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漫画表明,人大代表(     )

       

    A、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C、应积极履行监督职责 D、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全部需求
  • 2、吴某常在午休时间进行装修,严重影响其他居民的休息。从权利的角度,你应如何劝诫吴某(     )

    ①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行使权利有界限

    ③法定义务不可推卸       ④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某地积极发动辖区内各学校、机关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改造和提升,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凝聚社区共识。在这一探索中(     )
    A、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是唯一有效的方式 B、居民可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C、各方群策群力,共商共治解决社区难题 D、各主体发挥优势履行好国家职能
  • 4、下列图示中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 5、近年来,我国以“一老一幼”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家门口建起养老驿站,帮助老年人解决吃饭、日间照料等难题;家里安装“智能管家”,方便独居老人一键呼叫;社区里有了普惠幼儿园,孩子就近入园不再愁⋯⋯国家的举措(     )
    A、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缓和了社会矛盾 B、体现了我国人权的内容十分广泛 C、消除了我国家庭养老育幼的后顾之忧 D、有利于保障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
  • 6、在每年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各中小学校都会积极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活动,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宪法宣传教育。开展这些活动旨在(     )
    A、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保障宪法权威 B、确保宪法顺利实施 C、促进青少年学习、认同并践行宪法 D、提升宪法法律效力
  • 7、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初一学生王某某遇害。检察机关审查时认为,涉案的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故意杀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情节恶劣,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警示我们(     )

    ①违反义务需担责,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②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未成年人犯罪害人害己,要自觉远离犯罪       

    ④增强法治观念,未成年人不受法律特殊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村民张某在某机械厂购买了一台小麦播种机,使用没多久就发现机器的出种口被堵塞。张某的维权方式有(     )

    ①向公安机关提起诉讼             

    ②请求消费者协会主持调解

    ③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④与机械厂协商退货或赔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观生活,微点评,明是非”。你认为下列微点评正确的是(     )

    选项

    观生活

    微点评

    某小区物业把业主的个人信息发到微信群

    业主的隐私权受侵犯

    某培训机构未经小青允许将其照片用于广告宣传

    小青的荣誉权受侵犯

    小明被同学起侮辱性绰号

    小明的姓名权受侵犯

    李某诱骗王某将大笔资金转入李某本人银行账户

    王某的财产权受侵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电影《第二十条》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对这一台词理解正确的是(     )

    ①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

    ②检察机关要依法行使审判权,保障法律正确实施

    ③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要依法规范权力运行

    ④司法机关要坚持依法办案,确保司法结果的公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某校八年级(1)班在“我与宪法”主题探究活动中,分享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下列体现“践行宪法精神”的是(     )

    ①小明在饭店就餐后向商家索要发票       

    ②小帅拨打政府热线反映路面塌陷问题

    ③父母要求15岁的小华辍学外出打工       

    ④小芳站在黄色安全线以外排队等地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现行宪法实施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大先后五次对这部宪法作出了必要的修,每一次修改,都是把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国家宪法规定。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是宪法和法律的制定者 B、宪法只有不断修改,才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C、中国共产党不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 D、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表现
  • 13、交警在执勤时对吴某进行酒精测试,吴某要求交警出示相关证件,否则不配合检查。吴某这样做的依据是(     )

    ①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②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

    ③国家公职人员要按照法定程序办事       

    ④不出示证件属于犯罪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4、2024年全国两会继续开启“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各方面代表、委员积极回应民之关切,发出“好声音”。这一做法(     )
    A、反映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维护了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C、有利于拓宽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 D、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宪法原则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5月,兴宁团市委将引领各级团组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广大青年的“五四”寄语,积极开展团员入团仪式和“入团种棵树”主题团日活动,通过入团宣誓、重温誓词、集中学习、志愿服务等多样形式,让团员青年坚定前进信心,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某校七(1)班准备开展以“致敬青春榜样·赓续精神史诗”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聆听·青春故事】

    以苏炳添为榜样,介绍了苏炳添的成长故事:他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站上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跑道的中国人。小时候,镇里的短跑冠军是他追逐的目标;后来,刘翔成了他追赶的目标。为了追赶目标,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训练、饮食、作息习惯,十多年如一日,从不抽烟喝酒,每晚十点准时关手机睡觉。他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跑步,一跑就是十几公里,有时候还要在腿上绑上沙袋,但他从不喊苦。

    (1)请你概括苏炳添值得大家学习的品质有哪些?并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青少年向苏炳添学习的积极意义。

    【探究·青春成长】

    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他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大部分关键数据都出自他的那把算盘。他隐姓埋名三十几年,亲情骨肉分离,被家里的兄弟姐妹们埋怨“不要家、忘记父母的不孝儿子”。他为核潜艇事业付出了毕生精力。他曾说:“人的一生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自己的一切都是小事。”

    (2)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角度分析黄旭华荣获“共和国勋章”的原因。

    【践行·青春行动】

    七(1)班在开展手抄报中撰写了倡议书活动,向大家发出了倡议:

    在大家制作的手抄报中,我们了解了黄旭华、苏炳添等榜样的事迹,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当弘扬榜样精神,不负青春韶华,努力奋斗。“致敬青春榜样·赓续精神史诗”向榜样学习,向各位同学发出倡议,倡议大家做到: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七(1)班班委会

    2024年6月

    (3)请同学们完成倡议书的内容。

  •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青春期的身心发育,我们的情绪发生着微妙变化,既有喜悦欢乐,也有烦恼忧愁。为了加强情绪管理,某班同学通过调查了解到发生在同学们身上的“情绪小故事”。

    (1)请你把下面表格中相应的内容补充完整。

    情绪起因

    调节过程

    调节方法

    考前,同学们焦虑、烦躁

    深呼吸,暗自提醒自己

    小兴比赛没发挥好,很失望

    去户外看风景

    小京想安慰失落的小兴,小兴觉得丢人,不理小京,小京很郁闷

    改变认知评价

    材料二   伴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扩展,我们的情感体验愈加丰富。通过体味美好情感,创造正面情感体验,传递情感正能量。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2)有同学认为:负面情感不利于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3)请你列举两个创造正面情感体验的做法。并思考传递情感正能量需要我们怎样学会关心他人?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切实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法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专门通知,决定从3月25日起,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主题活动。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为重点,指导属地各中小学校以事故为警醒、以问题为导向,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教育常态化开展,保障学生健康安全成长。

    某班组织开展以“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题进行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具体内容如下:

    任务:开展校园安全问题调研和排查,并提出解决方案。要求:全班分两个小组,各自完成,然后进行成果展示。

    活动开始后,全班同学针对校园安全问题对100名同学进行了调研,以下是调研结果:

    问题1:是否关注校园欺凌问题?

    选项

    A.经常关注

    B.偶尔关注

    C.不太关注

    人数

    15

    31

    54

    问题2:是否了解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选项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不太了解

    人数

    10

    54

    36

    (1)结合调研结果,分析同学们当前存在的哪些问题?并谈谈我们青少年应怎样适应法治时代要求,学会依法办事?

    部分同学们搜集了一条关于校园霸凌的新闻:

    2024年3月10日,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三个同学杀害。3月11日,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获,现已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联系所学道德与法治内容,请你从青少年自身角度分析出现校园欺凌的因素有哪些?(温馨提示:可从欺凌者、受害者、冷眼旁观者等角色分析)
  • 18、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下面漫画(注:漫画中字体从左到右为:图A“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国家立法”;图B“LAW”;图C“受审、犯罪、追究刑责”;图D“法律援助”)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
    A、 B、 C、 D、
  • 19、班级在排练合唱比赛时,丽丽由于站位问题与同学们发生争执,生气地退出排练。化解这一冲突的最佳路径是(     )

    ①调整情绪,保持冷静②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化解冲突③反思个人意愿与集体要求的合理性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 20、某中学举行“建设美好集体”主题班会,在“怎样建设美好集体”环节,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下列同学的说法中不符合班会主题的是(     )

    小江:建设美好集体需要采纳每个人的意见       小哲: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小芳:同学们能发展自己的特长,和而不同       小琳:同学之间愉快相处,不存在竞争

    A、小江和小哲 B、小江和小琳 C、小哲和小芳 D、小芳和小琳
上一页 235 236 237 238 23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