体的温度分别是多少;
    (3)、电热丝加热过程共传给气体的热量是多少。
  • 18. 某游戏装置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左端A点和右端B点分别与两个光滑水平台面平滑对接,A、B两点间的距离L=0.5m。左侧水平台面上有一被压缩的弹簧,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与一质量m=0.1kg的滑块P接触(P与弹簧不栓接,且滑上传送带前已经脱离弹簧),P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右侧水平台面上有一倾角为45° , 高h=0.2m的固定光滑斜面(水平台面与斜面底端用平滑小圆弧连接),在斜面左侧水平台面上放置一质量也为m的相同滑块Q , 右侧固定一上表面光滑且很大的水平桌面。桌面上放置一质量M=0.1kg , 长s=0.6m的薄木板EF(厚度不计),木板左端E点与桌面左端相齐、并与斜面顶端D点等高,且DE间距LDE=0.2m。游戏开始,将P从压缩弹簧的右端由静止释放,与静止在水平台面上的Q发生碰撞后粘在一起组成滑块WW离开斜面后将在木板EF的上表面与木板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每次碰撞前后瞬间,W沿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反向。P、Q、W均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在某次游戏中,W恰好击中木板EF的中点。

    (1)、求W离开D点时的速度大小;
    (2)、若传送带不动,求弹簧最初储存的弹性势能;若传送带转动,则弹簧最初储存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范围;
    (3)、W击中木板EF中点后瞬间,W和木板的速度分别为多大;
    (4)、若W落在桌面上时不反弹,则W在桌面上的落点与桌面左端间的距离为多少。
  • 19. 海浪蕴含着丰富的能量,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把海浪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圆柱形磁体和圆筒形磁体通过缆绳锚定于海底礁石上,两者之间存在沿水平方向的径向磁场。线圈与浮桶相连套在圆柱形磁体上,并可随海浪沿竖直方向运动。一额定功率P=25W的灯泡通过导线与浮桶中的线圈相连,线圈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1T。某段时间内,浮桶和线圈随海浪上下做简谐运动,周期T=2s , 振幅A=5πm , 通过平衡位置时的速率vm=5m/s , 此过程中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浮桶和线圈的总质量m=20kg , 在浮桶和线圈上下运动过程中,沿竖直方向受到的作用力有重力、浮力、安培力F、海水阻力Ff和海浪对浮桶和线圈的作用力F , 其中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海水阻力大小Ff=kvk=10kg/sv为线圈的瞬时速率。已知每匝线圈周长L=0.4m , 每匝线圈电阻r=0.2Ω , 线圈匝数N=10t=0时刻浮桶和线圈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不计其他电阻。

    (1)、t=0时刻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俯视);
    (2)、求灯泡电阻R , 并写出灯泡两端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
    (3)、t=0.5st=1s内海浪对浮桶和线圈的冲量大小IF和所做的功WF
  • 20. 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平行于y轴宽为R的线状电子源,每秒沿x轴正方向均匀发射n个速度相同的电子。电子源中心与半径为R、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圆心O1等高。射入圆形磁场区域的电子汇聚到磁场的最低点O后,进入x轴正下方足够大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区域。在x轴上有一左端置于原点O点,长为s=6+2R2的电子收集板(不计收集板的厚度)。打到收集板上的电子被收集板吸收后全部导入大地。已知电子质量为m , 电荷量为e , 忽略电子重力和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从电子源发射出来的电子的速度大小;
    (2)、求电子从O点射出时与负y轴方向的夹角θ的范围;
    (3)、电子源发射一段时间后,求收集板接地导线中的电流大小;
    (4)、若收集板平行于y轴放置,且足够长,其上端位于原点O , 则在收集板向右平移的过程中,试求收集板上能接收到电子的区域长度l与收集板所处位置横坐标x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