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如下图),其中一枚画面中有神舟五号、青藏铁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家体育场(鸟巢)等。这展示了21世纪以来我国( )
A、新时代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新时代社会生活与环保草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蓝图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 -
2、“这项制度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该“制度”( )A、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B、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C、只在一部分落后农村实行 D、起源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3、大寨原是山西省的一个贫穷小山村。新中国建立后,大寨人民开山凿坡,修造梯田,粮食亩产增长了七倍。1963年,当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社员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其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C、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D、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
4、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创造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6年后,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产量超过设计的40%。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开展大跃进运动 D、推行一五计划
-
5、随着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中农已成为农村人口中的 大多数。但农业生产 效率 还是很低, 使用最传统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种,解决不了翻身农户缺乏口粮的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决定逐步 推开(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分田包产到户
-
6、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农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水法的形式确定了(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7、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A、巩固了人民政权 B、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建立土地公有制 D、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
8、面漫画离意近代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这种现象基本改变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9、据某年《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日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材料反映当时( )A、人民期盼新生政权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10、历史兴趣小组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绘制历史纪年表】

【任务二:整理相关资料】

【任务三:形成历史认识】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从年代尺中找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王朝,并写出“A”阶段的典型时代特征。(2)、根据“相关资料”的内容,阐述元、清的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哪些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形成哪些历史认识。 -
11、小历同学围绕“古代经济发展”话题,制作了如下手抄报,请你与他一起完善。
千年脉动看发展

注:①关中,陕西渭河流域:②江淮,长江、淮河流域:③东南,长江以南的广大区域
(1)、根据以上信息,概括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2)、图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其它图文资料,分析产生图一现象的原因。多元辐射看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培植了地主阶级,催生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唐宋时期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这些历史进程均印证了..
(3)、请你充分运用本学期学习的历史知识,将手抄报补充完整。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遗产是指对全人类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遗产数量排名第一位。下列是两个世界文化遗产的介绍:我是世界上最长的军事防御设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我是隋唐至明清国家经济命脉,连接五大水系,促进了南北物资与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唐宋之世,中国科技实冠寒宇(天下)。然其精义不在穷理而在致用,故能泽被四邻(思惠覆盖邻国)。
——钱移《国史大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写出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2)、列举两例史实对材料二的观点加以印证。(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文明的特点。 -
13、西夏统治者一度模仿孝文帝“改姓元氏”,认为辽宋夏当共奉“中国”之号。清顺治时期,“中国”一词在朝廷文书中已指清朝的全部统治区域。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出( )A、少数民族政权制度全面汉化 B、历代疆域持续扩大 C、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不断加深 D、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
14、朱绍候在《中国古代史》中写道:“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这表明( )A、民族交融方式多种多样 B、民族交融消除了民族隔阂 C、民族交融只发生于北方 D、民族交融促进经济的发展
-
15、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因为八股取士( )A、导致贫富分化严重 B、阻碍了思想的进步 C、造成官僚机构臃肿 D、动摇了统治的根基
-
16、读懂文献史料是学习历史的必备技能。对于下列文献史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关注出处: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思想
②弄清字词:“守国之道”即治理国家之法
③理解意思:史料强调民本思想乃治国之道
④史料印证:因是康熙“实录”,无需印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掉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反映了清廷正在( )A、镇压白莲教起义 B、缓解财政危机 C、禁止海外贸易 D、强化闭关锁国
-
18、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为佐证这一观点,适合选择的历史人物有( )
①黄巣

②王安石

③李自成

④郑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9、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病逝于中国,他们在遗嘱中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这反映了( )A、明朝长期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B、明朝继承了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 C、远洋航行有力打击了殖民侵略 D、郑和下西洋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
20、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如果要了解17世纪我国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首选的科技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