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条约之耻】

    材料一 魏源得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消息后,以林则徐的《四洲志》为基本素材,参考国外的舆图、书籍等,历时一年半编撰成书《海国图志》,以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同时在解释自己编著《海国图志》的目的时说:“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指出要对付列强的侵略,像中国这样的弱国只能学习它的长处来与之抗衡。

    ——摘编自朱天策《“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与其友魏源》

    (1)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耻辱?

    【赔款之怨】

    材料二1842年清政府赔款2 100万银元。从1858年-1881年,清政府向英法俄等共计赔款2 300 多万银元:1895年赔款日本白银二亿两;1901年共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赔款成了插在中国主动脉上的一架抽血机,使民族工业步履踉跄,萎缩了农民的购买力,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赔款数额有什么变化。从材料中概括这些赔款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

    【驻兵之恨】

    材料三列强在北京强行划定的“使馆区”,由各国派兵保护。将大沽炮台和从大沽到北京的沿线炮台“一律削平”。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和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 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强在北京强行划定的“使馆区”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一特权。对中国有怎样危害。

    (4)综合以上材料,说出你从中得到历史认识。

  • 2、【人民胜利】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
  • 3、【振奋精神】1938年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取得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 4、【武装斗争】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 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八一”两字能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是因为
  • 5、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 6、下图是左权县政府于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七月十日颁布的关于统一支拨粮食的政府通令, 那么这份通令应该是颁布于公元哪一年(     )

    A、1944 年 B、1932 年 C、1945 年 D、1943 年
  • 7、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齐,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下列反映红军长征史实的诗句是(     )
    A、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B、虎踞龙盘今胜皆,天翻地覆慨而慷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治桑 D、雄关漫道式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8、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行“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誓死戮此民贼,以拯斯民。于是他通过什么方式来拯救人民(     )
    A、领导护国运动 B、领导护法运动 C、领导二次革命 D、领导辛亥革命
  • 9、“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凤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是孙中山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
    A、广西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武昌起义
  • 10、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台湾》中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 我就是台湾……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表达台湾被日本割占之痛。台湾被日本割占与近代史上哪一条约有关(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望厦条约》
  • 11、“邮票”是铭记历史的特殊方式之一。下图邮票上正与法军战斗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将。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后,他临危受命,率部与法军展开激烈战斗, 取得镇南关大捷。这位老将是(     )

    A、冯子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葛云飞
  • 12、史明辨在暑假期间参观博物馆,看到了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是哪一时期的历史见证(     )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
  • 1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材料二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份……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

    材料三   下是1992─2012年某市GDP增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第二步”目标实现的标志。并说明“第二步”目标的实现在当时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发展主轴成功转移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请对这一事件作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 14、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展示了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国际、国内形势。

    材料二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图一 李宗仁在台儿庄

    A:影响                  

    图二 彭德怀在前线

    B:战役名称                  

    材料三

    (1)、在中国近代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介绍的历史人物是谁?基于你对图的理解,你能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A、B的内容,并据此概括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系。
  • 15、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清雍正帝)“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以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材料四   我市某村的老王,在乡村经营了一家集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农家乐,生意兴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大学毕业后的儿子小王准备放弃城里的工作回乡创业,帮助老王打理生意,扩大经营,带领乡亲致富,造福乡里,不料遭到父亲老王的强烈反对。老王认为大学生回来当农民,给他丢脸了,没有出息。为此,俩人心情都很郁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种生产工具的用途,并说明图四与图三相比有何进步性?
    (3)、根据材料三,概括雍正帝的经济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4)、标语是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针对材料四所述情况,请你为该村写两条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朗朗上口)
  • 16、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是王强同学中考复习时整理的学习笔记,其所述史实反映的阶段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 B、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7、下列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领域采取措施的历史脉络。其中❶处应是(     )

    A、郡县制度 B、修筑长城 C、统一货币 D、推行汉化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下表中外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1848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1864年

    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1871年

    建立巴黎公社

    1919年

    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

    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1年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摘编自朱汉国、马世力主编《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并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有总结提升)
  • 19、人类创造历史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指导人们行动的思想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中期开始的这场运动催生出众多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巨匠,其中一位文学巨匠曾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强大的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教会、封建制度不能在思想和行为上钳制广大民众,为欧洲迈入“新时期”奠定基础。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节录)

    材料三:《共产党宣言》自发表以来已经有200多种文字的译本,传遍世界各个国家。这部著作既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必读的经典,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摘自人教版初中《世界历史》

    材料四:“正如牛顿因为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那样,达尔文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统治了19世纪的科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英国科学家达尔文1839年开始拟草稿,三年后写成了35页的提纲,五年后写成230页的论文,二十年后发表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动摇了禁锢人们思想许多个世纪的神创论。“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达尔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体现了孟德斯鸠提倡的哪一政治模式?近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哪部法律文献集中体现孟德斯鸠这一政治模式?
    (3)、材料三中文献的发表标志着哪一重大理论的诞生?在该文献思想的指引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最早进行的一次探索实践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牛顿在哪些领域有杰出贡献?(写出两点即可)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宝贵的精神?
  •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货币地租的发展、自营地的出租、土地市场的活跃、修道院的解散、圈地和兼并等都是促使租地农场形成的重要因素……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以及为市场而生产,是租地农场最突出的经营特征,也是人们特别强调的有别于家庭农场的特征。

    ——摘编自黄春高《14—16世纪英国租地农场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而欧洲人说:“哥伦布是一个有功之臣。”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租地农场形成的因素及其经营特征。
    (2)、材料二中导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有功之臣”?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什么原则?
上一页 628 629 630 631 6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