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胜利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靠这一万万六千万人打胜的。这一万万六千万人给了他们什么东西呢?……就是因为在这一万万六千万人中间进行了土改”,“要肯定这个伟大的胜利,有了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这个胜利”。毛泽东的言论( )A、揭示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B、展示了解放军强大的力量 C、肯定了解放军三大战役的胜利 D、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
2、某校历史课开展“抗日战争大事记”主题活动,下表为某个学习小组梳理的抗战大事表。据此表内容推断,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时间
事件
1935年12月
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9月
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7年9月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1940年下半年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
1945年8月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大反攻
A、中国社会各阶层积极参加抗日战争 B、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3、毛泽东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毛泽东意在强调( )A、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B、创建革命军队的重要性 C、坚持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D、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
4、费正清指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它通过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传统,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其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铺垫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5、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这表明辛亥革命(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开创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先河 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蕴藏着导致失败的局限性
-
6、李鸿章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这表明洋务运动( )A、没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 B、是一次成功的统治阶级自救运动 C、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D、遭到了外国势力的挤压
-
7、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曾两次占领舟山,建立军事据点,进行殖民统治。《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军虽然撤出舟山,但仍将其置于英国“保护”之下,舟山从此成为英国在长江流域谋取利益的重要据点。材料主要表明鸦片战争( )A、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B、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C、破坏了中国主权的独立完整 D、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8、清朝统一台湾后,在台湾设一府三县进行管理。县以下设坊、里、保、庄等基层建置,在高山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设社。同时设立“理番同知”一官协调汉族与台湾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些措施有利于( )A、加强边防抵御外来侵略 B、地方分权防止藩镇割据 C、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9、如图所示为江阴出土的明代“吹药器”,主要用于喉科疾病的治疗。使用时先将药物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再将药散迅速吹入患处,设计十分巧妙。这体现了明代( )
A、中医药学精细化发展 B、社会保障高度健全 C、医疗卫生领先于世界 D、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
10、随着元朝疆域不断扩大,大批西北、西域人东来,如党项人、回回人、畏兀儿人等,元朝把这些人称为色目人。蒙古贵族往往重用色目人负责经济和税收,元朝时期色目人在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领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这说明元朝( )A、民族关系紧张 B、民族地位平等 C、民族矛盾加剧 D、民族交融加强
-
11、南宋时期江南地区耕地面积较北宋增加了40%,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宋史·食货志》记载“东南岁入倍于天下”。可能与该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A、崇文抑武 B、澶渊之盟 C、靖难之役 D、靖康之变
-
12、如图所示为唐朝摩羯纹金长杯,融合了萨珊式银器造型与印度摩羯纹饰,展现了锤揲手法及西亚连珠框设计,内壁对称的花纹则糅合了中国传统布局样式。这反映出唐朝( )
A、娱乐生活丰富 B、中外交流频繁 C、饮食习惯多样 D、民族交融加深 -
13、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国号的命名上通常选择继承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且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这体现了该时期( )A、战乱频繁,冲击中原统治秩序 B、兼容并包,社会风气开放多元 C、士族专权,动摇君主专制统治 D、多元一体,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
14、下表言论共同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
作者
言论
出处
南北朝颜之推
内外两教(佛教与儒家),本为一体,渐积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
《颜氏家训》
东晋高僧慧远
奉主之礼,礼敬有本……是故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敬君。……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
《沙门不敬王者论》
A、儒佛调和,佛教本土化 B、三教并行,思想多元化 C、尊崇儒术,儒学正统化 D、儒学复兴,儒学世俗化 -
15、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秦简记录,如果有不执行政令的部门,县要向郡报告,由郡来进行责处。过失最多的吏,由郡官记录在簿籍上向全郡通报,作为“恶吏”。这表明当时( )A、君主专制加强 B、地方治理强化 C、贵族政治瓦解 D、社会秩序安定
-
16、《周礼》记载,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如果僭越,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是西周的列鼎列簋制度。该制度主要体现了西周时期( )A、高度集权 B、法律严苛 C、崇尚礼制 D、尊亲敬祖
-
17、在辽宁省西部的牛河梁遗址,考古学家发掘出了距今大约五千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积石冢内的墓葬规格已有高低之分,随葬玉器的多寡与规格也各不相同。据此可知该时期( )A、农耕技术先进 B、等级分化明显 C、建造技术发达 D、国家制度完备
-
18、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学们对此展开探究学习,收集了下列资料。
材料
历史资料
①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节选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②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指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者也。
——节选自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③图1 诺曼底登陆 ④图2 1942年1月,26国代表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

⑤图3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抗战

——中国地图出版社《历史地图册》
(1)、在以上材料中,找出能够相互印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资料。(写出序号即可)并指出这些资料的类型。(2)、根据以上材料,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运用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提升。) -
19、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清政府开启了一场以自强为号召的洋务运动,它客观上无助于恢复旧秩序,却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物。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激烈对抗,意欲进行政体改良的戊戌变法运动持续百日而终。在人心思变的大潮下,革命派力量迅速成长,终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覆亡。在辛亥革命4年之后,一场东方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在古老的中国蓬勃兴起。
——中国历史研究院《(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面临的困境。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探索的历程。【创新之路】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走出的最重要的“创新”之路。当中国共产党在边远农村和山区成功组建起红四军、红一方面军等队伍时,中国共产党就创立起了由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根据地内通过完备的土地改革政策“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起群众保卫革命政权。
——摘编自金冲及《星火的启示: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等
(2)根据材料二,写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出的革命道路。并概括这一道路的“创新”之处。【复兴之路】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1979-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跃升至518942亿元,年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2.8%高7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并结合我国的实践成效说明其正确性。(4)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你对中国选择道路的认识。 -
20、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和人口估算示意图

隋朝国家大型粮仓示意图
隋以长安为首都,但关中地区地狭人多,生产量永远不能供应庞大之中央政府和驻军需要。因此自隋代开始沿大运河广设仓窖储粮。
大业二年置洛口仓,建筑仓城周围二十余里,穿三千窖,每窖容八千石,置监官及镇兵千人守卫,是隋代第一大粮仓。开皇五年设置义仓,由“社司”专管账目和储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发生饥馑之时,便以某地义仓中的储粮赈济饥民。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修建国家大型粮仓的目的及其特点。
材料二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和人口估算示意图

——摘编自崔凯《谷物的故事:解读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
(2)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学习的要求。仿照范例,提取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一个合理解释。
【范例】
信息:隋唐时期的水稻亩产量超过了麦子的亩产量。
解释:从南北朝时期到隋唐,适合水稻生长的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
材料三 1929年,“已经处于萧条状态的农业”收入下降到令人震惊的程度。美国政府给予农场主大量补贴以供其购买机械。1930-1940年,拖拉机的数量从92万台增长到156.61万台。1930年,用上电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0%,而这一比例到1940年、1945年和1948年分别为34%、50%和近90%。罗斯福政府还设立了土壤侵蚀局,成立了一支自然资源保护团来防止肥力衰竭和土壤侵蚀。
——摘编自[美]拉尔夫·德·贝茨《1933-1973:美国史(上卷)》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政府为挽救“已经处于萧条状态的农业”所采取的措施。
(4)综上所述,归纳保障粮食安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