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新修订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家长代表对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制作现场的监督制度。该规定内容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社会保护 D、网络保护
  • 2、“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小谟,为我国雷达和预警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他还将自己的奖金设立为奖励基金,以此鼓励后辈们不断奋斗。他的可敬之处在于(     )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②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④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下侧漫画《抓紧时间》的寓意是(     )

    A、珍惜时间,合理安排 B、孝亲敬长,真诚沟通 C、杜绝网络,谨防沉迷 D、平等待人,文明有礼
  • 4、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万列,彰显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活力。( )
  • 5、浙江省政府推进“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建设,保障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
  •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明诚信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
  • 7、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青春期要杜绝负面情绪 B、要学会压抑自己的情绪 C、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D、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
  • 8、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主标识(如右图)将两个“巳”字对称摆放恰似中国传统的如意纹样。双巳合璧,寓意事事如意,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的时代力量。这样的设计(     )

    ①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②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④表明独具特色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9、中老铁路让老挝人民实现了“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愿望;中国企业在圭亚那热带雨林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当地百姓夜间照明问题……“一带一路”上一个个共商共建的故事反映出(       )
    A、我国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B、中国积极谋求自身的发展 C、中国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智慧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 10、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谱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某校九年级学生围绕“新时代•中国梦”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你我共话中国梦】

    (1)请完成对话空白处的内容。

    【答好答卷谋未来】2025年我们有信心和底气持续推动中国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继续前进。

    2024年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稳中有进,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0%。

    2024年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开幕式当天,歼-20、歼-35A、运油-20等多型战机进行了飞行展示。充分展现出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住。

    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中国高铁叫响全球……一系列大国重器、一个个超级工程,都凝聚着劳动者们勤勉奉献的心血,奋斗拼搏的汗水,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继续前行的底气有哪些?

    【青年筑梦勇担当】展望未来,同学们充满憧憬,纷纷在梦想卡上郑重地写下“中国梦和我的梦。”

    (3)在下面“梦想卡”的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梦想卡

    2035年,我26岁。到那时,我国将①________,我将在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有所成就。

    2050年,我41岁。到那时,我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将②________。

  • 11、

    【关注家乡提升素养】

    材料一   籽籽同心,共建美好家园

    2024年9月,广西靖西市龙邦镇护龙村村委会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某班同学围绕护龙村“籽籽同心,共建美好家园”的做法搜集了相关资料。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总结护龙村共建美好家园的经验。

    材料二   “千万工程”赋能,绘就和美乡村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经验,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广西桂林市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加强生活垃圾治理,推广分类模式,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红衣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红色之旅—苗寨风情”精品旅游线路;举办国际漂流赛事,打造两河口漂流小镇,塑造漂流康养品牌……努力把“千万工程”的经验成果转化为“和美乡村”建设的两水实践。

    (2)请根据材料,分析两水苗族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现实意义。

  • 12、

    【守护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某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读数字

    当前,我国人口规模超14亿,每年需进口粮食1.5亿吨左右,相当于进口10亿亩耕地一年所产的粮食。据专家测算,每生产1吨粮食大概平均需要2.6亩耕地、1000~2000吨水以及一定财政资金等公共资源。节约粮食应成为常态。

    读法条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节选)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根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1)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藏粮于技?

    小德在网上看到这则消息后,砍喜说到:”太好了,只要这部《粮食安全保障法》实施了,就能确保粮食安全了。

    (2)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小德的观点进行评析。

  • 13、【问政于民,服务于民】

    九年级学生晓丽平时很喜欢关注时政热点,这天,她在南宁市人民政府官网看到了2024年“南宁市电视问政全年回头看”的问题反馈:

    市民问政1:市区部分老旧小区改造效果不佳

    责任单位: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整改进度:对存在问题的小区进行整改;建立重点部位监督机制;设立问题反馈专线电话。

    市民问政2:市区部分流动夜宵摊扰民

    责任单位:南宁市“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指挥部办公室

    整改进度:持续开展全市统一夜市乱象扰民专项政治行动;持续推行分级分区分类管理模式,对摆摊设点进行规范管理。

    (1)、南宁市市民通过“电视问政”反映问题体现了参与民主生活的哪种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晓丽为什么要点赞南宁市人民政府?
  • 14、2024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这些措施(     )
    A、有利于鼓励公民积极响应三孩政策,限制人口数量 B、必定促进我国出生人口大幅增加,提高人口出生率 C、有利于推动适度生育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D、有利于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速度发展新要求
  • 15、2024年9月,南宁市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活动,深入推进绿色出行行动。对此,青少年应该(     )
    A、低碳生活,尽量搭乘公交车 B、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C、追求美丽,购买过度包装产品 D、讲究卫生,多用一次性餐具
  • 16、2024年9月10日,国家公园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针对国家公园专门立法,将为国家公园的规划和设立、保护和管理、参与和共享、保障和监督等提供法律依据。这表明了我国(     )

    ①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已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③坚持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 ④严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时代楷模”万步炎秉持科技报国理念,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从“时代楷模”万步炎身上,我们看到了(     )

    ①诚信友善的传统美德②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

    ③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④爱国敬业的价值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国家制定了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以下对我国政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绝对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以下古语中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有(     )

    ①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②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③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202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再次为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提供了明晰的任务书和路线图。中部地区的发展表明(     )
    A、我国坚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B、我国推动实现城乡平衡发展 C、我国坚持新型城镇化的道路 D、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同时富裕
上一页 449 450 451 452 4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