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年代尺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演变。其中①处应为(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宣政院 C、设北庭都护府 D、设驻藏大臣
-
2、同学们用民谣学习中国历史,查到“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民谣中的“闯王”指( )A、陈胜 B、黄巢 C、王小波 D、李自成
-
3、某学者在整理中国古代某阶段思想时检索到以下关键词句:“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他整理的相关主题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明清儒学
-
4、某同学为撰写历史小论文,实地考察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并购买《马可·波罗行纪》、《忽必烈》等书。据此判断,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可能是( )A、开放浪漫·大唐风 B、轻奢宋朝·梦江南 C、多元文化·元大都 D、雄伟壮丽·紫禁城
-
5、下面是某中学历史社团“历史大讲堂”的宣传海报。讲座名称可能是( )A、魏晋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经济发展新现象 C、唐朝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6、七年级某班同学在进行“中华英雄谱”的项目学习中整理了如下笔记:收复建康,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该班学生从学习中能感悟到的是( )A、杜甫报效国家的理想 B、辛弃疾诚挚无私的情怀 C、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D、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气概
-
7、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必要依据。若研究北宋东京的发展状况,可选择的史料是( )A、
《清明上河图》(局部) B、
《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 C、
《倭寇图卷》(局部) D、
《姑苏繁华图》(局部)
-
8、某中学七年级开展《历史讲坛》节目,假如由你准备以“隋唐历史”为主题准备你的节目内容,下列适合作为节目题目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9、甘肃敦煌莫高窟被称为是“墙壁上的博物馆”,拥有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不仅表现不同时代佛教的主题,更生动呈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此可知,敦煌莫高窟体现了( )A、史料价值和艺术审美的统一 B、丝绸之路商业贸易十分繁荣 C、古代民族间交流交融的频繁 D、唐朝加强对周边地区的管理
-
10、唐代柳宗元认为,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构成,天地、元气、阴阳都是物质的,没有什么意志。柳宗元这一观点( )A、与佛教的思想殊途同归 B、体现了追寻精神自由态度 C、为反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D、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
11、读史明智,学史崇德。唐代孙思邀少时立志学医,努力钻研前人医书,先后收集了5300多个药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多次拒绝高官爵禄,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我们能从中感悟到孙思邈( )A、秉笔直书的风骨 B、保疆戍边的壮举C、驱荷逐夷的决心 D、仁爱济世的品德
-
12、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青釉凤首龙柄壶,其纹饰取材丰富,有流行于希腊的莫苕纹样,波斯的产物连珠,常见于印度舞人,佛教的象征莲花,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龙凤。多样的装饰折射出唐朝( )A、经济繁荣 B、兼容并包 C、民族和睦 D、边疆巩固
-
13、唐朝时,汉人吃胡饼、戴胡帽,周边各族习汉礼、穿汉袍的情景常见;国家雅乐包括龟兹、疏勒等西域多地乐曲,西域也有擅长唐人乐舞者。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A、民族日趋交融 B、音乐登峰造极 C、移民活动频繁 D、政治秩序稳定
-
14、下图是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文稿中“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果卿父子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取义成仁之事。文稿可印证( )A、隋朝灭亡 B、突厥西迁 C、鉴真东渡 D、安史之乱
-
15、七年级计划推送历史人物主题公众号。以下史事可以出现在下面人物专栏中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16、据《通典·食货》卷七载:“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储米栗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该记载反映了隋朝( )A、矛盾激化 B、国力强盛 C、技术高超 D、徭役繁重
-
17、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观察下面两幅地图
图1 唐朝前期形势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图2 辽、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
材料一两幅图中,中央王朝管辖的区域较大的是图(填序号)。图1中,①是唐朝设置的什么机构?
(2)、材料二 唐朝……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举一个例子说明唐朝实行“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
(3)、材料三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中国政治制度史》据材料三,概括元代在地方实行的制度名称及其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什么机构来管辖东南地区。
(4)、材料四纵观清朝的边疆治理过程,其治理智慧在于,清初以“因俗而治”的策略把边疆地区纳入版图,真正实现了“大一统”格局,体现了治理中妥协的智慧;待70—100年之后,边疆地区统治逐渐稳定,但也出现各种问题,为此,清廷逐步谋划“修教齐政”之策,即把边疆和内地治理通盘考虑,把中央权力进一步渗透到边疆地区,实现全国地方教化与治理的一体化发展,达到稳固统治的目的,形成治理的联动效应,体现治理中改革的智慧。——摘自吕文利《清朝边疆治理的一体化方案》
依据材料四,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智慧。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有效治理产生的影响并总结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 -
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端午节激荡爱国热情。自古以来,无数先贤忠贞不屈之英雄气节,撼荡天地、千秋凛然,铺就了端午节的文化底色。“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由家及国,以死明志,“九死未悔”的坚韧与“魂魄为雄”的刚毅撼动千古。人们为屈原投粽入江、龙舟竞渡,百舸争流激扬其报国之志。澎湃的民族故事共同汇聚成赤胆报国的拳拳深情,凝结为心系国家兴亡、惦念民生疾苦的博大胸襟。“过”端午已经成为全国人民传承至今的民族文化传统。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06月21日《弦歌不辍 粽香绵长》
根据材料一概括端午节的节日习俗以及端午节的核心文化内涵。
(2)、材料二朝代
文学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唐代
李白
《望庐山瀑布》
宋代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元代
关汉卿
《窦娥冤》
清代
曹雪芹
①
根据材料二中表格内容,补充表格中①处的内容;)任选两个朝代,指出其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大众化倾向,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 自由开放的宋朝带来了多元化的社会,激发了中国人伟大的创造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在思想、文化、科技、宗教、教育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宋朝是中国人对世界作出最大贡献的朝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有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中国古代文明的顶峰——伟大的宋朝文明》
根据材料三分析宋朝在各方面取得空前伟大成就的原因;请用科技方面的史实说明“宋朝是中国人对世界作出最大贡献的朝代”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有什么突出特性? -
19、我国对外交流的历史悠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繁荣,各国商贾、使节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手工器物和动植物,隋唐广泛吸收外来文化。波斯金银器皿的传入推动了中国金银制造业发展;纺织品的交流尤其鲜明地代表了唐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唐朝既输出精美纺织品,也吸纳外国工艺并进行创新,成为世界纺织品中心;陶瓷器积极革新式样以适应海外需求。天文、医药等知识传入的同时,中国造纸术等科技也传至大食、日本。中国道教及完成本土化的佛教也向西、向东传往域外,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汇沟通。
——摘编自陈涛、尹北道《丝绸之路:唐朝这样走向世界》
丝绸之路开通于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文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流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 宋代中国不仅欢迎外商来华且鼓励本国民众出海贸易,与亚洲海洋各国形成了南海贸易体系。“南海1号”发掘了瓷器、丝绸等近20万件商品,这些商品海外诸国不能生产或质量远逊中国。宋代海船普遍应用了水密隔舱、多层舷板及导航技术,增强了安全性。各国皆乐于与中国开展贸易。——摘自黄纯艳《宋代中国为何展现“海洋大国”气象》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各国皆乐于与中国开展贸易”的原因。
(3)、材料三 郑和的船队规模巨大,船只上百,满载瓷器、丝绸、铁器等货物,被称为“宝船”。船队在所到之处宣扬明朝国威,邀请各小国前往朝贡,并就地进行交易,用所载货物换取当地特产……郑和的船队已经熟练掌握潮汛、季风、洋流等自然规律,以航海天文学与指南针定位技术相结合,保证了较高的航行精确度,开辟了多条新的航海路线。——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依据材料三,概括郑和远洋航行的特点并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4)、材料四 以下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部分)时期(时间)
史 实
唐朝
对外交流频繁,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与朝鲜半岛、东罗马帝国、大食往来频繁。鉴真六次东渡,最终抵达日本。玄奘西行。
辽、宋、夏、金、元
海外贸易繁荣,中外文化交往密切。
1405-1433年
郑和七下西洋
明朝中期
我国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戚继光等进行抗倭斗争,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1685年和1686年
康熙皇帝两次击败入侵雅克萨的俄军
清朝
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
-
20、《本草纲目》不仅记载了1800多种药物与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还建立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药物纲目体系,使我国中药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据此可知,《本草纲目》的特点是( )A、实用性、科学性 B、文学性、艺术性 C、理论性、绝对性 D、总结性、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