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齐某犯非法采矿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这告诉我们(     )
    A、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C、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 2、       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     )
    A、《治安管理处罚法》 B、《刑法》 C、《行政诉讼法》 D、《宪法》
  • 3、广东中山家长在微信群辱骂老师被行政拘留10天;保时捷女司机深夜醉驾连撞两次,被判有期徒刑10个月。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 4、小红的奶奶得了重病,住院期间主治医生却告诉她奶奶:“没事的,小毛病,很快会好起来的。”医生的这种行为(     )
    A、是欺骗患者的表现 B、是为了医院效益的权宜之计 C、是运用诚信智慧解决问题的表现 D、是珍惜个人形象、信守承诺的表现
  • 5、基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责年龄作出重大修改,年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将承担刑事责任。这一修改说明(       )

    ①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②我国未成年人享受特权

    ③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互联网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催生出全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为当代青少年塑造人格、拓宽视野、提高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注入了新的活力。青少年在对待网络文化时,正确的做法有几个?(       )

    ①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②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要培养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④浏览暴力、迷信等网络信息时,要有所节制,不可沉迷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7、下面漫画《网络另一面》对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坚决抵制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②网络对中学生只会产生消极影响

    ③网络负面信息危害社会稳定        

    ④在网络中个人隐私易被侵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8、青少年学生年龄虽小,但也要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这是因为(       )

    ①我们既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是社会中的一员

    ②积极关注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

    ③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④关心社会就要适应、融入社会,投身社会实践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9、期末复习时,同学们整理了一些知识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本周是盐田区某中学的“法治宣传周”,下面是该校张贴的法治宣传海报。

    【海报一:法律伴我同行】

    2023年度深圳“十大法治事件”评选活动于近日揭晓,包括“深圳出台专项立法预防治理水电燃气违规加价”;“深圳公安‘一键报警’秒级接报响应守护平安深圳”等事件,其中不乏全国首创、首例。这些生动的法治实践,彰显着法治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说说深圳举办该评选活动有什么意义?

    【海报二:一份特殊的礼物】

    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全新《条例》的发布,意味着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再上一个台阶,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安全正确地使用网络。

    小新:有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我们使用网络再无后顾之忧了。

    小强: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方应形成合力。

    (2)看完海报二,初中生小新和小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你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析。

    【海报三:无规矩不成方圆】

    2024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工作报告,指出:近三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要求依法从严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如果你的同学遭遇了校园欺凌,你会如何帮助他?
  • 1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春,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开展了“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探究一青春不迷茫】

    伴随着青春期的身心发育,我们的情绪发生着微妙变化。13岁的初一学生静静最近总是莫名感到不开心,经常对自己的外表自卑,学习也无法集中精神,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她很焦虑……

    亲爱的静静同学:

    你好!青春的我们内心会充满疑惑和纠结,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希望你能够____

    祝你早日走出阴霾,度过快乐充实的每一天!

    一位关心你的朋友

    (1)请你给静静写一封信,帮助她化解青春的烦恼,字数不超过60字。

    【探究二青春我定义】

    关于如何定义青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深圳学子心中青春的模样。

    小深:“青春不仅是身心的成长,更意味着社会要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小圳:“希望青春的我们,敢在逆境里勇往直前,不断拼搏,直冲顶峰。”

    小鹏:“青春代表的是创造,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未来就有无限可能。”

    正能量;自信自立;行己有耻;团结合作;法治意识……

    (2)请从词汇中任选两个,说说你心目中青春的模样。
  • 1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为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某校开展了“心有榜样行有力量”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探究一汲取榜样力量】

    60多年来,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他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钱七虎,我国防护工程学家。7岁那年,父亲临终前叮嘱他“要干一番事业”,他铭刻在心,倾心竭力六十余年,为祖国“铸盾”。为培养人才,他还捐出奖金、津贴,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钱老说:“为国家和人民安全贡献心血,有价值。”

    (1)材料中两位榜样人物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探究二寻找身边榜样】

    (2)请推荐一位你身边的榜样,向大家介绍榜样的事迹,并说说他(她)对你的影响。

    我身边的榜样(昵称):____(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榜样事迹:____

    对我的影响:____

  • 13、对下面表格中的语句理解正确的是(     )

    语句

    理解

    花在林则生,离枝则死

    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法律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A、 B、 C、 D、
  • 14、5月29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深圳发布2024年度“关爱未成年人十大实事”:“暑假爱心托管班”探索科学奥秘;“蒲公英”专项行动让流动儿童体会深圳的温暖;丰富的研学实践活动让思政教育“活”了起来……这些举措(     )

    ①用法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②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精准化服务

    ③为青少年全面成长搭建平台

    ④能够避免青少年产生负面情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2024年6月7日,粤港澳大湾区海上龙舟赛盛大开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城市的12支队伍在深圳南澳碧波荡漾的海面上展开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每支龙舟队伍以团队配合为核心,只有所有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将力量转化为速度从而完成比赛。这说明(     )

    ①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②成员的数量越多,集体的力量就会越强

    ③美好集体有共同的愿景,是善于合作的

    ④集体成员之间的竞争是集体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央视龙年春晚舞蹈节目《锦鲤》中,舞者化身为水中游动的锦鲤,在优美的《大鱼》背景音乐中,以飞天之姿模拟水下之态,将锦鲤的美丽与吉祥寓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传统文化的东方美学,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享受。可见(     )
    A、欣赏优秀文化作品有助于获得美好情感 B、情感总是短暂且不稳定的 C、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使我们的内心更丰富 D、只有积极情绪才能引发共鸣
  • 17、针对一些学校缩短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缩小课间活动范围一事,教育部要求保障学生“课间十分钟”,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司法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政府保护
  • 18、2024年6月3日,深圳市中小学举办第三届“禁毒科学大讲堂”活动,本次活动向青少年传播了禁毒知识,提高了青少年识毒防毒的能力。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积极撰写征文,以下征文标题最恰当的是(     )

    ①行己有耻,拒绝不良诱惑②守护自由,尊重他人喜好

    ③依法自律,注意防微杜渐④沾染毒品,必担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七年级(1)班几名同学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以下现象,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男:为什么就我的声音变得这么难听啊?

    女:为什么别人吃得多都是长高,就我长胖了?

    A、每个人的体质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 B、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差异是不正常的 C、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生理变化不一样 D、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是由营养不良造成的
  • 20、

    增强法律观念,做守法用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朱某向邻居李某借了五万元钱,并立据于2023年8月24日归还本息。到期后,朱某没有按时归还本息,李某一再催要,朱某拒不还款。李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对朱某进行了判决;某市居民赵某在闹市区占道经营,拒不服从城管人员的劝阻,并大骂城管人员,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5天,并罚款200元。

    (1)朱某和张某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违法必究】李某为饱口腹之欲,在颐和园外树林内私自架设粘网捕鸟,共38只野生雀鸟命丧网下。其捕获的野生雀鸟均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三有”保护动物。李某被法院以非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李某违法行为的性质及判断依据。

    【预防违法犯罪】202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5年来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32.7万人。强调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宽容不纵容,把依法惩治作为特殊形式的教育挽救,既让涉罪未成年人感受法治威严,也警示教育社会和相关责任主体。

    (3)生活在法治社会里,我们未成年人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上一页 931 932 933 934 9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