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5年,南京成功举办了一场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众多国家的艺术家汇聚南京展示本国文化特色。举办这一活动(  )
    A、表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C、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南京,对其他城市发展无意义 D、说明只有南京才能开展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 2、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继承英烈遗志,树立远大理想,清明节前夕,某校组织学生开展清明祭扫活动。本次活动给少先队员们提供了一个缅怀先烈的机会,使少先队员们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为这次实践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2)、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请你结合主题,设计两种具体的活动形式。(材料中涉及的除外,4分)
    (3)、结合材料思考,学校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对这些积极情感体验的培养?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5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4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52%;同时,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8%,但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2026年前全面淘汰钢铁、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

    材料二   2025年6月,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典型案例:某地以"乡村振兴"名义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游乐场,导致周边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沿海某省近岸海域仍存在微塑料污染超标现象。

    材料三   新施行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将"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规范,多地中小学开设"碳足迹计算"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记录日常减排行为。

    (1)、材料一体现我国哪些基本国策?
    (2)、材料二反映的生态问题违背了教材中哪些生态文明理念?
    (3)、结合材料三,谈谈青少年践行生态文明的三种具体方式。
  • 4、近日,旺苍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走进辖区学校,开展以“学法知法守法,远离违法犯罪”为主题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治教育讲座。听完讲座后,两位同学发表了各自看法。

    请你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 5、2025年2月22日,“改革创新赋能未来”企业管理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下列关于改革与创新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是创新的生命

    ②改革在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

    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④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6、2025年多国争夺月球水资源开采权,中国主张“和平利用太空”。这体现(     )
    A、竞争是国际关系主流 B、我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C、科技实力决定外交话语权 D、月球资源属于先占国所有
  • 7、2025年《反网络暴力法》规定,匿名诽谤者可通过技术手段实名追责。这保障了公民的(     )
    A、言论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文化教育权 D、物质帮助权
  • 8、媒体调查显示,2025年20%青少年因缺乏运动导致健康问题。改善此现象需要(     )

    ①学校增加体育课时

    ②家长落实监护责任

    ③政府开放免费健身房

    ④学生养成锻炼习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2025年暑期,“无电子产品”夏令营受家长追捧,参与者需签订自律协议。这反映(     )
    A、未成年人自控力普遍缺失 B、家庭保护过度干预隐私 C、社会关注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 D、夏令营可替代学校教育
  • 10、2025年我国推行“个人碳积分”政策,市民绿色出行可兑换消费券。这体现(     )

    ①绿色发展理念 ②公民基本义务 ③市场调节作用 ④共同富裕目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1、2025年,多地出现利用“AI换脸”技术冒充亲友诈骗的案件。受害者李某因“儿子”视频求助转账10万元被骗。此案例警示我们(     )
    A、科技发展必然导致犯罪增加 B、要增强信息鉴别能力,谨防新型诈骗 C、国家应禁止AI技术发展 D、未成年人无需防范此类诈骗
  • 12、

    生命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某校七(1)班道德与法治老师组织同学们以“珍爱生命、活出精彩人生”为主题开展阶段化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阶段一   聚焦任务,收集资料】

    为了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同学们搜集了以下保护身心健康的方式:

    ①假期注意规律作息,适当锻炼;

    ②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

    ③在学校的组织下一起收看“天宫课堂”;

    ④参加“书香中国全民阅读”主题活动;

    ⑤参加应急逃生演练,掌握自护自救技能;

    ⑥去图书馆阅读经典名著。

    (1)请你对以上行为进行分类:

    属于爱护身体的是:________。

    属于滋养心灵的是:________

    【阶段二   密切合作,深度探究】

    以下是两位同学围绕实现人生价值展开的讨论:

    小谦说:彭士禄是我国著名核电专家,中国核电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追授“时代楷模”。上世纪50年代,他隐姓埋名,致力于核潜艇的发展,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小周说: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是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村民。他们虽身患残疾,却自力更生,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抚养年幼的孩子和两个孤儿侄女,共同书写了“踏出脱贫路、顶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我感觉他们很伟大。

    (2)请你结合两位同学的发言,谈谈你对成就精彩人生的认识。

    【阶段三   展示交流,实现价值】

    最后,同学们将探究成果制作成视频,配上音乐《怒放的生命》后上传至网络,反响热烈。同时,他们按计划召开成果展示和总结交流会。

    (3)结合本次活动,请围绕“生命”和“人生”写你的感言。
  • 13、

    【致敬航天英雄,梦想引领成长】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从山里娃到航天英雄,他是如何完成人生飞跃的?

    桂海潮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山村,他梦想走出深山,改变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命运,从小就刻苦学习。当读高中的桂海潮从广播里听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他开始对飞向太空充满向往:“我也要做宇航员,飞上太空,为祖国争光!”。他因为有了梦想,每一步都走得清晰而坚定。从此,桂海潮像变了一个人,更加发奋学习,开始了废寝忘食的学习之路,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晚上最后一个回到宿舍。经过近20年的专业学习和不懈努力,桂海潮终于圆了自己的航天梦。

    (1)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桂海潮实现梦想的过程进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懈怠,就会落伍。对初中生来说,学习是成就梦想的奠基石,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

    (2)你的梦想是什么?学习成就梦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理由。
  • 14、“请大家主动避让急救车,您让开的不仅仅是一条车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是在为生命让道。”面对十万火急的救护车,大多数车主都会选择主动避让,为病人让出一条“生命通道”,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材料中“为生命让道”说明了什么?

  • 15、开学不久,七年级3班的几个同学创建了一个爱心公益社团,共同开展活动。以下是爱心公益社团成员一起制订的社团章程(部分):

    一、前言

    为了汇聚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使社团的志愿服务工作长久健康地进行,共同为校园乃至社会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并指导大家有序参加社团的各项活动,特制定本章程。

    二、职务划分

    路路(社长):代表社团争取资源支持等。

    阳阳(组织委员):负责组织各类活动等。

    安安(财务委员):负责制定财务预算等。

    三、奖惩制度

    对于不遵守社团规章制度的成员,首次给予警告,再次予以通报,三次予以开除。

    请结合爱心公益社团的社团章程内容,谈谈对我们建设美好集体有哪些启发。

  • 16、某校七年级(2)班组织开展了以“家与亲情共存”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牵绊】班长为同学们分享了一组关于“家”的图片:

    结合家的相关知识,请谈谈两幅漫画带给你的感触。

  • 17、叶嘉莹先生走过百年人生,留下三尺讲台与莲子无数,飘然而去。她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     )
    A、贡献了什么 B、得到了什么 C、失去了什么 D、经历了什么
  • 18、司马迁遭受宫刑后从历史上志士仁人的悲惨遭遇中汲取精神力量,以超常的毅力完成《史记》。这一典故告诉我们(     )

    ①逆境也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②遭遇逆境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③正确对待得失,受挫而不短志          ④面对逆境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下列名言启示我们要(     )

    “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

    ——程开甲

    A、确立与人类福祉相统一的人生目标,才可以大展宏图 B、树立人生目标,要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C、树立人生目标,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只考虑个人兴趣爱好 D、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前提
  • 20、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安全知识讲座、应急疏散演练等。这旨在(     )

    ①提升学生应急逃生避险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危险预判能力

    ③让学生掌握防护和急救的知识   ④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一页 304 305 306 307 3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