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读诗就是读史。同学们在诵读《全唐诗》时发现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人笔下,国家大事、社会生活、为国从戎、壮丽山河、友谊爱情等,皆构成了他们创作的素材。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的是( )A、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D、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2、历史课上,老师指出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大演变、大发展的时期,经历了渐变、剧变到质变。这里“变”的本质是( )A、铁器牛耕使用 B、各国相继变法 C、社会制度变革 D、争霸战争频繁
-
3、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寻发展轨迹探历史趋势】
表1:西方主要国家20—24岁年龄段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单位:%)
英格兰
美国
法国
德国
1870年
0.4
2.3
0.5
0.6
1880年
0.6
3.4
0.6
0.6
1890年
0.7
3.5
0.9
0.6
1900年
0.8
5
1.2
1
表2:世界工业发展指数(以1913年为100)

——根据[法]克里斯托夫·夏尔勒等著《大学的历史》吴于廑齐世荣著《世界史》整理
材料二 【树理想信念担责任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启动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并从2016年开始部署高等教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通过一系列重要举措,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量和质的飞跃,较好地满足了中国工业快速发展对大量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极大地增加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提高民族素质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张翼编《改革开放40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一时期西方主要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以“教育与国势”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4、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某班同学以“共迎华诞·献礼祖国”为主题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探究任务。
活动一【梳理史实回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历程】
第一小组梳理了50年代的部分史实,制作了以下时间轴,并进行探究。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6年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参加万隆会议
1955年
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4年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953年
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_________基本完成
1952年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请你参与时间轴的制作,完成?_________处内容的填写。并从中任选两个有关联的事件,拟定一个合理的观点。
活动二【研读材料理解社会主义理论内涵】
第二小组搜集了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材料,并从中选取了一则进行研读。
从1979年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对西方现代化的发展经验从“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的态度,到“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的结论,进一步强调改革是稳健、渐进的,改革道路是独立、自主的……在邓小平理论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逐渐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摘编自《邓小平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2)请你参与研读,概括邓小平理论的特点。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在这场改革中,哪些措施推动我国“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活动三【聚焦人物学习社会主义楷模精神】
第三小组选取了四位楷模,制作人物展板,现已完成郝建秀的事迹介绍。

郝建秀

邓稼先

袁隆平

屠呦呦
事迹:新中国成立之初,各行各业百废待兴。青岛纺织工人郝建秀创造的工作法,不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对当时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抗美援朝的胜利都具有重大意义。她荣获了新中国第一位以劳模命名的奖章“郝建秀工作法奖章”。
事迹:
事迹:
事迹:
(3)请你从其他三位楷模中任选一位,介绍其事迹。
(4)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
5、
大唐盛世,华章闪烁。某历史兴趣小组设计了以“盛世大唐”为主题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解读史料揭秘盛世之因】
唐太宗继位后,已完成统一,然民间残破已极……唐太宗命房玄龄省并冗员,中央政府文武官员的名额,仅留六百四十三员;命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于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政事得失;对于都督、刺史一类的地方官,都亲自简选……史书记载,到贞观四年(630年)时,米价每斗不过三四钱,社会秩序安定到“外户不闭”。
——摘编自傅乐成著《中国通史》
(1)解读史料,分析唐太宗继位后“民间”发生变化的原因。
任务二【赏析文物感受盛世之美】

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这在妇女服装上有明显的反映。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效仿……从宫廷传开的“半臂”,领口宽大,袖长及肘,身长及腰……
——摘编自沈从文王孖著《中国服饰史》
(2)赏析文物,并结合材料概括唐朝女子服饰的特点。
任务三【走近遗址探寻盛世之迹】

唐朝处于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繁荣阶段。陶瓷器不仅流行国内,而且在海外广受欢迎。例如,埃及的福斯塔特出土了一万两千多块中国瓷器残片(以唐居多),有越窑的青瓷、唐三彩、邢窑白瓷、长沙窑瓷器等……出土的唐越窑青瓷,器形有碗、罐、盆、盒等。碗的造型十分丰富,有玉璧底碗,圈足碗及折腰碗等……残片上刻划的纹饰题材非常丰富,有莲花纹、鹦鹉纹,甚至还有水波龙纹等。
——摘编自叶喆民著《中国陶瓷史》
(3)走近福斯塔特遗址,概括唐代陶瓷业繁荣的表现。
任务四【立足当下感悟盛世之鉴】
(4)请你谈一谈“盛世大唐”对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哪些启示?
-
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图片。这些图片共同体现了( )
A、美苏冷战 B、多极化趋势 C、苏联解体 D、东欧剧变 -
7、“作为资本主义经济支柱的金融信贷业几乎全面瓦解,美国有1万多家银行破产,德国的黄金储备减少了五分之四,英国第一次出现了1亿多英镑的国际收支赤字。危机过后,各国的经济直到1936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这次“危机”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经济大危机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8、“10月25日上午,军事委员会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移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所辖的军事委员会手中。这一整天,起义的工人武装和士兵与敌军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处处都是革命队伍获胜。”材料描述的是( )A、光荣革命 B、攻占巴士底狱 C、南北战争 D、十月革命
-
9、“信仰为旗,万里海疆写忠诚。向实而备,越是艰险越向前。”人民海军成立75年以来,从小艇到巨舰,从近岸到深蓝,从单兵到体系,以第四代装备为引领、第三代装备为主体的现代化人民海军正在形成,大国战舰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破浪远航。这体现了( )A、人民海军装备全部依靠自主研发 B、人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C、海军始终是我国实力最强的军种 D、人民海军已经多次完成出访任务
-
10、“里”是青岛特有的一种平民住宅,大多一户一间,每间只有12平方米左右,全院共用公共厕所和水龙头,以前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就很不错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2022年,青岛市城镇居民已实现户均一套房,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34平方米。这主要反映了( )
A、历史建筑亟需保护 B、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C、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D、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
11、原产于古安息国的石榴,汉代时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因其“多子(籽)多福”的寓意广受欢迎。如今,粒粒晶莹又抱作一团的石榴籽,成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象征。下列为我国这种民族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一国两制”的构想
-
12、截至2024年1月25日,我国已与183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见下图)。下列对“示意图”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我国积极参与多边经济合作 B、我国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C、我国积极加入国际政治组织 D、我国注重加强与周边各国的合作交流 -
13、天安门广场原本是皇家专用的一块禁地,不准百姓通行。1949年9月,政府下令整修天安门广场场地,以供群众集会使用。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庆祝新中国成立。天安门广场用途的变化反映了( )A、人民的地位得到提高 B、中国已经彻底消灭剥削阶级 C、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义律共交出二万零二百八十箱,共计二百数万斤,实一网打尽。林(则徐)在海滩挑成两个池子,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再抛石灰煮之。共计二十三日,全数始尽销毁。”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天京事变 D、黄海海战
-
15、朱元璋以“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为名废相,认为丞相既废,“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据载,废相之后,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朱元璋接到的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材料说明( )A、皇权在不断削弱,相权在不断加强 B、废除丞相后,皇帝的工作量加大 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设置了丞相 D、废除丞相后,决策的正确性提高
-
16、“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个发明,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等人的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
17、宋朝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着密切的国际贸易。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宋钱趋之若鹜,宋钱几乎成为他们的国际货币。这说明宋朝( )A、对外贸易繁荣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钱币制作精美 D、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
18、公元前3世纪中期,赵国大儒荀卿在游历秦国后写道,“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下列最能推动这些“风俗”形成的是( )A、百家争鸣 B、商鞅变法 C、秦朝统一 D、儒学传播
-
19、某同学在读书时做了如下摘要。据此可知,这四位思想家( )
老子
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
孔子
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墨子
主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韩非
主张: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A、都认可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B、都宣扬了以法治国的主张 C、都满足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求 D、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 -
20、商汤的臣子仲,夏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夏王假借天命,虐待万民,所以军队倾覆、国家灭亡。据此可知,仲认为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夏王实行暴政 B、夏王穷兵黩武 C、少数民族入侵 D、军事力量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