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等法律文献,承认奴隶制的存在。材料反映他编纂法律文献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B、完善国家的政治制度 C、恢复罗马帝国的繁荣 D、加紧东罗马对外扩张
-
2、西欧中世纪大学从教皇或国王那里获得了包含种种特权的“特许状”,其中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是最核心的内容,即大学享有自主决定和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是具有一定自由度或独立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机构。材料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大学( )A、受到了教权和王权的控制 B、具有较大的自治权 C、是教权和王权妥协的产物 D、是城市发展的产物
-
3、2005年5月,埃法(埃及和法国)水下科学考察队在地中海海底打捞出不同时期的各种雕像、器皿、浮雕、钱币等珍贵文物,该硬币( )
公元前2世纪刻有亚历山大灯塔的硬币
A、可以佐证亚历山大灯塔的存在 B、完全还原了亚历山大灯塔 C、是佐证亚历山大东征的唯一史料 D、是亚历山大大帝铸造的硬币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摘编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
材料二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会不断取得胜利;什么时候违背了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摘编自孙华玉《实事求是:党的制胜法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边界的斗争”创造了什么局面?你认为支撑这一局面的条件有哪些?(2)、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观点,联系遵义会议前后的相关史事,写一篇16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完整)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材料三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野蛮、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没有让中国人民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领导下,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敌,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这胜利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更警示了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2)、材料二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请写出两例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敌”的重大事件,并分别指出其历史意义。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内陆腹地,这里不仅经济发达,且革命力量基础雄厚。革命党人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仍决定按原计划于10日起义。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完全占领武昌。紧接着,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不足两个月时间,内地18个行省中,就有14个省宣布独立光复,革命烈火迅速烧遍全国。
——摘自张宪文《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材料三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有利条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该文献体现了哪些原则?(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依据有哪些?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舒缓了一口气,随后的一段时期,清朝表现出一种相当显著的复兴气象。这种气象体现在:镇压捻军和回民叛乱、恢复传统秩序和儒家政府、保持与外国列强之间的和平,以及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空前凶猛,中国的抗争亦随之激烈。抗争有两种类型,动机虽都是为了自救,但采取的方式大相径庭。一为观察世界形势,认为必须进行政治改制运动,才能与西方并驾齐驱;一为昧视时代潮流,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成为暴力反洋运动。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分别是什么? 根据材料指出实现“自强”的途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政治改制运动”“暴力反洋运动”各指什么运动?二者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8、《人民日报》于1948年12月6日刊登了《中共中央电贺徐州解放》的报道:“庆祝你们解放徐州的伟大胜利。徐州是南京的门户……徐州的迅速解放,对于全国战局,极为有利,为全歼当面匪军而奋斗。”该报道介绍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淞沪会战 D、淮海战役
-
9、某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八七会议
-
10、在中国近代史上,同样是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1895年的“公车上书”没能阻止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却使北洋政府拒绝了《巴黎和约》的签订。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 )A、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 B、斗争主导力量的差异 C、列强对华态度的改变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11、胡适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由此可知他提倡A、民主科学 B、兼容并包 C、马克思主义 D、文学革命
-
12、下图是甲午战争形势图,对此图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平壤战役中邓世昌英勇牺牲 B、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辽东半岛战役发生旅顺大屠杀 D、威海卫战役中叶志超弃城逃跑
-
13、轮船招商局自1872年创立后,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业务,架设电话线、投资开平矿务局、试办保税仓栈、创办南洋公学等。这些业务( )A、达成了实业救国的目标 B、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实现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D、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1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这份纲领性文件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望厦条约》 D、《变法通议》
-
15、1841年2月,香港居民在街头看到了如下“告示”。通过这一“告示”可以看出( )
“……是尔香港等处居民,现系归属大英国主之子民,故自应恭顺乐服国主派来之官……”
A、英国军队强占了香港岛 B、鸦片战争已经结束 C、《南京条约》丧权辱国 D、《北京条约》内容苛刻 -
16、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成就示意图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国籍
发明成果
发明者
国籍
发明成果
哈格里夫斯(纺织工)
英国
珍妮纺纱机
法拉第(物理学家)
英国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瓦特(仪器修理工)
英国
改良①
爱迪生(发明家)
美国
电灯、电影放映机等
斯蒂芬森(工程师)
英国
蒸汽机车
戴姆勒(工程师)
德国
汽油内燃机
富尔顿(工程师)
英国
蒸汽轮船
本茨(工程师)
德国
早期汽车
材料三 ①至1830年,曼彻斯特的一半房屋、利物浦的大部分工人住宅区都还没有排水系统和清洁设备,恩格斯记载道:“听说在这个区域里,大约每120人才有一个厕所。”②1833年之前,童工每天的工作时间从14小时到18小时不等,最少也要在13.5小时左右。③1838年末,英国已经有了500英里的铁路;之后二十年间又有两次修建“铁路热”。④1839—1870年,英国邮局送达的信件从每年7600万件增长到每年86300万件。⑤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1875年新的《公共卫生法》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的管理。⑥1865年伦敦修建了两套综合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修建了下水道处理污水。
(1)、根据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就示意图》,从生产、交通和城市三个角度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2)、根据材料二,补充①代表的史实,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3)、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英国社会面貌。阅读材料三,完成下列表格。主题1
主题1史料序号
主题2
主题2史料序号
交通和通信的进步
⑤
⑥
-
17、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
——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讲为线索》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改革(部分)
俄国
日本
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有权选择职业和拥有财产。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干预农奴生活。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从事农工商职业的人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哪部法律文件实现了对“‘权利’的诉求”?写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改革的相同点。(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上述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两种方式。 -
18、在岁月的长河中,历史为艺术赋予了无限的魅力。九年级某班开展了跨学科主题探究活动——“艺术:时代__________”,邀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
建筑
雕塑
绘画
文学
①金字塔
②《掷铁饼者》
③《蒙娜丽莎》
④《鲁滨逊漂流记》
(1)、请你参照以下示例,从作品①、②、③中选出一个艺术作品,写一张艺术作品说明卡。基本信息:《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一部冒险小说。
艺术价值:语言生动,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
历史价值: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风貌和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主义心态。
(2)、作品②、③共同反映了什么精神?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精神对欧洲近代社会有什么积极影响?(3)、根据以上艺术作品,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活动主题“艺术:时代____________”补充完整。 -
19、斯大林提出,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要“靠自己”,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靠掠夺殖民地,收集“追加”的资本,靠战争向外国勒索赔款。但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采取这些办法,而只能靠自己国内的积累,靠节约。于是,苏联( )A、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开始了农业集体化 D、投资兴建公共设施
-
20、《列宁社会主义探索的得与失》一书中提到:“与其说是一种退却的政策,倒不如说是一种回归的政策,即回归到正常的经济秩序中来的政策,回归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轨道上来的政策。如果从更深层面来讲,可以说是回归市场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推行工业化 D、苏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