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17-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政治中考一模考试试卷
-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题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松木塘镇关山口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国基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苏仙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虎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思想品德试卷
- 2015-2016学年湖南永州祁阳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 2016届湖南省宁远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 通用版思想品德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测试卷
-
1、【法治中国 蓝图绘就】
国家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到“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1)、建成法治国家、政府和社会,体现了我国哪一治国基本方略?(2)、请你设计一条建设法治中国的宣传标语。(3)、班级要宣传法治知识,你搜集有关资料的方式有哪些?(4)、建设法治国家,中学生应怎样贡献自己的力量?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主要议程包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等。
材料二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以下是小陈同学在调查了解基础上梳理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资料:
议案、建议数量
截至3月10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271件,代表建议8000多件。
议案、建议重点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等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问题。
议案、建议形成
通过调研、走访等方式形成的议案170件,占议案总数的62.7%;通过调研、走访等方式形成的建议约4800件,占建议总数的近60%。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教材知识?(2)、结合两则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别从坚持党的领导、政府的宗旨、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青年学生四个不同角度,回答为什么必须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
3、民法典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此规定可以让我们认识到( )
①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③宪法是民法典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④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4、以下是小明同学进行的知识归纳,其中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5、《威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了10大类文明行为基本规范,鼓励倡导市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遵循:条例还明确了市民在社会生活中不能做、禁止做的行为,并对部分不文明行为设立了法律责任,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通过法律规范的国家强制力对不文明行为说“不”,引导公民崇德向善,《条例》强化了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②该条例的施行,能够彻底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③有了该条例的保障,我市市民的整体素质一定会迅速提升
④该条例的实施,将对我市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规范引导帐篷露营地发展的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以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帐篷露营地规范管理。
不占用现状耕地、不占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缓冲区。
建立定期轮换制度,避免过度踩踏植被,做好植被日常养护和设施环境维护管理,避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不利影响。
适时开展帐篷露营地安全专项整治,推进相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管理、露营管理单位依法安全运营、民众依法安全露营。
该意见( )
①引导游客遵守社会公德,提升文明素养 ②规范露营行业发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③扩大营地土地供给,满足游客一切需求 ④给露营活动划出了禁区,明确监管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度法治人物”揭晓。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检察官傅忆文,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政法干部文国云,值守北京“西南门户”的公安检查站站长张库,心里装着人民的好法官黄文娟,传递法治温暖的执行局法官鲍卫忠等十人获得“2022年度法治人物”称号。这些法治人物普通却不平凡,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法治信仰,推动法治进步,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国法治建设增添了神圣的光辉。
(1)、我国为什么要开展法治人物评选活动?(2)、我们应怎样向法治人物学习,以实际行动守护公平正义? -
8、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是什么】
⑴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作用。
⑵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
9、应该如何厉行法治?
⑴ 厉行法治是对的共同要求。
⑵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⑶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⑷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
10、如何推进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或者依法行政的要求有哪些?)【怎么做】
⑴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 ,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
⑵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
⑶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
11、建设法治政府,为什么必须依法行政?【为什么】
-
12、法治政府的作用、宗旨、含义各是什么?【是什么】
⑴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⑵宗旨:为人民服务。
⑶含义:按照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
13、【法治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提出一系列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启新征程,我国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解决推进和创新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课题方面,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毫不动摇的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为法治中国建设提几条建议。 -
14、2023年的全国两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解决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和热点问题。两会期间,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热词吸引世界目光,亿万网友“云见证”习近平主席进行宪法宣誓的庄严时刻……随着各项议程完成,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
15、 提升训练
11.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从选举产生到宪法宣誓】
选举产生 2023年3月,由人民选华产生的 2 977 名人大代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宪法宣誓 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关于宪法宣誓的组织办法,全体会议各项议程进行完后,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宪法宣誓仪式。
宪法宣誓誓词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成,履行法定职青,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材料二 【感受生活,崇尚法治】
咖啡甜品、潮流配饰、缤纷花束……满满一车的“人间烟火”不断吸引着过往客群。如今“后备箱经济”活跃在很多城市的角落。一方面这种经济新业态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扩宽了消费渠道,成为一张新的夜经济名片。另一方面,一些摊主摆野摊,占道经营阻塞交通;乱扔垃圾破坏市容;此外,还有噪声扰民、食品安全隐患、影响经营秩序等问题,导致这一经济业态中乱象频发。【专家说法】
“后备箱经济”拉风“驶来”,法律意识千万不可滞后。摊主依法办事,拒售假冒伪劣商品。此外,对于新的业态,执法部门既要跟进普法宣传,也要及时对不合规的部分踩刹车。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分析“选举产生”和“宪法宣誓”的理论依据分别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针对“后备箱经济”这一模式,小新从经济角度表示支持;小云从法治角度表示这一经济模式需要加以规范。请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说明其合理性。(3)、结合材料二,从依法治国角度归纳治理经济乱象的举措。 -
16、九年级学生小法观看了“新刑法颁行25周年”系列报道,理清了25年11个修正案的脉络:下调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冒名顶替上大学为犯罪,增设了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及袭警罪,新增了危险驾驶罪……这说明( )A、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B、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稳定性差 C、刑法能满足全体人民群众法治的获得感 D、规则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
-
17、发扬民主,共商国是,同心协力,谋划未来。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期施行。这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前提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
18、阅读表格,你认为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
①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北宋王安石《周公》
重视科学立法
②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坚持全民守法
③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英国哲学家培根
坚持公正司法
④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国思想家卢梭
坚持执法必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9、下列有关法律基本概念的理解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法律与道德都是生活中的行为规范,都靠外在强制力保障实施 B、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制定的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C、法律对全体中国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奉法者强则国强”说明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20、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这表明,我国宪法是( )A、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B、对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确认 C、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