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地法院推行便民诉讼服务:残障人士、70岁以上行动不便老人、交通不便且30里外偏远山区当事人可以不到庭,由法官入户到家办案,将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此举(   )
    A、能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B、表明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C、说明诉讼是处理纠纷的最佳手段 D、彰显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 2、大国工匠夏立30多年来用匠心挑战极限,将“天马”望远镜关键部件的精度打磨到0.002毫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嫦娥探月精准“指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

    ①爱国    ②友善    ③诚信    ④敬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选项直接体现平等的是(   )

    ①乘公交车时先下后上    ②在食堂就餐时按需点餐

    ③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    ④实行男女职工同工同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某市不定期发布公告,号召市民走出家门清理绿地、抚育林木,或者在网上捐资认养树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履行植树义务。此举有利于(   )

    ①让参与造林绿化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②发挥道德的强制作用,改变自然环境

    ③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升市民生态意识

    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决定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黑板报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回答问题。
    (1)、为办好黑板报,某班组织投票推选黑板报主编。  下列是同学们投票时的想法,正确的是(   )

    ①当主编要花费很多时间,最好别选我

    ②主编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③学习是主要任务,谁当选主编都和我没关系

    ④我要选文学、审美素养高的同学,发挥他的特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小闽当选主编后,开始向同学们征稿。下图是入选本期黑板报的稿件标题。据此推测,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 保守国家秘密
    ♢劳动和受教育
    ♢ 依法维权的程序
    A、理解权利义务 B、见证发展成就 C、坚定理想信念 D、凝聚团结伟力
  • 6、“中国好人”李培生是黄山风景区基层工作人员。20多年来,他在悬崖峭壁上捡拾垃圾和游客掉下的物品,累计放绳高度达1 800千米,相当于200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用心用情守护着美丽的黄山。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劳动能够创造人生价值    ②他人的生命更重要

    ③平凡中也能闪耀出伟大    ④保护环境重在治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至黄州的第三年,他和朋友春日出游,忽遇大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豪迈地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这一处事态度启示我们(   )

    ①树立人生目标,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②遇到挫折,要调整好心态,勇敢面对

    ③生活难免有挫折,产生负面情感是必然的

    ④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从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乘客吴某为等待迟到的同行人上车,强行用身体阻挡高铁列车车门关闭,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被铁路公安机关依法拘留。吴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
  • 9、某小区四楼的业主张某发现楼下邻居丁某拆除了屋内的承重墙,便向业主委员会反映。业主委员会发现楼体下沉,紧急疏散200多户居民,并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依法对丁某进行立案调查,并会同相关部门对被拆改的墙体进行安全支护。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丁某的行为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②业主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③张某应与邻为善,不该反映情况    ④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为民解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放学后,初中生小川和小奇在书店(见下图)买书,小奇突然晕倒,浑身抽搐失去意识。在不知小奇病因的情况下,此时小川最恰当的做法是(   )

    A、大力摇晃小奇,尝试叫醒他 B、立刻背起小奇,跑往医院急救 C、守护小奇,请店员帮忙拨打120 D、跑回学校找老师,让老师来处理
  • 11、某校布置了一份“特别”的假期作业: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完成一次社会调查、在家学做儿道家常菜……这份作业旨在引导学生(   )
    A、树立远大志向,努力为之奋斗 B、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规则 C、体验不同职业,做好职业准备 D、提升实践能力,做更好的自己
  • 12、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张许熠,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视频剪辑,在互联网平台分享其创作的100多条科普短视频,成为网络“小达人”。这启示青少年要(   )
    A、提高媒介素养,传播网络正能量 B、完善法律体系,规范网络行为 C、超越时空界限,广泛结交新网友 D、学会独立思考,追求标新立异
  • 13、学贵有疑。下列对同学们存在的疑惑,回应恰当的是(   )

    序号

    疑惑

    回应

    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不足吗?

    需要,我们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那还需要“见贤思齐”吗?

    不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我不断努力,可就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我该怎么办?

    不要灰心,努力需要坚持,也需要方法。

    情绪是会相互感染的,我该当朋友负面情绪的“垃圾桶”吗?

    不该,情绪只能靠自己调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小闽准备参加“了解国防知识,筑牢国防意识”的主题演讲活动。  下列时事适合用于本次演讲的是(   )

    ①截至2024年底,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

    ②2025年4月4日起,我国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③2025年2月,我国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④2024年12月27 日,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大型战舰——四川舰成功下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从图中信息可以推断该项目是(   )

    A、中柬铁路 B、中越铁路 C、中吉乌铁路 D、中老泰铁路
  • 16、2024年9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全面建立“教联体”(   )

    ①能确保教育事业高速度发展    ②要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

    ③有助于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    ④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下列对时事的解读,正确的是(   )

    选项

    时事

    解读

    A.

    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得益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B.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说明全民节约粮食的意识提升。

    C.

    2024年12 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

    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D.

    2025年2月,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传递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明确信号。

    表明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A、A B、B C、C D、D
  • 18、2025年3月12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下列正确反映此次学习教育发挥作用过程的是(   )

    ①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纪律作风

    ②对党员干部思想理论进行再教育

    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一场承载着全民期待的举国盛事。某校时政兴趣小组以“关注两会·勇挑大梁·练好基本功”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关注两会】兴趣小组成员小林同学分享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部分数据:

    经济规模

    生态环境

    城乡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

    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7%。

    (1)上述数据传递了哪些信息?

    【勇挑大梁】202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把握好的着力点:

    着力点1

    抓科技创新,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抓产业创新,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着力点2

    要先行先试,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统筹国内国际,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着力点3

    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持续用力,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再上水平。

    (2)分析上述三个“着力点”对于推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组织学生开展“广东名人故居(纪念馆)研学行”活动。研学活动结束后,八年级(3)班召开主题分享班会。下面是小东、小花同学分享的研学收获。

    小东:我参观了陈慈簧故居,它位于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陈慈黉故居在保留潮汕民居典型建筑风貌的基础上,糅合了古典宫廷建筑之美,还兼容了西洋建筑的元素,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在国外经商多年后返乡,在家乡捐资筑桥修路以改善交通,疏浚沟渠以助力农业灌溉,创办学校以普及教育,为家乡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小花:我参观了詹天佑故居纪念馆,它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在参观时我了解到,詹天佑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他主持修建了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条铁路曾被帝国主义者认为是“中国人不可能修成的铁路”。在修路过程中,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带着工程人员实地勘测,周密计算,认真施工。他勉励大家工作要精密:“‘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解决了当时修路的最大难题。京张铁路比计划提早两年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该校组织开展研学活动的意义。
    (2)、概述上述两位名人的事迹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练好基本功】兴趣小组的成员围绕“落实两会精神·练好基本功”的话题各抒己见:

    两会精神

    练好基本功

    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必须靠自己来养活自己,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始终绷紧。

    节约粮食,实施“光盘行动”,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及时制止。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关爱师生身心健康。

    (3)、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补充完成青少年需“练好基本功”的内容。
上一页 174 175 176 177 17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