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德国的分裂

    北约与华约

    A、资本主义世界的合作 B、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C、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 2、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比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异同点,得出结论(     )
    A、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都获得了民族独立 C、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制度 D、都受到了其他国家的武装干涉
  • 3、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以下对图中标记的四个国家“走向近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经营“三角贸易”的主要国家 B、②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C、③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D、④是最早“发现”“新大陆”的国家
  • 4、“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职务都由抽签决定……而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描述的是(     )
    A、印度种姓制度 B、雅典民主政治 C、罗马帝国“元首制” D、西欧封建制度
  • 5、“宝成铁路通车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沟通了大西北和大西南,让蜀道不再难、秦岭不再险,让川陕交通换了新天”。这件“大事”的完成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西部大开发
  • 6、1945年8月,抗战胜利已成定局,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商国家大计。毫无疑问,这是一枝带刺的“橄榄枝”。毛泽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这是要亲赴(     )
    A、国民党一大 B、重庆谈判 C、中共七大 D、西柏坡会议
  • 7、《猛回头》中写道:“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那(哪)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我们分明是拒洋人,他不说我们与洋人做对,反说与现在的朝廷做对,要把我们当做谋反叛逆的杀了。”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天津为商埠 D、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8、以下是小八同学收集的钱币,这组图片反映了(     )

    A、民族交往交融 B、中外文明交流 C、政治制度创新 D、经济重心南移
  • 9、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均取材长篇小说《封神演义》,其故事创作背景发生于商周时期,以下用作该小说故事创作的历史事件是(     )
    A、武王伐纣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陈桥驿兵变
  • 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起义取得胜利。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材料三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截至2016年,其成员达到164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图一和图二这次会议是在哪次战争结束后召开的会议?图二华盛顿会议最大的获益者是哪个国家?这两次会议后,列强确立了怎样的战后国际新秩序?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事件?写出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根据材料三,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作用。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歌词(节选)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日伪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材料一反映哪一事件后东北人民的悲愤情怀?该事件标志什么抗战的开始?哪一年中国军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实现再度合作,其标志是什么事件?西安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代中国各阶级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祐《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展革命的目的是什么?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提到的“五四”的火炬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体现的精神以及其爆发导火线是什么?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斗争史

    中共七大

    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这个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这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①中的“大事变”指的是哪一年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该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②中的“革命根据地”是谁领导开辟的什么根据地?
    (3)、③中的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
    (4)、中共七大在哪里召开?该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14、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评价的是苏联的(     )
    A、农奴制改革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 15、为了驳斥国民党内部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发表了(     )
    A、《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B、《论持久战》 C、《论十大关系》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6、下图中的“重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 17、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是(     )
    A、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都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 C、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 D、都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 18、1922年初到1923年2月,香港、江西、河北和湖北等地相继爆发工人大罢工,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与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戊戌变法的进行 B、新文化运动的发起 C、五四运动的发生 D、中共一大的召开
  • 19、“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中的词句。这里的“新造”是指(     )
    A、建立兴中会 B、成立中国同盟会 C、成立湖北军政府 D、建立中华民国
  • 20、

    世界市场影响国际格局,国际格局也作用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殖民活动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两国,但后来居上。同英国一样,德国的工业发展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材34页

    (2)简述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提出这一倡议(“一带一路”)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在当今世界市场和国际格局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一带一路''等倡议,请结合材料谈谈中国的这些举措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意义。

上一页 654 655 656 657 6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