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产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材料反映的是(     )
    A、古埃及的奴隶制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中国的分封制 D、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 2、《都市的摇篮》一书写道:“汉谟拉比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具有军事家的指挥能力,更在于他具有政治家的治国智慧。”其中,“治国智慧”表现在(     )
    A、推动佛教向外传播 B、制定系统完整的法典 C、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D、建立严格的种姓制度
  • 3、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法规,内容包括“私有财产”“商务”“亲属”“劳动”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该法典即使与现代欧洲某些国家的法规相比,也并不逊色。这表明(     )
    A、商业贸易成为两河文明支柱 B、古巴比伦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C、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D、古巴比伦王国法律体系完备
  • 4、央视频道播放的《世界历史》纪录片,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题材。其中《古代埃及文明》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埃及文明历史,下面说法可能会出现在该纪录片中的是(     )
    A、古埃及创造象形文字 B、古埃及近两千年文明始终没有中断 C、成为强大的经济帝国 D、曾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
  • 5、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是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埃及帝国的缔造者。在古埃及的31个王朝中,第十八王朝是版图最大、国力最鼎盛的朝代,他在位期间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征服了地中海东岸的迦南和叙利亚地区……扩展到尼罗河区域。他使埃及完成了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向洲际大帝国的质变。这个王朝的集大成者是(     )
    A、图特摩斯三世 B、汉谟拉比 C、胡夫 D、乔达摩·悉达多
  • 6、下面所示的是小方同学整理的古埃及科学文化成就简表。由此推断,古埃及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

    科学文化成就

    产生原因

    天文学

    注意到天文现象与尼罗河涨水的关系,并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

    医学

    依照葬礼习俗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增长了解剖知识

    数学

    由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经常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以及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者建筑等方面也需要计算,从而发展了数学

    A、生产生活实践 B、社会风俗先进 C、地理位置优越 D、观测设备精密
  • 7、一座大楼遇上一个时代,便刻下了这个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本五四运动史料集内容摘选

    摘选一: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宣告罢工,声言“不惩国贼,誓不开工”。商界

    亦罢市响应,市井萧条,电车停驶,码头沉寂。学生、工人、商人三界联合,实为

    中国未有之景象。

    摘选二:五四运动非独一外交事件之反响,实为四万万同胞觉悟之发端。旧道

    德、旧思想受到冲击,新文化、新思潮自此勃兴。青年学生之精神,尤为后世楷模。

    (1)、从第二层导览资料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信息?
    (2)、请帮第一层“五四游行筹备室”的学生设计一条标语,并说说第二层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活动对这次“五四游行”的影响。
    (3)、摘选一体现出五四运动从“六月五日”起出现了哪些新景象? 
    (4)、摘选二中的“外交事件”是指什么?根据该摘选归纳五四运动的性质。
  • 8、五四运动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凝聚而成的五四精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
    A、民主进步 B、艰苦奋斗 C、爱国主义 D、开拓创新
  • 9、“1919年的‘五四’运动,·将历史如此清晰明澈地划分为两个时代,它既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也是一个没落时代的终局。”此处“崭新时代的开端”是指(   )
    A、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 C、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D、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初步开启
  • 10、下面漫画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重大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市民宣言》的大力号召 B、学生开展的大规模爱国宣传 C、全国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运动中心和运动主力的转移
  • 11、1895年,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没能阻止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却使得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两种结果的差异主要源于(    )
    A、外交政策的变化 B、列强对华态度的改变 C、斗争力量的差异 D、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
  • 12、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

    A、青年学生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B、五四运动彻底挽救了民族危亡 C、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 13、《大公报》于1919年5月报道:“欧议中之青岛问题至近日形势大变,北京学界尤为愤激,乃于昨日星期休假,国立大学及各专门学校举行游街大会。”由此推断,该报刊报道的是(    )
    A、保路运动 B、护国战争 C、五四运动 D、武昌起义
  • 14、《新青年》出版以后,一些研究家族问题的团体大力倡导对封建旧家庭的抗争。潮流一开,青年男女对旧家庭旧礼教的反抗,几乎遍及全国。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B、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尝试 C、拉开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 15、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语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 (     )
    A、反对专制 B、提倡新道德 C、反对愚昧 D、提倡白话文
  • 16、李大钊在《孔子与宪法》中写道:“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他的话意在 (    )
    A、揭露封建道德礼教的吃人本质 B、批驳尊孔复古逆流的复辟本质 C、展现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尊重 D、确认“定孔教为国教”的重要性
  • 17、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将“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启蒙之水”是指(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 18、如图是一幅创作于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该漫画折射出 (     )

    A、清朝残余势力的卷土重来 B、中国政治的革新势在必行 C、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深厚
  • 19、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
  • 20、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五四运动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它们都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