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辽上京城东西轴线以南的建筑多具有汉制特点,以北的建筑多随契丹旧俗设有毡帐区,展现出鲜明的二元特色。这种布局体现出辽( )A、消除了区域差别 B、强化了地方治理 C、吸收了中原文化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2、下图为宋代工匠设计的鲫鱼杯及其原理。这一设计体现了( )

工匠将绘制的卿鱼装些入杯底。然后在其上安放一小块凸连镜,就做成了这种奇特的酒杯。此杯盛水或盛酒后共内可见“有一卿长寸许、游泳可爱”。
A、科技与生活结合 B、儒家思想的发展 C、书法与绘画融合 D、都市生活的繁华 -
3、唐开元十六年,皇帝诏令: “自今岁普熟,谷价至贱,必恐伤农”,宜加钱收买粮食“以实仓廪,纵逢水旱,不虑阻饥”。据此可知,当时政府( )A、提高商人地位 B、重视整顿吏治 C、提倡兴修水利 D、关注民生问题
-
4、西汉时,权贵不乏起家卑微者,皇后也有平民出身者;但东汉时,地方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由当地豪强大族控制,皇后也多出身高官将相之门。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 )A、官僚机构复杂 B、礼教秩序瓦解 C、选官制度完善 D、门第观念渐浓
-
5、 古文字“盐”有如下构形释义。与该字构形释义相关的是古代的( )

该字上方左侧有一只大眼晴,与古文字“臣"相通:表示监督盐业生产的官员。上方右侧为一“人"字,喻意制盐工人;人字下面为一“卤"字、表示制监原料“卤水”.最下方为装盐容器 “皿”字、这几部分合起来即有官员监视工人用卤水制盐的含义。
A、盐业官营现象 B、轻徭薄赋举措 C、重农抑商政策 D、崇文抑武风气 -
6、 战国时期,越来越多诸侯国的城墙加宽增高,城墙和护城壕沟之间的距离变宽,城防体系由简单变复杂。这反映了该时期( )A、社会等级分明 B、兼并战争加剧 C、边疆治理强化 D、社会风气开放
-
7、 在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中晚期部分遗址中,出土了石刀、石斧等工具;在遗址的人骨遗存中,还发现有较高比例的龋齿现象,考古学家推测这与饮食中淀粉量的增加有关。这印证了当时( )A、铁制农具的出现 B、青铜工艺的进步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制陶技艺的成熟
-
8、如图是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作者斯诺深入延安等革命圣地,以纪实手法生动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和坚定信念。“它”作为研究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一手史料原因是( )
A、记录文字的优美性 B、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写作手法的全面性 -
9、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击溃洋枪队。同时,发动东征、西征战役,多次击败清政府军队。太平天国的斗争(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创新了反封建斗争方式 C、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要求 D、逆转了中国的贸易逆差
-
10、“这场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的(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
11、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国闻报》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严复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可见这些报刊创办旨在( )A、了解世界,实业救国 B、开启民智,呼吁变革 C、分析形势,倡导革命 D、传播新知,宣扬民主
-
12、材料一: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二:1978—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情况

材料三: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1)、根据材料一,说明首先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出口货物总量呈现一种怎样的发展态势?出现这一发展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举措。(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新时期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些合理建议。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 小岗生产队农民签订的保证书
材料二:1984年,上海飞乐电声总厂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后来,这家企业改制为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并向全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994年后,国务院在全国各地先后选择了27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试点,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
材料三:邓小平曾经说过:“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只要它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么它就就可以推行下去。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嘛!”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小岗生产队的“大包干”政策后来发展为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在全国推广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项改革?这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评价经济政策是否正确的基本依据是什么?(4)、综合上述,我们在经济发展上得到什么启示? -
14、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9)》
材料二:1953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材料三: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出现了以下变化: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有哪些?(2)、材料二中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象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有何影响?(4)、材料三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当时我国哪些运动所致?这些运动属于什么错误? -
15、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请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国共产党只召开了以上大会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C、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 -
1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
17、在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后,当时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其他一切都成“黄”的了,还有人说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是旧中国上海的租界等等。材料主要说明A、经济特区开发不得人心 B、特区违法行为日益增多 C、特区改革开放的阻力较大 D、特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
1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次系统地被提出是在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19、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该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如何对农村进行改革的问题 D、如何发展中国的文化事业的问题
-
20、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取决于社会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思潮是一定历史阶段具有一定影响的社会意识的活动形态。从根本上说,特定的社会存在(特别是经济基础)决定一定的社会思潮,一定的社会思潮反映特定的社会存在,维护一定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王炳权《深入理解社会思潮的基本内涵》
从下表中任选一种社会思潮,运用材料中的原理予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顺畅,字数不少于100字。)
维新变法思潮
实业救国思潮
民主共和思潮
人文主义思潮
理性主义思潮
马克思主义思潮
思潮:
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