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著名乐师师旷曾劝学晋平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学习就如太阳、如烛火,如大海中的灯塔,让我们在黑暗中看清方向、找到道路。
材料二 重阳节当天,某校七年级组织学生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学生们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同时为他们讲解安全使用电子产品的知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学习的重要性。(2)、为了成就梦想,我们应该如何努力学习、善于学习?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六年的小学生活已经结束了,除了对小学时光的留恋,同学们更多的是对初中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几个小伙伴围坐在教室里,规划着自己进入初中后的生活。以下是两名同学的交谈内容。
小明:我喜欢做实验,我想在学校的科技节上向大家展示我的成果。为此,我会在平时多练习,不懂的多向同学、老师请教,争取让大家对我刮目相看。
小峰:我想参加学校的辩论社。在那里,我既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所以,我平时要多读书,每天早晚至少拿出十分钟进行口语练习,我也会让爸爸妈妈监督我。
(1)、面对初中生活中的各种期待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做?(2)、两名同学的交谈对于我们规划自己的初中生活有哪些启示? -
3、“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这句格言告诉我们( )A、不懈追求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奋勇前进 B、理想离现实太遥远,应该好好活在当下 C、只要树立崇高理想,就能实现精彩人生 D、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实现人生梦想
-
4、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利用每天早上的时间背英语单词,效果好;有的喜欢晚上睡前背诗词,很容易记住;有的经常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和朋友互问互答,印象最深⋯⋯同学们的分享启示我们( )A、要善于发现并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B、学习成就梦想,增长我们的智慧 C、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D、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最有效
-
5、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要制订社会实践大课堂教学计划,安排一定课时用于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教学活动,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直接体验和切身感悟。该意见如此要求的原因是( )A、学习伴随我们成长,学习是我们初中阶段的重要任务 B、走出校门的实践探究性学习有助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 C、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 D、学习是我们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也是我们成就梦想的重要路径
-
6、某校开展“梦想邮局”活动,同学们“寄存”梦想给未来的自己。“我一定会回到家乡,用双手让家乡变得更美好,不辜负父母的期待。”“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要做一名导游,给游客讲解祖国的壮美河山和悠久历史!”
从“寄存”的梦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少年的梦想应当紧扣时代脉搏,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②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树立远大志向
③学习成就梦想,我们要努力学习、善于学习
④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渴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下列名言警句与认识自己的方式相匹配的有( )
序号
名言警句
认识自己的方式
①
吾日三省吾身
心理方面
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他人评价
③
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对自我的全面分析
④
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
社会方面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
8、认识自己,有一个著名的乔哈里视窗模型(如下图所示)。依据图示,下列关于认识自己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秘区,无法实现正确认识自己的目的
②把自己独有的秘密向朋友倾诉,有助于扩大认识的开放区
③我们应不断挖掘自己的未知区,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
④用理性的心态对待他人的评价,有助于缩小认识自己的盲目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如图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外表 B、要对自己进行恰当的评价 C、学会掩饰自己的不完美 D、客观对待他人的评价
-
10、在美国艾里逊教授的加速器实验室里曾经有一句笑话:“凡是在实验室里发生爆炸的地方,一定有杨振宁!”因为杨振宁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弱。后来,杨振宁放弃实验物理转攻理论物理学,成为物理学界一代杰出的理论大师。这说明( )A、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改正缺点 B、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发掘潜能 C、做更好的自己,需要向他人、向书本、向社会学习 D、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欣赏自己
-
11、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主要是指( )A、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B、通过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 C、通过对自我的全面分析来认识自己 D、通过集体生活来了解认识自己
-
12、2023年9月13日,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中学生涯规划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生涯规划”正式纳入初高中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挖掘潜能,科学规划学业和生活。这一课程( )
①有利于学生为未来的人生发展作好准备
②有利于学生理解善待他人,更好地与人交往
③能够帮助学生早日成为国家栋梁
④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禀赋和努力方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13、走进初中,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面对这些变化,我们要从自身做出改变。以下想法中,有助于我们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的有( )
①以前我很优秀,可是现在不行了,还不如回到以前呢
②这些变化都是发展自我、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好机会
③面对变化,我要做好初中生活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并努力去落实
④环境变了,我也要积极做出自我调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下面是一名七年级学生对自己小学生活和初中生活的比较,从表格我们可以看出( )
小学
初中
胆子小
独立
生活能力差
会洗衣服、做饭等
腼腆
大方活泼,主动参加班级活动
做事速度慢、拖拉
学会了做初中生活规划
①他越来越有主见,在不断进步
②初中生活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变得越来越上进
③初中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④他越来越有活力,随意做自己想做的事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15、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作为青少年,想让自己的初中生活过得更有价值,以下观点你赞同的是( )
①每一次勇敢的搏击,我们要听到拔节生长的声音
②每一次面临机遇与挑战,我们能够逃避和退缩
③每一次业精于勤的自我鞭策,我们可以增强奋进的勇气和信心
④每一次不轻言放弃的坚韧,我们努力收获更多成长的喜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小明对此很不屑,心想: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用,浪费学习时间!可见小明( )A、未认识到实践也是学习 B、没有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C、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 D、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5年是南山区建区35周年。35年,之于历史长河,不过是倏忽一瞬;之于一个城区,却是道不尽的流金岁月。某校“小记者”社团要对此进行报道,以下是他们收集的素材。
素材一 大美南山
1月份,市民王先生在人才公园参观了“南山区建区35周年图片展”,参观后他在朋友圈发文:“政府有为→企业有成、人民有乐、社会有序。”
南山区政府千方百计提质量、扩外贸。无人机飞越珠峰、机器人徒步塘朗山……南山企业创新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南山头部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去年出口规模近3000亿元,向世界展现“南山制造”的硬核实力!
南山区政府推动“山海连城”,全区公园总数达193个。打造覆盖城区的“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公益性“南山书房”。提升医疗、托育、养老服务能力,认真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擦亮人民幸福的底色。
政府各部门立足职能、主动作为,全力筑牢社会安定基石。公安部门强化治安执法,街道社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防部门开展常态化安全隐患排查;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维护市场秩序与市容环境。
(1)“政府有为→企业有成、人民有乐、社会有序。”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素材二 山河守望
5月6日至10日,来自南山的53名师生参加了“山河守望·南山少年迈步振兴路—2025年深圳市南山区对口帮扶连平交流活动”,小新是其中一员,下面是她回到学校后的分享发言。
(2)请你将小新的发言补充完整。
素材三 风起南山
《好风起》由南山区出品,作为一首“奋斗者之歌”,描绘了南山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将每一个敢想敢闯的瞬间化作铿锵有力的音符,献给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辛勤耕耘、正在挥洒汗水、未来继续逐梦的每一位南山人。以下是歌词片段。
(3)此时的你,或踌躇满志,或焦灼不安,或破釜沉舟,或彷徨迷茫,请你借助从《好风起》获得的精神力量给即将走向中考考场的自己留言。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今年两会,“人工智能+”成为热词,某班开展“智启未来,慧领时代”的议题式学习。
子议题一 感受人工智能的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治理体系。截至2024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达2.3亿,相关企业超4500家,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百度、深度求索、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公司加紧研发人工智能,深度求索自主研发的DeepSeek-R1大语言模型,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落地和应用,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我国人工智能论文发表量和引用量、专利申请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上具有突出的规模优势。
(1)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概括人工智能在我国获得良好发展的有利条件。
子议题二 破解人工智能的焦虑
新闻一
新闻二
我国积极使用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化的诠释表达。央视网制作的《AI 我中华》短视频,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爬梳能够表征各地区的建筑标识、民间习俗和自然风光等文化标志,生成来自34个省市自治区的200 多张地标图片,让观众通过“视觉之旅”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工智能还广泛运用在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文艺创作、打造线上线下沉浸式文化体验等领域,形成“保护—创新—共享”的良性循环。
在某视频平台,经过人工智能“魔改”,《红楼梦》变成了“武打戏”,柔弱的林黛玉变成了“林教头”,竟能“倒拔垂杨柳”;《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张飞化身“变种人”;《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上一秒刚驾起的筋斗云,下一秒就变成了飞机。有的网友认为经典不应该被胡乱改编,这会在无形中侵蚀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判决的“AI文生图著作权侵权第一案”就表明,AI“爆改”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
对此,两位同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2)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对以上观点进行综合评析。
子议题三 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劳动力市场,某些职业面临较高的被替代风险,以下是容易被人工智取代的职业。
制造业流水线工人
工业机器人已能精准完成装配、焊接、包装等任务,成本低且效率远超人类。
基础客服
聊天机器人和语音助手能处理常见咨询,24小时在线且成本低廉
放射科医师
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分析工具可快速识别病灶。医疗AI诊断准确率已达95。
(3)请你概括上述职业的共性,并谈谈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如何做好职业准备。
-
19、2025年4月,“2025美国青少年匹克球人文交流中国行”代表团在充满活力的南山,与南山学子展开深度互动。参观校园、体验社团活动,举办匹克球友谊赛。该交流有助于( )
①践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理念
②增进理解信任,消除文化间差异
③展现当今和平与交流的时代主题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实现美美与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2024年12月,深圳市福田区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立法机关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连心桥”。这表明( )A、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B、人民当家作主更扎实,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利益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D、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