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06年,大量反英传单和小册子流传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地区,抨击英国殖民者“靠榨取我们的金钱的喂养而脑满肠肥”,要求“把外国老爷们从城乡赶走,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些传单或小册子的出现(     )
    A、与章西女王起义息息相关 B、瓦解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践行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D、反映了民族意识的增强
  • 2、英国《权利法案》中的“人民”专指城乡有产阶级,不包括农民和下层工商业者;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指有地位的男性白人间的平等。这说明资本主义民主(     )
    A、实现了分权制衡 B、具有阶级局限性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传播了民主政治
  • 3、欧洲中世纪文学中的花园大多以《圣经》中的伊甸园为参照蓝本,万物开而不败;16世纪英格兰文学中的花园成为休闲娱乐的天地,这使身处其中的人感到放松。这种变化源于(     )
    A、理性之光的照耀 B、新航路的开辟 C、人文主义的兴起 D、《权利法案》的颁布
  • 4、在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文明繁荣发展,而东亚的中国则处于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阶段,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A、阿拉伯人对世界做出的贡献 B、农业经济在当时的繁荣发展 C、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D、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与融合
  • 5、“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基于这一考虑,中国政府决定(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向西藏进军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 6、下表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1873—1899年)翻译的图书(部分)。据此可知(     )

    分类

    数量(册)

    分类

    数量(册)

    分类

    数量(册)

    军事/海军

    37

    工程

    31

    数学

    7

    化学

    10

    矿业

    10

    图画

    6

    电气

    5

    地质

    3

    地理

    3

    医学

    12

    造船

    7

    物理

    2

    A、洋务派重视先进科学技术 B、民族实业家创办近代化企业 C、维新派努力维护清朝统治 D、洋务运动注重培养翻译人才
  • 7、清朝前期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材料表明清朝(     )
    A、疆域最大 B、民族众多 C、幅员辽阔 D、交通发达
  • 8、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种植技术,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这反映了(     )
    A、人口南迁推动江南开发 B、经济发展促进政治稳定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 D、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减少
  • 9、下图为不同时期人们对孔子和儒家思想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造成从甲处到乙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汉武帝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 C、封建统治者采取顺其自然的治国之道 D、科举制规定以儒家经典为研习内容
  • 10、战国时期,齐国为招揽人才设置讲学的专门场所“稷下学宫”,各派学者在此讲学、辩论、著书。这一做法(     )
    A、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B、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C、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D、确立齐国霸主地位
  • 11、2024年12月2日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正式与我们见面。它萌萌的外表大有来头,既蕴含满满的中式美好寓意,又暗藏很多创新设计巧思。2025年正是乙巳年,首先它的造型参考了甲骨文中的“巳”字,寓意万物生生不息。对甲骨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完整记录中华古老文明的起源 C、我国已发现古文字中最早的成熟文字 D、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 12、距今约5300—4300年的浙江良渚古城遗址中考古发现非常丰富。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出土了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这与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形成了鲜明对比。据此可知(     )

                良渚古城遗址平面图

    A、长江流域出现大规模稻作农业 B、当地盛产玉器并常作为陪葬品 C、早期国家出现,阶级分化明显 D、南方的建筑水平远超北方地区
  • 1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重大事件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材料二   坚守和平,实现共同安全。我们要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加强全球安全治理,探索标本兼治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我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已经在维护地区稳定等多个领域取得重要收获……今年7月,巴勒斯坦各派别在北京实现内部和解,迈出了实现中东和平的重要一步。

    ——摘自习近平《汇聚“全球南方”磅礴力量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围绕“战争与和平”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运用两个史实,逻辑清晰)
  • 14、近代以来,中国历经磨难,在屈辱与抗争中艰难前行,最终屹立于世界东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

    ——摘编自《彭德怀自述》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被赶走了,但帝国主义在我国百余年来的经济势力还很大,特别是文化影响还很深。这种情形会使我们的独立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摘编自周恩来《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①处应填写的战争名称。概括材料一体现的学习主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参与“反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战争的世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体现出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 15、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庶族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而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有能力、有才华的官吏充实到官府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谢兰荣主编《中外教育简史》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编者注:比喻他人进入自己的掌握之中)矣!”……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美]丁韪良《西学考略》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科举制正式确立于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是怎样进一步完善这一“长策”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项制度让“西国莫不慕之”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创立科举制的影响。
  • 16、某中学九年级开展观影学史主题活动,以下是相关影片的宣传海报。丽丽观看完影片后,撰写了相关影评,其中题目最符合的是(     )

    A、温和改良运动中的领军旗手 B、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卓越领导 C、推翻封建制度中的优秀代表 D、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 17、美国内战爆发后,1861年5月,英国宣布中立,不久法国也持类似的立场。在美国联邦政府看来,这无异于是外交承认南方政权的前奏。对此,联邦政府用“叛乱战争”来称呼这场战争。由此可见,这一名称的确立是为了(     )
    A、防止南部各州的独立 B、证明奴隶制的落后性 C、获得英法等国的援助 D、阻止外国可能的干涉
  • 18、一位学者写道:“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下列选项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①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②达·芬奇的画作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风貌;

    ③孟德斯鸠提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

    ④薄伽丘的《神曲》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9、下表是张杰在学习古印度文化时做的课堂笔记,其中不准确的是(     )

    类   别

    历 史 成 就

    文   学

    梵文史诗(荷马史诗)

    宗   教

    创立并传播了佛教

    数   学

    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历   法

    使用阴阳合历

    A、文学 B、宗教 C、数学 D、历法
  • 20、下表为中国经济数据变化统计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该表反映出(     )

    项目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GDP(亿元)

    3678.7

    15180.4

    85195.5

    319244.6

    进出口总额(百万美元)

    20638.0

    102784.0

    323949.0

    2563255.0

    外汇储备(亿美元)

    1.67

    33.72

    1449.59

    19460.3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B、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C、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
上一页 551 552 553 554 5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