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磨难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中国陷入内忧外惠,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
材料二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材料三 英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又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一相关的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运动的名称(至少两个)。(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3)、材料三论述的是哪一次会议?制定了怎样的文件?该文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
2、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建成一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需要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时间;毛泽东则认为“要保证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要在他们头上泼冷水”。这一分歧最有可能发生在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
3、读史之所以使人明智,是因为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历史,懂得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你认为是下列哪一项( )A、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发展 B、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C、成功与失败并行,经验与教训同在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4、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很大进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下来 C、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宪法保障广大妇女群众民主权利
-
5、1953—1957年,国家确定山西为重工业省份,提出将太原、大同建设为新型工业城市,逐步建成以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为中心的工业区。为此,国家在山西安排了一大批煤炭、机械、电力、化工等重点工业建设项目。据统计,这期间,山西省工业企业总数增加1088个,达到4509个。山西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冶金、电力、机械、化工为支柱产业的重工业结构。下列与这段材料的描述无关的是A、把山西确定为重工业省份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山西重工业的支柱产业有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 C、以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为中心的工业区包含山西的重工业 D、我国重工业体系初步建立是在1953—1957年期间
-
6、“到1948年春,山西各老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到1952年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田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下列关于材料中两次土地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48年春,山西各老区在土地改革中执行的是“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 C、1952年的土地改革的依据是《中国土地法大纲》,消灭了地主阶级 D、1952年的土地改革实现了土地公有制,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7、1953年9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了一段如何看待“施仁政”的问题。他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了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下列措施,最能体现为了人民当前利益的是A、抗美援朝 B、三大改造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大跃进运动
-
8、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2人).从中可以看出( )
A、打破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B、中共组织领导政协会议 C、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D、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9、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④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⑤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 -
10、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曾想“以夷制夷”,甚至“以夷制华”,然而最后却被列强“以华制华”,根据所学知识,“以华制华"策略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1、近代历史上,列强通过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特权,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下列条约及内容对应正确的是A、《南京条约》一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 B、《天津条约》一﹣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北京条约》﹣﹣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D、《马关条约》﹣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12、“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决,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明朝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设内阁 B、设“三司” C、权分六部 D、设厂卫制度
-
13、历史学家翦伯赞称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 C、设立西域都护 D、控制西域各族
-
14、李斯说:“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说明两人都主张( )A、通过改造儒学以维系统治 B、统一思想以维护国家稳定 C、厚今薄古以加强君主专制 D、实行德治以实现长治久安
-
15、历经百年,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道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见下列大事年表(节选)
时间
会议
内容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立了党纲、党的奋斗目标及中心工作
1927年8月
八七会议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计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45年4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
1956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主要任务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了解放思想的方针,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97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移
2022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名称。(2)、任意选择大事年表中相关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6、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国以来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手工业经济分散,劳动分散,劳动生产率低▪▪▪▪▪▪在城市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使党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回答: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完成具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8O-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从材料二的国中反应出深圳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出现这种发展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大陆与台湾之间基本没有联系。1987年,对外贸易总额仅为0.5亿美元;而到2007年.两岸贸易额达到了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490倍;2008年1月至12月.两岸贸易额达1292.2亿美元。
——新华网
(3)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
17、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问题。对下列两幅图片体现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巩固了人民政权 D、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
18、下图是画家赵延年于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由图可知,当时我国( )

多增加一分生产,多消灭一个敌人
A、积极生产支援抗美援朝 B、工业化建设的成就突出 C、掀起了统一祖国的高潮 D、实行集中劳动统一分配 -
19、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这场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顺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场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具备了创建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阶级基础……《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有效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在中国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提上了日程。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奋勇向前。杨靖宇、刘胡兰、董存瑞……他们为民族的解放与独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志愿军战士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197000多名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了捍卫新中国安全、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而长眠于朝鲜土地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他们为民族发展奉献青春热血;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他们为民族走向强盛竭忠尽智,“今天,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1)、指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性质。说明“这场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的具体史实。材料一认为这场运动有哪些重要特点。(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必然性并探究其建立的条件。(3)、综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
20、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表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