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漫画,该漫画(       )

              《龌龊的行为和金元》

    A、反映了美国的冷战政策 B、揭示了美国从战争中获利 C、再现了越南战争的真实场景 D、讽刺了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 2、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过程,其中属于“巩固扩展”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运动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 3、有学者认为:大化改新时,日本积极学习中国文化,秉持“和协万邦”理念,营造了中日友好相处的局面。然而,在明治维新后,受“脱亚入欧”和“弱肉强食”观念影响,日本逐渐成为亚洲战乱的策源地。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大化改新全方位借鉴中华文化 B、日本的两次改革都引发战争 C、明治维新导致日本全面西方化 D、改革理念不同会产生迥异结局
  • 4、下表是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国名的含义,这反映出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

    国名

    含义

    巴西

    葡萄牙语“红木的国度”

    阿根廷

    西班牙语“出产白银的地方”

    哥斯达黎加

    西班牙语“富裕的海岸”

    波多黎各

    西班牙语“富裕的港口”

    A、把世界连成整体 B、改变国际贸易格局 C、掠夺殖民地财富 D、消除世界各地贫困
  • 5、自6世纪末开始,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国,为使新移民与原住民族和平共处,拜占庭帝国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这反映了(       )
    A、北方族群法律体系完善 B、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具有包容性 C、罗马法以习惯法为主 D、斯拉夫文化在拜占庭帝国占主导地位
  • 6、下图是“走”字在中国甲骨文、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中的写法。这反映了(       )

    A、世界各地文明高度一致 B、世界文明起源的单一性 C、文字的产生源于生产生活 D、文字只产生于四大文明古国
  • 7、我国火星探测任务采用的探测器及巡视器命名为“天问”和“祝融”,探月工程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命名为“嫦娥”和“玉兔”,这些命名都取自我国古代经典或神话之中。这体现了(       )
    A、中国科学技术发达 B、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C、现代科技深受神话影响 D、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
  • 8、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A、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改革非洲的社会治理机制 C、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D、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 9、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主要源于(       )
    A、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B、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1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棉布的销售量在1950年是5647万匹,到1956年达到了17700万匹,同时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经济恢复时期增加了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奠定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11、下图是日本陆军总兵力以及投入中国战场兵力的统计表(单位:个师团)。数据表明(       )

    A、中日两国军事实力相当 B、中国抗日战争已取得完全的胜利 C、日本国力远超西方列强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 12、以下是《新青年》杂志刊发的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频率统计表。1923—1926年间“革命”一词出现频率骤然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

    0.78%

    2.45%

    25.14%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 C、南昌起义爆发 D、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 13、20世纪初,陈独秀曾说:“我们反对孔教,……(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合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据此推断,陈独秀当时反对(       )
    A、戊戌变法运动 B、二次革命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护国战争
  • 14、孙中山曾提出:谁做总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制度。制约的不仅是袁世凯,而是清除两千年来封建专制之余毒,非一朝一夕所能为,恳请诸位同志勿执着于一职一位的得失,而应致力于创立深入人心的用法律捍卫之革命制度。为此孙中山主持制定了(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 15、1905年京师大学堂增设政法、文学、格致、工科四科,到1910年已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由此可知,京师大学堂的创建(       )
    A、有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 B、完全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C、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普及 D、抵制了列强的军事侵略
  • 16、1793年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为: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地球仪、空气真空泵、毛瑟枪、铜炮、榴弹炮、战舰模型等。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为: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从材料反映出当时(       )
    A、中英两国处于敌对状态 B、清朝科技落后于英国 C、清朝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D、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 17、下表是我国不同时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和内容节选。据此判断,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是(       )

    文学形式

    楚辞

    唐诗

    宋词

    元曲

    内容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A、地域化趋势加强 B、形式越来越单一 C、逐渐走向大众化 D、内容越来越脱离现实
  • 18、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材料可以印证当时(       )
    A、自然经济崩溃 B、农村人口管理混乱 C、商人地位尊崇 D、城市商品经济活跃
  • 19、行省制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同时又使地方机构上升了一级,大大靠近中央,也解决了2000多年来未能解决的中央与地方一级行政区衔接不良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这表明行省制(       )
    A、扩大了元朝的疆域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C、缓解了国家财政困难 D、有利于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 20、以下是某校九年级学生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专题学习收集的材料,最适合该材料的主题是(       )

    序号

    时期

    史料

    1

    西汉

    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

    3

    唐朝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成婚

    4

    清朝

    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喇嘛

    A、民族交往交融 B、文化艺术的发展 C、中央对边疆的治理 D、抗击外来侵略
上一页 475 476 477 478 4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