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造成下表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时间

    变化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8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府院之争 B、农民战争 C、列强侵略 D、军阀纷争
  • 2、下列栏目是某班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该剧本名称应该是(     )

    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军阀割据 D、走向共和
  • 3、观察下图,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推算,该图中银元应制造于

    A、1912年 B、1919年 C、1930年 D、1949年
  • 4、孙中山评价某次起义:“是役也……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该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 5、《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关于这一“国耻”理解正确的是(     )
    A、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B、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6、如果要在《历史的拐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事迹,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     )
    A、1900:庚子记 B、1894:甲午记 C、1898:变法记 D、1871:伊犁记
  • 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认为变法要从根本上变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 8、漫画往往用夸张手法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如图名为《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其反映了19世纪末的哪一现象(     )

    A、甲午中日战争 B、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观察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内陆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10、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方框内①②应填写

    A、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B、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C、义和团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D、辛亥革命《民报》
  • 11、只是《瑷珲条约》就使它像恩格斯在当时所指出的“从中国夺去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 12、“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了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两个“强盗”令人发指的侵略行径发生在(     )
    A、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1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魅之心。”歌颂的是近代民族英雄(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邓世昌
  • 14、“和约包括了巨额赔款……。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五口通商。”和约的签订开启了近代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列强掠夺与奴役的所谓条约制度。该“和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5、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

    材料一:《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了加强对中国的掠夺和控制,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建筑铁路,开掘矿藏,兴办工厂,设立租界,经营航运业,牢牢地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清政府大量出卖国家的权益,以换取外国列强的支持,压制民众的爱国行动,维护它的统治。民众对清政府的失望、不满和愤怒越来越强烈。民族工商业兴起,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近代知识分子群的形成,新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相应地产生出来。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材料三:……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请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辛亥革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叶圣陶此则日记记于哪年?其中“万恶之政府”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就。
    (4)、你能从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结果中得出什么启示?
  • 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各个阶层为此不懈探索,努力寻找一条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尺

    材料二

    历史事件

    对应积极影响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直杀得侵略军连滚带爬,四方逃命

    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义和团运动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

    ……

    ——改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

    (1)、材料一中A处是什么事件?B处战后签署的条约反映了列强侵华的新趋势是什么?C处抗击日军的民族英雄是谁?
    (2)、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就所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需包含两个历史事件,适当展开,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完整简洁)
  • 17、“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军阀混战不休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C、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D、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 18、下图是1912年四川军政府铸造的银币,银币背面上方铸“中华民国元年”,中间铸刻的篆书“汉”字取代了惯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权的蟠龙图案。这一变化可以佐证辛亥革命(       )

    A、追求民主共和 B、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C、废除科举制度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19、“……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与材料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20、如图信息可以反映(     )

    A、洋务运动时期近代工业的发展 B、洋务运动消除西方列强的威胁 C、清朝政府全面学习西方的决心 D、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设厂的热情
上一页 878 879 880 881 8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