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提出“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对“大包干”理解正确的是(     )
    A、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 B、使农民享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C、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D、严重打击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有“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有“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他们的行为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B、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C、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D、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 3、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在访华时对毛泽东说:“很坦率地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但是周恩来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这是因为中国(     )
    A、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4、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罗斯福强调的是(     )
    A、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精神 B、中国抗战的结果 C、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 D、中国战场的作用
  • 5、《党的文献》中写道“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尤其是党的领导成熟了……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6、柳直荀烈士在家书中写道:“上海此刻已到了国民革命军手里,不知情形怎样……近来农协事务颇忙,乡村中打倒土豪劣绅之运动,颇为激烈……”此家书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7、中国人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因为(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8、19世纪末,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明确指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力倡变法维新;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却提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公车上书的失败 B、“三民主义”的提出 C、中国同盟会成立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9、清王朝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在云贵川等民族聚居区兴办“义学”和“社学”,在川藏地区明确规定“夷民子女”必须要在规定年龄入学,并对学生进行补贴。清政府这些措施(     )
    A、根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 C、确保了各民族一律平等 D、保证了清朝政局持续稳定
  • 10、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以上情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废除丞相制度 B、行政系统推诿塞责 C、君主权力削弱 D、设军机处强化皇权
  • 11、宋代汪洙的《神童诗》中写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反映出宋朝治国方针是(     )
    A、重视武力 B、重文轻武 C、重农抑商 D、八股取士
  • 12、唐太宗时期规定“笃疾、废疾给(田)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七十以上及废疾,既不任徒役”。这体现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     )
    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B、选贤任能,虚心纳谏 C、重视农耕,劝课农桑 D、弭兵息战,发展生产
  • 13、宋代名臣李纲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尤以‘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为最。”这一评述主要强调隋文帝的功绩是(     )
    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开创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开通南北大运河
  • 14、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中“魏主”是(     )
    A、曹操 B、曹丕 C、司马睿 D、北魏孝文帝
  • 15、(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为避免“战斗不休”局面出现,秦始皇在地方推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
  • 16、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把春秋战国称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触动春秋战国大变革的开关是(     )
    A、井田制的发展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统治者的重视 D、各国变法的推行
  • 17、下图文物可用来研究(     )

    A、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 B、小农经济的初步形成 C、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D、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
  • 18、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李老师以“时代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图文互证——感受时代发展】

    文献

    胡音胡骑与胡妆。

    五十年来竞纷泊。

    ——(唐)元稹《法曲》

    犹席东南地产之饶,足以裕国。

    ——《宋史》

    在雅典,凡年满二十岁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这种直接民主的形式,使公民能够充分参与城邦事务的决策。

    ——摘编自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图片

    任务二【绘制图示——展示时代新篇】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近年来学术界将这现象称为“大航海时代”。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依据金九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等绘制

    任务三【阐述事件——见证时代变化】

    (1)、请将上述可以相互印证的文献史料和图片史料进行匹配,并选择其中一组写出其反映的共同历史信息。
    (2)、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东西方航海时代的典型事件。概括东西方航海活动带来的共同影响。
    (3)、请围绕“二战后的世界”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上述史事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选取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19、某校九年级同学进行“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精神”的研学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形象

    延安“档案”

    军事重镇

    延安,是陕北历史上的名城,为各朝代驻重兵之地。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革命文化圣地

    抗战爆发后,大批文艺家和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周恩来倡导延安文艺界创作反映抗战和军民生活的作品,丰富了革命文化,为抗战注入强大动力。

    延安宝塔山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政府对革命旧址进行保护与开发,成为游客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任务二【缅怀革命先驱】

    参观革命纪念馆后,同学们搜集了周恩来的部分活动。

    ●1919年,留学期间接触马克思主义,创办《觉悟》杂志,推动反帝爱国运动

    ●1921年,参与创建巴黎共产主义小组,第二年参与组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7年,领导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功占领上海,建立临时市民政府

    ●1936年,代表中国共产党赴西安调解,促成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摘编自封长虹《周恩来传》

    任务三【寻找红色打卡地】

    (1)、同学们梳理了一份延安“档案”,请你将①②处的延安城市形象补充完整。根据档案,分析近代以来延安城市形象变化的原因。
    (2)、根据同学们搜集的资料,概括周恩来为中国革命所做的努力。周恩来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3)、从上述红色打卡地中选择一个地点继续研学并说明理由。(示例地点除外)

    【示例】地点:延安理由:1947年,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在延安的青化砭地区伏击敌人并取得了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4)、本次研学结束后,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展示研学成果?
  • 20、戏剧艺术映照社会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杂剧,在元代极为盛行,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约200多人,剧目600多种……元初城市经济的逐渐复苏和繁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荡,儒学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少数民族文化观念冲击下相对松弛,汉族知识分子仕途无望转向文学艺术从而专业剧作家的大量涌现,以及蒙古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都是元杂剧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莎士比亚的戏剧包括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历史剧虽然写着英国的过去,但反映的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和民众关心的问题。他笔下的喜剧歌颂爱情,宣扬个性解放。在悲剧中,莎士比亚通过对主人公表现在他们身上复杂性格的生动刻画,把真实的人性展现给世人。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1984年,上海京剧院创作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打破传统戏曲“忠奸分明”的叙事模式,展现人性复杂性,呼应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潮流。1998年,昆曲《牡丹亭》赴法国巴黎演出,首次以完整古典戏曲形式亮相国际舞台,推动“中国文化热”。2017年,粤剧《搜书院》通过VR技术重现经典场景,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课程:2021年,京剧演员王珮瑜联合央视推出《戏曲微课堂》,累计播放量超3亿次。

    ——摘编自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杂剧兴起和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
    (3)、材料三涉及了哪些中国传统剧种?根据材料概括戏剧艺术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戏剧艺术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上一页 273 274 275 276 2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