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理解性默写。
    (1)、《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2)、以乌鹊南飞,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的诗句是:
    (3)、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接待贤才,使天下的贤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的诗句是:
  • 2、理解性默写。
    (1)、《芣苢》中,描写女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装车前草回家的句子是:
    (2)、《插秧歌》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3)、《插秧歌》中,“。”两句,描写了农夫忙着插秧顾不上休息。
    (4)、《插秧歌》中,“。”两句,表现了插秧的繁忙,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情景。
  • 3、理解性默写。
    (1)、《芣苢》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
    (2)、《芣苢》中,写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的两句是
    (3)、《芣苢》中,描写女子顺着茎成把采取车前草的句子是:
    (4)、《芣苢》中,描写女子用衣襟兜住采摘车前草的句子是:
  •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绝不是____,关门自大,遗世独立,而是为了求得将自己民族投入世界各民族之林,____,能够与世界各民族____,得一平等自由之地位。

    A、特立独行  激浊扬清  并行不悖 B、特立独行  激浊扬清  并驾齐驱 C、抱残守缺  革故鼎新  并驾齐驱 D、抱残守缺  革故鼎新  并行不悖
  • 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景默写专练
    (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开头两句抒写了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接着以“。”两句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设想自己前生是月中人,想乘风飞向月宫,接着以“。”两句写月宫高寒难耐,不可久居。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下片以“。”两句用对偶句式来宽慰,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最后两句“。”祝福语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表现了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景默写专练
    (1)、此人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苏辙)手足深情的两句。同时也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2)、苏轼笔下的名句“”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旷达、乐观的情怀。这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两句写他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景默写专练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2)、表达豁达胸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句子:
    (3)、联系李白《月下独酌》中“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两句表现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 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景默写专练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诗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的句子是: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以理遣情,希望重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在兄弟友爱中得到补偿的句子是:
    (3)、宋代着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
  • 9、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情景默写专练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是:
    (2)、“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凄婉的歌唱,“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面对风雨坎坷的坦荡,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一句体现出的是苏轼老当益壮的万丈豪情。
    (3)、李白在《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中“。”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愿望。
    (4)、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总是踌躇满志,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报效祖国,成就自己的人生,他们心中的豪情可以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一组句子“”来表达。
  • 10、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情景默写专练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人到中年而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词句是:“!”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的壮志的句子是:“。”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1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情景默写专练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太守虽年长但志弥坚的词句是:“!”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几句写了作者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一腔报国之志难于施展的情怀。
  •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漫漫雨夜和潮湿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一句是:!
    (2)、“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表达出对初春细滑润泽的小雨的喜爱之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比喻写出了诗人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两句描写茅屋被秋风吹破之后,室外下大雨、室内下小雨的惨状。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表现他虽劳苦窘迫,却心怀天下,心念寒士,可谓“穷人境遇,圣人情怀”。
    (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然心忧天下读书人的情怀。
  • 1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
    (1)、诗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2)、诗中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两句是:“。”
    (3)、“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无疑是人生中的一大不幸之事。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茅草被秋风所破后突然大雨,漫漫长夜,无法入眠的句子是“。”
  • 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2)、杜甫在诗中具体描写破屋漏雨的悲惨生活境况的两句是“。”
    (3)、诗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
  • 15、《春望》理解性默写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的语句:“”。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16、《望岳》理解性默写
    (1)、诗中描写作者看到云在升腾、鸟在飞翔的两句是“
    (2)、诗中用了设问修辞,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的诗句是:“
    (3)、杜甫在诗中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隔断,形成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的两句是:“”。
    (4)、诗中表明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的两句是:“”。
  • 1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战败的耻辱。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1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强大气势的两句是:“。”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两句,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
  • 1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的历史事实,把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两句。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两句,写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最为沉痛。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
  • 2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1)、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比,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一生立志收复中原,可惜朝廷早已将他遗忘,他只好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凭谁问:”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