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中“魏主”是( )A、曹操 B、曹丕 C、司马睿 D、北魏孝文帝
-
2、(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为避免“战斗不休”局面出现,秦始皇在地方推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
-
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把春秋战国称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触动春秋战国大变革的开关是( )A、井田制的发展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统治者的重视 D、各国变法的推行
-
4、下图文物可用来研究( )
A、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 B、小农经济的初步形成 C、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D、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 -
5、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李老师以“时代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图文互证——感受时代发展】
文献
①
胡音胡骑与胡妆。
五十年来竞纷泊。
——(唐)元稹《法曲》
②
犹席东南地产之饶,足以裕国。
——《宋史》
③
在雅典,凡年满二十岁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这种直接民主的形式,使公民能够充分参与城邦事务的决策。
——摘编自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图片
④

⑤

⑥

任务二【绘制图示——展示时代新篇】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近年来学术界将这现象称为“大航海时代”。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依据金九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等绘制
任务三【阐述事件——见证时代变化】
(1)、请将上述可以相互印证的文献史料和图片史料进行匹配,并选择其中一组写出其反映的共同历史信息。(2)、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东西方航海时代的典型事件。概括东西方航海活动带来的共同影响。(3)、请围绕“二战后的世界”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上述史事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选取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6、某校九年级同学进行“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精神”的研学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形象
延安“档案”
军事重镇
延安,是陕北历史上的名城,为各朝代驻重兵之地。
①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革命文化圣地
抗战爆发后,大批文艺家和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周恩来倡导延安文艺界创作反映抗战和军民生活的作品,丰富了革命文化,为抗战注入强大动力。
②
延安宝塔山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政府对革命旧址进行保护与开发,成为游客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任务二【缅怀革命先驱】
参观革命纪念馆后,同学们搜集了周恩来的部分活动。
●1919年,留学期间接触马克思主义,创办《觉悟》杂志,推动反帝爱国运动
●1921年,参与创建巴黎共产主义小组,第二年参与组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7年,领导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功占领上海,建立临时市民政府
●1936年,代表中国共产党赴西安调解,促成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摘编自封长虹《周恩来传》
任务三【寻找红色打卡地】
(1)、同学们梳理了一份延安“档案”,请你将①②处的延安城市形象补充完整。根据档案,分析近代以来延安城市形象变化的原因。(2)、根据同学们搜集的资料,概括周恩来为中国革命所做的努力。周恩来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3)、从上述红色打卡地中选择一个地点继续研学并说明理由。(示例地点除外)【示例】地点:延安理由:1947年,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在延安的青化砭地区伏击敌人并取得了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4)、本次研学结束后,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展示研学成果? -
7、戏剧艺术映照社会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杂剧,在元代极为盛行,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约200多人,剧目600多种……元初城市经济的逐渐复苏和繁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荡,儒学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少数民族文化观念冲击下相对松弛,汉族知识分子仕途无望转向文学艺术从而专业剧作家的大量涌现,以及蒙古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都是元杂剧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莎士比亚的戏剧包括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历史剧虽然写着英国的过去,但反映的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和民众关心的问题。他笔下的喜剧歌颂爱情,宣扬个性解放。在悲剧中,莎士比亚通过对主人公表现在他们身上复杂性格的生动刻画,把真实的人性展现给世人。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1984年,上海京剧院创作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打破传统戏曲“忠奸分明”的叙事模式,展现人性复杂性,呼应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潮流。1998年,昆曲《牡丹亭》赴法国巴黎演出,首次以完整古典戏曲形式亮相国际舞台,推动“中国文化热”。2017年,粤剧《搜书院》通过VR技术重现经典场景,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课程:2021年,京剧演员王珮瑜联合央视推出《戏曲微课堂》,累计播放量超3亿次。
——摘编自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杂剧兴起和发展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归纳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3)、材料三涉及了哪些中国传统剧种?根据材料概括戏剧艺术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戏剧艺术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
8、这场战役从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2月结束,德国及其仆从国损失约150万人,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该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
9、余粮征集制的实施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材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
-
10、进化论使“神创论”“物种不变论”都变成迷信、落后和无知的代名词。材料反映了进化论( )A、刺激早期殖民扩张 B、改变人们宗教信仰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推动启蒙运动兴起
-
11、小明同学在学习某一内容时提取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有利于我们了解( )A、法国大革命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美国内战 D、明治维新
-
12、17—18世纪,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这反映出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逐渐形成 B、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发明是( )A、蒸汽机 B、发电机 C、内燃机 D、电子计算机
-
14、“它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材料评价的是( )A、人文主义 B、三民主义 C、邓小平理论 D、马克思主义
-
15、它把一向由贵族垄断的法律,用通俗的文字公布出来,开启了罗马制定成文法的第一步。这里的“它”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
16、“该制度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该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
17、“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与1952年相比,增长了128.5%。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以上成就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实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8、某同学制作了如下图表,来理清事件之间的联系。图示空白处应填( )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19、一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使中国以“被动挨打”的方式开始卷入到全球化浪潮之中。发动这场“战争”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
20、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利用三国时期刘徽的“割圆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 )A、开放包容 B、交融交流 C、传承创新 D、多元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