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启示我们需要(     )
    A、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B、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C、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D、经常自我检查,自我反思
  • 2、“小学印象模糊,大学印象不深刻,唯独中学在的人生中留下抹不去的记忆。我后来能做点事情,与在中学时代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曾深情回忆自己的科学起航原点。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
    A、小学时代留下的记忆太少 B、大学时代逐渐失去对事物的好奇感 C、中学时代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 D、中学时代是比大学时代更重要的阶段
  • 3、初中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天地,我们对新环境、新生活必然有新感受。下列同学的感受和打算正确的有(     )
    A、陈明:由于初中的学习科目多了,我们要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于学习 B、王华:我觉得初中的学习难度加大了,我要多参加课外辅导班来提高成绩 C、李丽:我要珍惜初中的新起点,积极适应新环境,努力学习 D、张华:初中的同学都很优秀,我感觉自己压力很大,不想和他们交往了
  • 4、

    【探究•感悟•成长】

    情景一   八年级学生小红迷恋上了“抖音”,放学回家及节假日,有空就忙着拍抖音、发抖音、看抖音,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1)针对以上问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小红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景二   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经常秩序混乱,主要原因是门口开着私家车、骑电瓶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非常多,拥挤的人群和车辆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严重影响交通,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后在交通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指导下,学校学生会制定了《接送规则》,对家长们的接送行为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不久之后,校门口的拥堵现象得到显著改善。

    针对这种情况,八年级(2)班决定以“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活动。在讨论环节,小明同学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接送孩子是家长们的自由,为什么要用学校规定的接送规则来限制家长们的自由行为呢?

    (2)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理由。
    (3)遵守规则,人人有责。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 5、【遵章守法】

    2022年6月10日,唐山多名男子在烧烤店围殴多名女子一事,引爆网络。2022年9月23日,由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唐山打人案”案件公开审理宣判: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等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对其余27名被告人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

    小明认为:“我年龄小,只要我不违法就不会犯罪,不犯罪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辨析。

  • 6、下列是八年级部分同学的不良行为,根据性质将其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

    ①多次旷课逃学

    ②吸食、注射毒品

    ③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④多次拦截低年级同学并强行索要钱财后购买香烟

    ⑤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7、小希同学喜欢观看法治类电视节目,针对法治节目中涉及的案件,小希提出了维权建议,其中错误的是(     )
    A、郝某汽车被邻居剐擦——与邻居协商,要求赔偿 B、李女士遭遇家庭暴力——找居委会进行民事诉讼 C、陈某被包工头拖欠工资——向法律服务机构寻求帮助 D、小红遭遇了电信诈骗——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 8、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边选项与下图所示关系一致的是(     )

    ①诉讼与行政诉讼   ②主刑与附加刑   ③规则与纪律   ④道德与法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9、《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规定: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对于上述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①积极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②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③违反规则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④网络、电视等媒体要传播正能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0、小江的邻居林某最近遇到了麻烦事儿,下列有关议论正确的是( )

    ①林某被他人起诉到了法院,林某肯定违了法

    ②林某被法院判处罚金五千元,林某肯定犯了罪

    ③林某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7日,林某参与赌博的行为就是严重违法行为

    ④林某如果被法院判了刑,林某必然进行了违法行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 11、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对应正确的是(     )

    ①3名游客在八达岭长城城墙上刻画——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

    ②一乘客换座到其他舱位并拒绝离开——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③李某高空抛物,将王先生砸成重伤还拒不赔偿——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④中学生小明因与小亮有矛盾,到处造谣小亮考试作弊——行政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2、2020年12月25日,一位小伙子在路边遇到了一位蜷缩着的流浪老人,他看见老人的鞋子破了,脚趾都露在了外面。当时温度很低,不时还有北风刮过,他跑到附近商店给老人买了一双冬鞋,拿到老人身边,并蹲下身帮老人把新鞋穿上。随后,小伙子就默默地离开了。这一暖心的画面恰巧被记者拍摄并准备报道。以下选项最适合作为报道主题的是(     )
    A、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与人为善,平等待人
  • 13、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利用短视频网络平台,通过拍摄短视频的形式向村民宣传造假打假、依法维权问题。拍摄风格别具一格,既为村民们的闲暇生活带去欢乐,又对村民们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这一行为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善于利用网络传播社会正能量 B、运用网络进行宣传有利无弊 C、建设法治中国主要依靠网络媒体 D、参与社会实践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 14、请你为以下观点选择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网络存在虚假、不良信息 B、网络改变世界 C、网络影响学习 D、网络是把双刃剑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同学你好,寒冬将至,学校特意为你准备了暖冬棉衣,请你前往“爱心超市’挑远你喜欢的款式并提交衣服尺码……”这份“冬日温暖”,正是安徽师范大学开展的“暖冬行动”之一。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该校借助智慧资助大数据平台,让“暖冬行动”精准无声。无须学生自主申请,学校就可以精准确定需要御寒物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收集学生的款式和尺码,并及时采购,最后组织志愿者将37件羽绒服和110件羽绒被悄悄送到了学生宿舍床铺上。

    此外,学校还根据智慧资助大数据平台采集的日常消费情况,自动识别出生活中暂时出现困难的学生,为这些学生发放了金额不等的生活补贴。

    结合材料,运用尊重他人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暖冬行动”的看法,并说说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尊重他人。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在校内一处荒地上开展垦荒种地劳动实践活动。目前,已经开垦出荒地1.5亩,“种植园”也初具“规模”,百合、芍药、月季、虞美人、木槿、薄荷……栽种的植物达百余种,成为深受学校师生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1)、请你说说栽种花卉的劳动过程。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意义。
  •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进规则是对原有规则的彻底否定 B、体现了犯罪的本质是社会危害性 C、警示未成年人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 D、未成年人违法要受到刑事处罚
  • 18、王先生在某健身馆充值年卡后,该馆搬迁。因无法继续到新址场馆消费,王先生要求退回相关费用,遭到商家拒绝,双方因此产生争执。王先生依法维权的途径有(     )

    ①聚集亲朋到场馆强行索赔   ②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③去法律服务所寻求帮助   ④必要时向人民法院起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张某因嫌所住小区楼下有人跳广场舞太吵,于是往楼下扔鹅卵石,先后砸坏17辆私家车,车损达2万多元。后张某被判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由此可见(     )

    ①凡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②公民应自觉学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③无论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公民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 20、下表是16周岁的吴某因违法而受到法律惩处的相关信息。据此,可以推断吴某的违法行为可能是(     )

    吴某的违法行为

    违反的法律法规

    受到的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

    拘留3天,罚款200元

    A、捡到钱包,拒绝归还 B、谎报险情,扰乱治安 C、殴打他人,致其死亡 D、伙同他人,拦路抢劫
上一页 157 158 159 160 1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