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社区居民代表围绕停车难、收取快递不便等问题共商共议,形成了解决方案。这体现了(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③民主协商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④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2、下框时事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苏州完善古城片区的数字化设施,打造数字创新街区

    中国空间站开展第三次太空授课,“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

    看病买药、医保办事在微信“码”上办

    耐盐水稻亩产创下新纪录,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A、制度创新确保发展 B、创新强国率先完成 C、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D、创新道路任重道远
  • 3、2024年10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大会在南宁召开,大会强调要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强有力支撑。我区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是因为(     )
    A、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教育 B、教育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C、教育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教育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 4、政务服务适老化改造,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竣工,新安装100盏路灯……近日,南宁市江南区聚焦民生“小切口”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交出群众满意的答卷。南宁市江南区的做法(     )

    ①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②体现了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目的

    ③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                 

    ④奠定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法治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2024年宁波第15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某校九年级学生以“甬有幸福”为主题开展微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驱动性问题:在宁波,何以幸福?

    【子项目一:宁波数据,显示幸福“印迹”】

    ♦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6452.8亿元,比上年增长5.5%。

    ♦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0144元和48350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66,连续20年呈缩小态势。

    ♦2023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28万亿元,同比增长0.9%。

    ♦……

    ——数据来源于宁波市统计局

    (1)从“宁波数据”中,概括宁波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理由。

    【子项目二:宁波行动,揭晓幸福”密码”】


    (2)根据“宁波行动”,谈谈实施“幸福密码”的重要性。

    【子项目三:宁波力量,共享幸福“成果”】

    2024年宁波市援疆农产品展销会现场:

    (3)“宁波力量”体现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援疆农产品展销会”的举办有何意义?

    【子项目四:宁波挑战,谋绘幸福“未来”】

  • 6、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某校拟以水稻为主题进行微视频拍摄活动,邀你一同参与制作脚本。

    镜头一前世篇·染就文化底色

    【小组1】整理陈“稻”史

    ◎从河姆渡稻作文化到海水稻、再生稻的培育种植,承载着精耕细作、自强不息的不懈追求。

    ◎稻的生产生活衍生出了“精”、“粹”等汉字,产生了中秋赏月、端午吃粽、赏稻等习俗。

    (1)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

    镜头二今生篇·撑起振兴底气

    【小组2】发掘新“稻”路

    (2)根据镜头二,归纳这些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镜头三未来篇·筑牢安全底线

    【小组3】探寻新“粮”法

    近年来,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实施,维护粮食安全;公安机关开展“亮剑”专项执法行动,保障全国粮食流通;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审理各类涉农纠纷案件,为“百姓饭碗”保驾护航;浙江多个企业规范生产行为,推动优质稻米生产,积极打造“浙农”品牌……

    (3)结合镜头三,从厉行法治角度谈谈不同主体如何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镜头四活动篇·青春守护中国粮

    【小组4】争做守“粮”人

    小组见闻:我们发现食堂就餐、外出餐馆就餐时仍有粮食浪费现象。

    (4)请你一起参与“青春守护中国粮”活动,撰写一份倡议书。

    倡议书

                                                                                                                                    

                                                                                                                                    

  • 7、聚焦微行为,传递正能量。下列对“微行为”点评正确的是(     )

    序号

    微行为

    点评

    小李积极投票选举新一届区人大代表

    积极参与民主选举

    小孔坚持每周六参与志愿者公益活动

    传递着友善的力量

    小王常常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去上班

    体现开放发展理念

    小军发现某地图缺少台湾立刻提出异议

    积极维护民族团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8、为迎接第九届亚冬会,哈尔滨政府优化完善赛事细节,持续推进城市交通建设,实施“十大监管护游行动”等。这说明政府(     )
    A、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B、接受人民监督,推进政务公开 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D、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同步富裕
  • 9、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指出,澳门回归后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跃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大幅增强,对外合作持续扩大。这体现了(     )

    ①“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②“澳人治澳”方针的贯彻

    ③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成就展活动中,某小组采集到以下资料,据此推测他们的主题是(     )

    ♦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福建号”航母下水

    ♦嫦娥六号带回世界首份月球背面采样品

    ♦首艘自主研制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

    A、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B、国防建设,主导世界 C、改革开放,强国富民 D、大国工程,科技创新
  • 11、2024年,我国生态修复工作取得进展,国土绿化面积再创新高,“双碳”目标推进成效显著,黄河治理再上台阶,资源循环书写新篇。这份“生态成绩单”体现了(     )

    ①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③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完成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规划灵感源自中华文明传统“中正和合”的哲学理念。“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有利于(     )

    ①实现中外文化交融趋同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确立中华文化主导地位④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3、2024年9月2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开始实施。据完成下面小题。
    (1)、该法在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镇海中学师生积极参与并反馈意见建议。这说明(     )

    ①公民的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③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公民所有权利得到充分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该法明确了国防教育内涵,对某些内容作了更为完善和具体的规定(见下图)。这说明(     )

    A、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已经完善 B、只要有良法就能实现善治 C、该法能为新时代国防教育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D、该法强化了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 14、宁波市江北区政府启用“法治E企服务中心”,为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法治服务。该举措(     )
    A、扩大了政府的行政权 B、杜绝企业法治纠纷 C、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 D、体现政府依法执政
  • 15、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自觉将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因为(     )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

    ④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发展转向高速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6、中国健儿在巴黎奥运会奋勇争先,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 17、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
  • 18、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发布,中国排名第12位,这表明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用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升级。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信息?

    材料二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是推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载体。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持续创新和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一是加快推进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能算力和先进技术在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等重点生产领域的深化应用;二是推进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重点生活领域的深度应用:三是优化升级政府服务和决策的智能系统,推进人工智能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城市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持续创新和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材料三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拓展,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挑战。例如一些传统职业的消失或转型让缺乏技能的人难于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数据被不当使用或泄露会对用户的隐私造成侵害等等。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说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因各种原因,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数量高达数千万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海外流失文物的返还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加大了海外文物追索力度,许多流失的文物艺术品纷纷从国外返还。具体情况如下表:

    2019年3月

    意大利返还796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2020年10月

    英国返还6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2024年4月

    美国返还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2024年6月

    阿根廷返还1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2024年11月

    意大利返还56流失文物艺术品。

    注:截止2024年,我国仍有约为167万件(馆藏)及以上文物流失海外。

    (1)从上述材料得到什么结论?

    材料二   意大利回归祖国怀抱56件文物艺术品,主要为我国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直接物质资料,汉代、唐代陶俑和元代陶兽提供了当时社会安定富足与开放包容的实物见证。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高度重视海外流失文物的返还问题的原因。
上一页 646 647 648 649 6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