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科学理论是指导中华民族实践探索的伟大旗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材料三: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并写出十月革命的领导人。
    (2)、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明确写出所选历史事件)。(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120字以上)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以后所做的表格。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

    领先的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开始的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

    电的应用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1)请你再任选一个类别,分别写出上表中①、②对应的内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产值退到世界第三的原因。

    材料二: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情形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应张、杨电请,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到西安参加谈判,促蒋抗日。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条件。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关键作用,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2)材料二中,毛泽东所指的是什么事变?任举一位发动事变的领导人?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该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的原因。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材料一:1933年,郭沫若完成论著《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其中,《卜辞通纂》是综合性的关于甲骨文字的作品。

    材料二:刻有文字的甲骨

    (1)根据载体不同,史料可以分为①文字史料、②实物史料、③口述史料等类型,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属于上述哪种类型(写出对应序号即可)。请写出至少两种获取史料的方法。

    材料三:中国近代化经历了学习西方器物、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举两例说明中国近代化“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 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下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A

    虎门销烟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B

    中共一大召开

    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南方地区的所有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D

    冷战的结束

    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A、A B、B C、C D、D
  • 5、1949年,德国分裂,标志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形成。这与雅尔塔会议的哪一条内容有关(     )
    A、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 B、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C、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D、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 6、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凡尔登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下列材料中对研究“一战”,可信度最高的是(     )

    序号

    资源

    名称

    A

    图片

    战地记者拍摄的《横尸遍野的战场》

    B

    电影

    《好兵帅克》

    C

    影视资料

    《凡尔登战役》

    D

    小说

    《战火》

    A、A B、B C、C D、D
  • 7、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以后所做的表格,从下面表格中得出,这两次革命相同的是(     )

    国家

    主要原因

    领导人

    纲领文献

    结果

    英国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美国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华盛顿

    《独立宣言》

    赢得了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B、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权 C、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下列与之最符合的是(     )
    A、开天辟地 B、生死攸关 C、伟大转折 D、当家作主
  • 9、“自八月十三日至十一月九日将及三个月,(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我军伤亡虽重,但敌人损失也不少。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这是白崇禧对哪一战役的记录(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七七事变 D、淞沪会战
  • 10、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文章重点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集中的趋势,从经济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 11、某学校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历史研究小组收集了以下专题资源包。你认为他们研究学习的主题是(     )

    类型

    内容

    文字资料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

    何长工《难忘的岁月》

    电影

    《我的1919》

    图片

    《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2、下图是琪琪同学在学习了辛亥革命一课后所作的漫画,从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     )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完成了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 13、《南京条约》在政治上使中国开始逐步丧失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在经济上使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4、下图所示朝代的阶段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5、十七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写道:“①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促进了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材料中的①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 16、“道可道也,非恒道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     )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 17、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 18、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带动的现代化令世界产生了迅猛而深刻的变革。在世界现代化的实践中,既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以英、法、德为代表的西欧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以瑞典、芬兰为代表的北欧模式等,也有遭遇挫折的苏联模式、东欧模式。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案。现代化既是一种理论思潮,更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经验科学,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具有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特征。

    ——摘编自陆江源《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2)、任选一个国家,并结合具体史实,就该国的现代化之路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 19、服饰变革是生活方式变革中最易得风气之先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下表。

    服饰报刊种类

    出版机构种类

    出版数量

    报刊名称

    创刊时间

    出版机构

    出版地

    服饰期刊

    学术团体

    3

    《新妆特刊》

    1926.06

    上海新妆研究社

    上海

    《装束美》

    1926.10

    白鹅画会装饰画研究部

    上海

    《美的装束》

    1927.10

    上海装束美研究会

    上海

    企业

    4

    《妇女新装特刊》

    1928.01

    九华绸缎商店

    上海

    《时装周刊》

    1932.01

    先施公司新装部

    上海

    《时装表演特刊》

    1936

    永安公司

    上海

    《编结特刊》

    1946.10

    国华煤球厂事务所

    上海

    报刊社

    2

    《社会晚报时装特刊》

    1934

    社会晚报社

    上海

    《新女型:时装、流行、美容》

    1946.05

    新女型图画杂志社

    上海

    行业组织

    1

    《西服工人》

    1946.08

    上海市西服业职业工会

    上海

    服饰报纸

    报刊社

    8

    《时装周刊》

    1930

    时事新报副刊

    上海

    《服装特刊》

    1934.01

    时报副刊

    上海

    《衣食特刊》

    1934.06

    大美晚报副刊

    上海

    《服饰》

    1935.02

    时报副刊

    上海

    《衣食住行周刊》

    1938.10

    申报副刊

    上海

    《衣食住行》

    1941.03

    银钱报副刊

    上海

    《衣联报》

    1946.08

    上海衣联社学术部

    上海

    《线线周刊》

    1946.10

    和平日报副刊

    上海

    ——吴川灵、施敏俊《中国近代服饰报刊整理与研究》

    材料二   如下图。

    1951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上,衣着朴素的机关女干部们。

    1956年7月14日,在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首批解放牌卡车下线的仪式上,身穿花衣裙的姑娘与身着白衬衫的男青年们站在车上。

    1987年,天津市服装七厂的职工们在试穿出口的牛仔裤。

    2024年2月13日,两个身穿新中式上衣和马面裙的女孩在福建武夷山宋街集市游玩。

    (1)、提炼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岭的险峻地形使行军极度困难。运粮队伍要翻山越岭,走上好些日子,除去自己的消耗,到达营地时已经所剩无几了。就这样,常常空着肚子打仗的秦军进行了三年战争,还是没有什么明显进展。……运输问题解决了,秦始皇下令向岭南增派援军。这一次,秦军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控制了岭南。

    ——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材料二   开元二年(714年)十二月,岭南市舶司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波斯僧及烈等,广造奇器异巧以进。

    ——[北宋]王溥等《唐会要》

    材料三   特别是南渡之后,在科举制度及朝廷各种“右文”政策的刺激下,学校教育大幅度发展,范围日益扩大,以往十分荒凉落后的岭南地区,文化教育也得到开发。广南东路在北宋嘉祐年间三次贡举及第人数不过5人,广南西路仅1人。而到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两路登第人数分别达到32人和33人。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百卷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秦始皇征服岭南的阻碍因素和推动因素,以及秦始皇征服岭南体现的时代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舶司的职能,并从岭南市舶司的设立推断唐朝对海外贸易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岭南的文化教育得到发展的原因。
上一页 601 602 603 604 60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