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掌管军需供应,并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通过这条运河将兵马和粮草源源不断运进岭南。材料中的“人工运河”指的是( )A、灵渠 B、通济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
2、有史学家指出,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代指的措施是( )A、休养生息 B、设置刺史 C、盐铁官营 D、实行推恩令
-
3、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呈现的一个探究成果,可以推断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汉代的耧车

唐朝的曲辕犁

宋朝的秧马
A、农业用具的创新 B、交通工具的演变 C、社会习俗的变化 D、纺织技术的进步 -
4、
学习百年党史,探寻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深高初二年级某班开展以“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一 【寻迹红色杂志】
时间
《新青年》重大事件
1915年9月
上海创刊,每期发行1000份;作者主要是陈独秀
1916年9月
《青年杂志》更名《新青年》出版
1917年初
编辑部迁往北京,北京大学教员和学生轮流主编
1918年
使用白话文和新标点,每期发行量达到15000多份;《庶民的胜利》发表
1919年
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作者是来自全国其他地方活跃的知识分子和青年
1923年
成为中共中央纯理论机关季刊
1926年7月
终刊
(1)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宣传内容的阶段性变化,并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影响。任务二 【讲述红色故事】
中国部分红色博物馆与遗址分布表
地理位置
红色博物馆与遗址的名称
北京市
①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大红楼)
上海市
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浙江省
③南湖革命纪念馆
北京市
④《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9号
北京市
⑤火烧赵家楼遗址;东城区前赵家楼胡同1号
(2)从材料中的红色博物馆与遗址分布表中,任选你感触最深刻的“红色博物馆或遗址”一个,写出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参考示例;⑤火烧赵家楼遗址:东城区前赵家楼胡同1号
理由: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爱国口号,并火烧曹汝霖个人官邸赵家楼,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体现出青年学生身上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⑤和理由)
任务三 【揭秘领袖人物】
“青年毛泽东的革命事迹(部分)”
1927年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1927年9月,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改变计划,率起义部队于10月……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总结斗争经验,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从而逐渐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
……
(3)以上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整理的“青年毛泽东的革命事迹(部分)”资料卡。请你根据资料卡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归纳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任务四 【追寻红色足迹】
线路一:主题:重走长征路,红心向党行。
路线:红色故都江西瑞金→贵州遵义会议会址→甘肃会宁会师旧址
线路二:主题:_________________
路线: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
(4)请仿照线路一,为线路二拟定一个研学主题。并从线路二中选择一个纪念馆,结合对应的史实,说明将其安排进研学路线的理由。任务五【传承红色文化】
(5)在项目总结阶段,同学们就如何传承红色文化进行了讨论,请你结合上述项目的研究过程,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传承红色革命文化? -
5、
深高八年级同学开展主题为“近代中国文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以下是各组同学们收集的素材,请你帮助他们完善项目成果。
【漫画中的近代中国】

漫画标题:《另一个“病夫”》
创作时间:1896年
解读: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1896年,英国报纸刊文称清廷是东方的“Sick man”(病人、病夫),讽刺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和堕落。

漫画标题:_______________
创作时间:1900年
注释:漫画文字用德文写道“在中国的战争”“我们团结在一起不停地鞭打他(清政府)。”
(1)第一组同学搜集了两幅近代漫画,请仿照左侧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为右侧漫画起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对漫画内容作解读。
【文艺中的近代中国】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作品名称:①_______________
作者:鲁迅
历史价值:②_______________

作品名称:《田横五百士》
创作者:③_______________
艺术价值:作者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2)第二组同学搜集了两部近代文艺作品,制作了以上阅读卡,请你结合所学,帮助他们将卡片补充完整。
【音乐中的近代中国】

作品名称:《松花江上》
创作时间:1936年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作品名称:《黄河大合唱》
创作时间:1939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3)第三组同学收集了两首近代歌曲,制作了上面的音乐海报,请你根据海报信息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并概括这两首歌词所蕴含的共同精神内涵。
(4)第四组同学负责收集同学们对本项目主题的看法,综合上述主题,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文化的认识
-
6、“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下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
A、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B、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D、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
7、孙连仲将军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中国军人用勇气和生命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这一壮举发生在( )A、
B、
C、
D、
-
8、周恩来说:“这次事变,中共并未参与。只要蒋先生抗日,共产党当全力以赴,并号召全国拥护国民政府, 结成统一战线。”他这样说的背景是(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的开展 D、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
9、下图为光绪三十四年《日新画报》刊登的画作,画中有“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但凡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疯跑!咳!此事不但因女学堂不甚发达,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妨害之物乃电线电灯等),岂不是无形的危险吗?”等字样,此画反映了( )
A、近代男子传统服饰的变革 B、女子普遍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C、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 D、新文化运动批判旧礼教和旧道德 -
10、下图表达的鲜明主题是( )
A、北洋政府统治下动荡的政局 B、列强对中国干涉 C、革命派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D、社会共识的崩解 -
11、下图为1912年3月3日,袁世凯高调地通过《法国画报》向世人宣传他剪下辫子的行为。此举意在( )
A、证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 B、支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为成为临时大总统创造舆论 D、为逼迫清帝退位做舆论宣传 -
12、历史老师在一次故事分享会上设计了“思想之光·三民主义”的篇章,并准备了如下资料,该资料描述的内容是( )
今欲造成完全独立国,不外乎谋共和之准备,当以民权为本位,保障民权为第一着。
——1912年8月30日孙中山《在北京军警界欢迎会的演说》
A、收买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 B、保障人民权利,建立民主共和 C、推翻清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D、实现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
13、如下表是戴逸主编的《中国近代史通鉴》的部分目录。其中“(二)”小目标题应为( )
二、中国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一)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国内外形势
(二)____
(三)西南、西北狼烟继起
(四)中法战争
A、甲午中日战争 B、日、美进犯台湾 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4、在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清政府给了地方极大的权力,军政大权不断下移。李鸿章等官员在这十数年间。通过战争为自己积累了巨大的权力和人脉。材料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A、削弱了清朝中央权力 B、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C、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 D、提升了农民社会地位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1)材料一中“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哪次战争?
(2)材料二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谁?他对美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提到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在哪一次战争中签署的?这场战争与材料一中的战争都可用“真正革命”来形容,请说出理由。
-
16、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创新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170年后,新的思想开启新的时代。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写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
材料二 动力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2)、材料二中的“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经济体制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手工工场比分散的手工工场规模更大,更重要的是,生产者不再分散在各家各户,而是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集中的手工工场常常有数百名,甚至数千名工人一起干活,而且有着细密的分工,剪毛、梳毛、整毛、纺线、织布、漂染整理等各种工序分别由不同的工人完成。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
材料三 自14世纪上半叶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一个新的精神时代的到来。持续近300年的文艺复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将欧洲从中世纪(指封建社会)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世界通史教程》
(1)、材料一中描述的手工工场发生了什么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将欧洲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
18、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流浪的地球差点就因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此情节的理论依据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
19、他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并获得专利。他还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献给科学事业,他的名字和成就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他”是( )A、爱迪生 B、海厄特 C、夏尔多内 D、诺贝尔
-
20、1865至1890年间,除了毛纺织加工业外,俄国制造业各部门的劳动力均有所增长,增加最多的是制陶业和水泥工业,其次是棉纺织业和化学工业,分别增长了2.8倍和1.8倍。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A、彼得一世改革 B、沙皇统治被推翻 C、农奴制的废除 D、苏维埃俄国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