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10世纪开始,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当时形容中世纪城市的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一谚语表明西欧中世纪城市( )A、经济得到发展 B、获得部分自由和自治权 C、空气比较清新 D、已经完全摆脱国王控制
-
2、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其中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
A、罗马城邦 B、罗马共和国 C、罗马帝国 D、西罗马帝国 -
3、某地区古老诗集中有这样的描述:“婆罗门是原人的嘴,他的双臂成为刹帝利,他的双腿成为吠舍,从两足生出首陀罗。”这有助于我们了解( )A、佛教创立 B、雅典民主政治 C、种姓制度 D、罗马法
-
4、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下列最适用于研究“古代埃及”的第一手史料是( )A、百家讲坛《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 B、历史遗迹吉萨金字塔群 C、出土的楔形文字石板 D、历史著作《古代埃及史》
-
5、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洪水退去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为两河流域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材料强调了( )A、各地区之间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B、古代文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 C、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 D、亚非文明不断延续和发展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3)、材料三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
7、下图是漫画《“如此修墙”》描绘的是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封建专制制度)。该漫画( )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
8、“事实上,洋务派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并没有一个事先的一定之规,洋务学堂也是随事情之来而被道接受外国侵略者的改造,一项一项兴办起来的。”材料强调洋务运动( )A、是顺应现实之举 B、促进教育近代化 C、培养了新式人才 D、传播了西方文化
-
9、太平天国控制长江中下游核心经济区长达14年,导致清廷财政崩溃、八旗军体系瓦解,迫使清廷启用汉族官僚(如曾国藩、李鸿章)组建地方武装,形成“督抚专权”的政治格局。这表明太平天国( )A、动摇清朝统治根基 B、打破传统经济秩序 C、激发民族抗争意识 D、催生制度变革尝试
-
10、某校历史社团搜集了部分流失海外的文物资料(如下图文),它们共同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
A、浴血虎门 B、火烧圆明园 C、收复新疆 D、镇南关大捷 -
11、在144小时的过境免签政策加持下,Chinatravel(中国旅行)爆火。一位英国游客在广东虎门参观后,在微博发布“折断的烟枪”雕塑照片并配文“Chinasocity!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导游应补充的历史背景是( )A、此处见证了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的陨落 B、该遗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焚毁的皇家园林 C、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彰显民族气节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虎门炮台的防御作用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数竟超过货物的价值。
——1641年12月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
材料二 某法律文件规定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的权力;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王只能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统治,由此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理论和法律依据。
材料三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在权力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谈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某法律文件”通过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在哪一场战争中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这场战争具有怎样的性质?(4)、给上述材料归纳一个主题,你觉得应该是什么? -
13、
近代以来,民主化、法治化成为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主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英国的议会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
——摘编自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民主制度是什么及其确立的法律依据。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民主制度在英国产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建国之初,中央政府无权向各州征税,各州各自为政,合众国也没有统一的货币。1787年,宪法对联邦中央的权力进行了列举:联邦(中央)政府享有补充立法权、军事权、外交权、课税与币制权等。由于宪法赋予联邦政府上述权力,才使其成为真正的中央政府,使美国成为真正统一的国家。统一国家的建成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经济高速发展。
——摘编自杨鹏飞《美国宪法与美国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分析1787年前后美国中央政府权力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二分析1787年宪法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法律文件产生的共同作用,并由此体现的17-18世纪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7世纪,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1)材料一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核心思想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它”的影响。
材料二 从15世纪末开始,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亚欧“整体”扩展到欧亚非美四大洲联系为一个整体。这种变化以及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开启了从“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历史性的存在”的发展进程。
(2)材料二中“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事件对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影响。
(3)上述两个事件对近代历史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
15、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也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部“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它是( )A、《人权宣言》 B、《物种起源》 C、《共产党宣言》 D、《拿破仑法典》
-
16、“17世纪40年代王权与自由的斗争中,当王权因冲破传统而否定自由之后,自由也冲破传统而否定王权,王权与自由在战争的激烈冲突中各自走向最极端,这就是革命。”关于材料中的“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英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②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③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④英国从此不再设国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7、世界古代文化丰富多彩,下列作品均出自(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日本 -
18、以下口述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
问:工厂由国营变为私营,你认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答:现在奖金比例大提高,真正是按劳分配了。在销售和研发上也大不相同,以前全是国家计划,工厂没有自主权,现在不同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5)班谭婧玮采访在北京手表厂工作的父亲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C、经济特区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扩展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诸侯用命者,则宝其租税焉;不服者,废其土地,夺其民人。”
——《尚书》
材料二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王实行什么制度?周王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材料中所示的这位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是什么?(3)、材料反映的是周代的贵族分为哪几个等级?该制度对周朝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材料二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
材料三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
(1)、材料一中“传说”指的是哪些?材料二中的“尧”“舜”“禹”的共同点是什么?简要分析材料中人物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什么会改善?(2)、材料三中记述了大禹用哪种治水方法取得了成功?材料三中的“天下为家”局面是怎样形成的?(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世袭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